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战时期,第一批本土军火商竟是一群河北农民?依靠打铁造手榴弹

2024-04-28历史

他生于河北农村,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却以「八路军手榴弹专家」的名号闻名。

一个普通的农民,从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打铁技术,如何转变成为民间的军火商呢?

石成玉,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他不仅是手榴弹专家,还是一位革命战士。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为抗战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石成玉,一位河北邯郸永年县的农民,于1938年6月穿越主战场时,目睹了一名国民党士兵正在清理战场。他看到士兵将一捧手榴弹扔进附近的河道,明显地表明那时国民党在邯郸地区刚刚结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没有人的时候,石成玉迅速捞了几颗完整的石头放进包里,然后赶紧回家,点亮煤油灯。在昏暗而摇曳的灯光下,他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些石头。

乱世的确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这一点已被事实充分验证。

石成玉凭借在弹药方面卓越的天赋和多年铁匠的专业经验,成功拆解了手榴弹,并仔细分析了其中的成分及其大致比例。他深入研究后,再将手榴弹重新装回,保持原样。

「这算是手榴弹吗?这玩意儿能炸人吗?」

石成玉内心充满了疑虑,毕竟我们从未涉足过手榴弹领域,缺乏经验啊!

试过才知真假,石成玉揣着几颗手榴弹,蹲守在路边草丛中,期待遇到一些日本人来帮他试水。在夜幕降临之际,他终于发现了一辆军车,迅速瞄准,拉动引线,扔出手榴弹,一举成功。随着一声巨响,石成玉心中有了把握!

他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领悟,与他的家世息息相关。

石成玉自幼便跟随父亲学艺,学习铁匠技艺,因家族世代传承,对冶炼和火药技术颇有心得。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思维敏捷,这样的人才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石成玉最初只是从事铁匠的工作,为人们制作一些家用物品。直到他身处华北战区,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日本人频繁展开惨无人道的屠杀,同时还面临国军节节败退的境况。

石成玉终于认识到,与许多底层民众一样,如果国家已经覆灭,普通人何以还能指望得到生存的机会?

自从亲眼目睹了日本武器的威力后,石成玉老是渴望寻找机会进行一次尝试。

既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吃饭本领,石成玉干脆继续深入研究这门技艺。他常常寻找一些看似无用的手榴弹,加以修整,使其变成全新的武器。毕竟,谁不知道在战争中贩卖军火是最赚钱的行当呢。

石成玉并非仅仅考虑通过销售手榴弹来获取利润,还有其他考量。

你知道吗,八路军在与日寇抗战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火器、炮弹!

作为一个依靠农业为生,农民群体占据主要成分的政党,我党在抗战初期那几年面临着极度物资匮乏的困境,时常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更不用说购买武器与国内外军火贩子交易。

此外,当时国家的军工产业相当薄弱,已经被国民党垄断,即便是在国共关系最好的时期,蒋介石也未愿意给予我党过多支持。毕竟,他自己的武器大多来自美国援助,为了维护政权,他必须保持谨慎。

在那个抗战时代,要么我们寻求外界购买武器,要么聘请他人制造武器,都被认为是痴人说梦。因此,在那个时期,这两种做法简直是不切实际的。

时局艰难之际,八路军格外珍惜手中每一发子弹,渴望以最少的弹药取得最大的效果。在抗战时期,他们最为频繁的行动之一是秘密夺取敌人的武器,精巧地运用敌方的枪支和弹药来对抗敌军。

为了在抗日持久战中击败侵略者,仅依靠「偷取武器」这一手段显然远远不够。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军火供应线!

一位民间军火商也随着成品数量的增加而崭露头角,石成玉在手榴弹制造技术上的熟练程度也更加稳固。

石成玉最初只是出于赚钱的目的而学习这门手艺。他专门为八路军修理手榴弹,与游击队合作,他们将需要维修的手榴弹交给石成玉,待修理完成后再由游击队转交给地下党。

以六毛钱一颗的价格,将修好的手榴弹半卖半送给八路军。扣除成本后,石成玉仅赚取1毛钱。尽管收益微薄,但有了八路军这个「甲方」,石成玉一家的生活确实变得轻松了许多。

然而,渐渐地,石成玉也意识到个人的劳动力存在一定限制。毕竟,从事这种活动如果被日本人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敢修补手榴弹,这无疑拖慢了进度。为此,石成玉动员了全家人,共同出力,加快了修理的进程。

石成玉的妻子特别支持他从事这项工作。白天他们俩忙于铁匠和农活,夜晚则点着小灯为八路军修理手榴弹。虽然一晚上只能制造二、三十个,但对当地的八路军来说,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产量了。

然而,这种稳定的合作模式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

汉奸迅速向日本人告密,揭露了石成玉帮助八路军制造手榴弹的行动。随后,一队敌人带着先进的武器践踏着无辜村民的尸体,只为了抓捕这位支援八路军的农民。幸运的是,石成玉当天外出送货,因此得以逃脱这场灾难。

但当他得知村里的55个同胞被残忍屠杀,自己的妻子遭到殴打,弟弟被俘后,他感到绝望,毅然决定直接加入八路军,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在抗战期间,许多从事手工业和工商业的民众实际上是被迫加入八路军的。尽管普通人都害怕死亡,但在逆境中,他们也会采取激烈的行动,因为加入八路军对他们来说是最佳选择。

言归正传,石成玉意识到,自己想要加入八路军时面临一个困境:他从未与地下党有过接触,一直依赖游击队的联系。

因此,石成玉只能寻找一个庇护所,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也许命运安排巧妙,有一天,石成玉的弟弟携带工具和材料路过游击队时被扣押,而石成玉去解救他时意外地与自己向往加入的八路军建立了联系。

石成玉正式加入了辽县的129师修械所,日期是1938年4月。在部队的支持下,他成功将全家六口人接到那里,并且还另外招募了16名擅长铁匠工艺的人。有了军队的庇护,石成玉终于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他的军火事业了。

当然,首要之务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手榴弹工厂。这不仅仅是石成玉个人的事业,更是八路军发展自身军工事业的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厂已经建立起来了,人才也已经到位,然而接着就出现了新的问题:

1.如何处理原料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2.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呢?

让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会逐个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制作手榴弹所需的材料有哪些。

主要燃料包括煤矿、硫磺、硝石和木炭。

华北地区的地产资源丰富,虽然存在丰富的材料资源,但一般人很难获取,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在原材料方面的控制。

全面的侵华战争不仅损害了国土,残害了国民,还大幅剥夺了资源,直接导致了大型煤炭厂的被掠夺一空。

此外,战争还会破坏县城和城市的秩序,导致原本经营良好的商店纷纷歇业,居民纷纷四处逃离或者流亡,造成城市内部市场萎靡不振。

反之,乡村却在一段时间内迎来了繁荣,原本居住在县城的人们逐渐向周边乡镇迁徙,而商人们也随之把他们的产业转移到了乡村。

然而,随着日本势力在农村的不断渗透,这些商人发现自己的原材料越来越难以销售出去。农民们连饭都吃不饱,只能啃食树皮,这样的情况下,谁还会购买他们的煤炭呢?因此,手中积压的煤炭无法销售出去,不管是多么庞大的工厂也不得不面临倒闭的命运。

这一系列问题都被长期活跃于农村的地下组织所观察到,他们仔细分析后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潜在机会,于是立即与这些商人展开了合作。

我需要材料,你需要出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我们的需求捆绑在一起呢?

一群供货商中,地方小煤窑对手榴弹厂的贡献最为突出。到了1938年底,这家煤矿厂面临倒闭,铁厂老板只得不得已地主动与八路军联系,希望能够把自家的煤炭卖给他们。这一行动无疑是及时雨,重新点燃了手榴弹厂的生产,原本因燃料短缺而被迫停工的局面也得以扭转。

八路军颁布文件,允许供应商与日本合作,只要他们保持忠诚于红军,不视其为叛徒,这也考虑到了他们在与日本势力的生存挑战中所面临的情况。

现在有了足够的燃料,其他的困难就不值一提了。石成玉和他的工人们迅速加班加点,希望能尽快生产更多武器,以供前线士兵使用。

材料问题已得到解决,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如何提升工厂的生产质量呢?

我们难道要依靠那些当时属于世界最先进的鬼子武器,然后用这些土枪土炮来取胜吗?

土枪如何与炮弹对决,一旦步枪频射就会发生卡壳的情况呢?

虽然我们有足够的人手,可以号召本地的乡亲们参与生产线工作,但他们只能胜任最基础的组装工作。若要打造出更优质的武器,就必须依赖更专业的人才。

哪怕是领队人石成玉也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一难题:他的天赋在制造枪炮方面显著,但由于出生在农民家庭且未受过正规教育,他深感遗憾。若能有机会学习鬼子和洋人的技术,他相信自己制造的东西不会逊色于他们!

专业事务应委托给专业人士处理,即使在抗战时期,我们仍有大量受过教育的知识青年。在抗战之初,他们大多聚集在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然而随着战火蔓延,被迫转移到别处。在机缘巧合之下,许多人加入了各个抗日根据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1940年前后,我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专注于工业和重工业的学生,这与大家的想象有所不同。这些学生大多受到早期的洋务运动的影响,不仅熟悉孔孟之道,还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理科知识。他们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在其中已有很多擅长物理化的人才。

这些学生在战争爆发后本想以自己的知识为国效力,然而国民党对他们的学养不以为然,导致他们感到无法报效国家,于是纷纷投靠了八路军。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确实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但由于其阶级傲慢和无知,不知不觉中错失了许多人才,使得八路军得以吸纳这些早期知识分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团结了知识分子,也就团结了未来。

我国早期的军工业专家团队,正是由国民党一开始放弃的知识分子所组成。他们中间有沈鸿,带着11台机器和7名工人,这几台机器成为八路军最初生产武器的基石。

还有一些以前甚至连化学工厂都没见过的化学系学生,在这关键时刻团结起来,形成了首批专家团队,他们的热情和努力奠定了军工业未来的坚实基础。

在那个年代,城市里的年轻读书人在缺乏物资的情况下选择与当地农民和铁匠合作,他们在1940年在太行山区建造了一座我们自行研发的火焰发射加热炉,这种情景实在让后人难以想象。

石成玉仍然坚持最初的方法:拆解、分析、重新组合。

一旦掌握了技巧,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渐渐地,技巧传之于人,蔓延开来,各个地区纷纷掀起了建立自己军火供应链的热潮。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自制武器无法达到国际标准。比如,1943年陕甘宁边区的化学厂生产的强棉手榴弹,虽然威力更大,但同时爆炸声音也更为刺耳,这在国际上根本无人问津。

八路军根本没考虑那么多,只要有能用的,不管是否符合标准,都会毫不犹豫地投入使用!

经过4至5年的发展,八路军自行拥有的工厂已经从最初只能进行手榴弹的维修,逐步升级到了生产枪支、迫击炮等高水平武器的能力。此外,八路军保持了抢夺敌人武器的传统,使得到了抗战中后期,其军火已经能够充分满足全国各大抗战根据地的需求。

得益于充裕的军火储备作为支持,抗日战争得以有序推进,并最终成功取得全面胜利。

历史多次提醒我们不要轻视普通人,因为很多时候,推动历史进程的正是普通人。石成玉,一个农民,曾在河道捡到国民党抛弃的手榴弹,当时他无法想象,他将来会领导同样出身的农民一起建立真正属于八路军的军工厂;而一批年轻的化学和物理系学生也没有料想到,他们将来会深入农村,在煤油灯下与铁匠们一起研究自己的设备和武器。

历史造就了英雄,但真正的英雄需要普通人的支持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