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什么历代中原王朝在东北的开拓止步于辽东?

2024-01-06历史

在古代哪怕从东北出来的政权,没有一个重视开发东北的,历史上辽东以外的东北广大地区在近代以前,也就只能羁縻统治,能羁縻统治辽东以外的东北地区中原王朝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战国时期,燕国在战国时期,燕国一直在往北部开拓,「狗泽都」抵达赤峰了,而燕国长城也比后来汉长城要北很多,另外在吉林四平有个二龙湖古城遗址,经考古发掘证实是战国时代燕国的边城。

而燕国之所以积极开拓,主要是因为有亡国压力,所以一直锐意扩土,就和赵国夺取河套一样,另外看狗泽都遗址,完全就是农耕,后来环境发生变化不适合农耕也有可能就放弃了,总的来说分裂时候地方政权还是有些开拓需求和野心。

到了三国时期,辽东汉人被司马懿连根拔起,要么杀掉要么强制移民河北,被全部清空了。这是司马懿征辽东,攻打辽东公孙政权的结果。

大量屠迁辽东汉人还导致汉人在东北方向严重衰萎,半岛北部乐浪等郡与内地交通逐渐被兴起的高句丽隔断,最后直至沦陷,汉化进程被打断并逐渐夷化,乐浪带方的汉人基本彻底被高句丽和韩人同化。自公元前4世纪燕国大将秦开东拓以来的成就,全部丢失殆尽了。但这还没完,高句丽、辽、金,在辽东这片适宜农耕的地区茁壮成长,并成长为中原政权的大敌。

待到明初恢复对辽东的控制时,已是14世纪末期,距离辽东"连根拔起"已过千年。

明朝有句话:辽之为言,辽绝也。以弹丸黑子之地,控引诸胡,非中华全盛之时,力不能有,况羁糜异类乎?

虽然这话出在由辽事而亡的明朝非常讽刺,但实际上并没什么问题,因为长期能够实控辽东的汉人王朝,唯汉与明而已。

既然仅有的两个可以分析的样本,倒是很容易说完。汉朝尤其是西汉北方开拓太过优秀,不必吹毛求疵,大明朝开国时北方人口少的可怜遍地无人区。

洪武 十四年(1381年)统计

陕西 (包括甘肃宁夏)人口214万人左右,约40万户。

山西人口403.04万人,约80万户

河北人口为189.3万人,约40万户

河南 人口为189.1万人,约40万户

辽东 人口约38万人,约7万户

即使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明初山东和河北人口加起来也就才700多万人,甚至不如唐代山东和河北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口……

例如 朱棣 发动靖难之役 的时候,燕军和建文 朝廷都出现补给困难的情况,很大原因就是双方的主战场在中原,而中原地区 居然出现了千里无人,补给困难,而建文的军队补给有时候还不如燕军!

而唐朝时安东都护府崩的很快,控制辽东时间不长,所以安史之乱前都在营州建立平卢节度使了结果安史之乱平卢节度使最后迁移到山东。在中晚唐初期成为割据山东二十余州的心腹大患……

唐朝长期实行关中本位政策和实控丝绸之路战略,而吐蕃联合南诏可以在整个大唐的西线,从葱岭-陇西-剑南-岭南全线产生军事压力,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又从地势上极度不利于唐军深入进入吐蕃打灭国之战,战略重心和有限的资源唐朝导致无力去开发东北。

气候与地理

在古代御寒就是一个大问题,棉花大范围种植是清朝开始的,所以苦寒之地冬季御寒就只能靠动物皮毛了,这就决定了吉林黑龙江这一带不大可能养活太多人口。

以农业为主的汉人很难在辽东以北度过寒冬的,游牧狩猎民族的穿着皮衣,而农耕地区皮衣太贵了。在元朝黄道婆才开始有棉衣棉被,不然根本无法抵抗东北那寒冷。一般平民睡草床草被根本扛不住这么冷。像貂裘、皮革、毡衣这些, 一般人还真用不起御寒物品。

而且现在肥沃的黑龙江吉林大平原甚至辽宁中部大平原清代以前长期都是大沼泽地,又是苦寒之地一年冻半年,极其不好开发。古代松花江流域的农业条件甚至可能赶不上朝鲜半岛,而朝鲜半岛有上千年的成建制的封建国家,有成熟的农耕业。但同一时期的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女真地域,晚至17世纪都是部落制社会,产业以渔猎、采集和贸易为主,农耕业也不发达。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仅仅只是气温。

另外宋明之前,辽东走廊大部分在海里,并没有形成,当时进入东北必须借道草原。这限制了中原王朝的投送能力,在辽东辽河入海口一带甚至还有大量沼泽。

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还有无数的水泡子、湿地,夏季无敌恼人的蚊虫,但科技和基础设施没上去前,古人搞起来很难。同期南方尽管也有大量沼泽湿地,有各种毒虫病菌,但是气温高,降水充沛,几个小冰河期下来就开发的差不多了。

这导致了中央王朝或地方割据政权,可以短暂突破松辽分水岭,就如同明永乐的奴尔干都司类似,在松花江流域的南端修建一些城镇与人口聚落点。但是很难持久维持下去。

女真完颜部的金国本身崛起于松辽分水岭以北的松花江流域,但最后还是南迁了。金朝南迁,不会只是海陵王的一意孤行。

结尾:沙俄之所以能够开拓西伯利亚,主要是奔着皮毛去的,而皮毛贸易的暴利能够抵消成本。

另外西伯利亚的土著加起来搞不好都没有女真诸部人口多,文明水平也不如女真诸部。

明初开拓到奴儿干的时候,莫斯科大公国还在被家门口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抓白奴,而明朝中后期,克里米亚汗国一度攻陷了莫斯科。哪怕到了签尼布楚条约的时候,沙皇俄国也没搞定家门口的克里米亚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