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戴铁帽子的红军部队,人手一支花机关,号称精锐中的精锐

2023-12-21历史

红军精锐部队,戴铁帽持花机关枪。

1935年1月28日,贵州赤水土城青杠坡。一场暴雨在寒冷的夜晚中激起了无尽的雾气,将远处的山峦和田地笼罩在云雾中。

川军郭勋祺部正在猛烈进攻「漏风垭」,地如其名,冷风刺骨。红军中革军委的指挥部就在前方数百米处,那几位大名鼎鼎的「匪首」,仿佛触手可及。

由于错误的情报,彭德怀指挥红三、五军团在土城地区与川军郭勋祺旅已经「拉锯」了一天,最危急的是川军已经抵达中革军委指挥部前沿,情势十分危险。

红军面前的川军已经不再是朱德、刘伯承等人眼中大革命时期的模样,郭勋祺旅更是川军的最精锐。刘湘麾下的两大精锐,即川军教导师和模范师,教导师郭勋祺旅每一连有三个汤姆森冲锋枪班,三个步枪班,三个掷弹筒班,几乎武装到了牙齿。

曾经打王家烈的黔军顺风顺水的红军,这次却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兵力和实力,导致前指陷入了险境。敌人已经到了鼻子底下。

「漏风垭」的背后就是赤水河,红军无路可退,危急关头,突然从高处传来一阵阵火舌,将川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无数黑影从迷雾中蹿出,一阵猛冲猛打,把川军精锐赶下了山坡。

这些黑影犹如神兵天降,露出真容才见是一群头戴钢盔,手持「花机关」的红军「战士」,个个威风凛凛,勇敢无畏,让川军摸不着头脑,红军哪来的这样的精锐?

问滇黔地区的百姓眼中最能打的红军是哪一支,回答百分百是那支戴铁帽子的。这支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与以往形象不同的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军委干部团。

在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与红军主力部队退出了中央苏区,准备踏上长征之路。为了满足转移的需要以及保障军委机关的安全,中革军委决定将红军大学校、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及特科学校合并,恢复工农学校建制。

随后,长征正式开始,军委干部团应运而生。陈赓被任命为军委干部团团长,宋任穷则担任政委。干部团下设4个步兵营和1个上级干部队。

军事一、二营主要由第一、第二步兵学校连、排长级干部学员组成;政治三营主要由第一、第二步兵学校政治科的连队指导员、机关干事学员组成;特科四营则由培养炮兵、工程兵、机枪干部的特科学校学员编成;「上干队」则由培养营团军政干部的红军大学学员编成。

可以说,军事一、二营都是连排级军事主官,政治三营都是连级指导员,特科四营都是炮兵、工兵等特殊兵种干部,而「上干队」则是团营级干部,甚至地方县长、县委书记。

这支部队无疑是一支精锐,所有人员都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无论在战斗素养还是战斗作风上,都冠绝整个红军部队。

长征开始后,军委干部团除了要承担军委纵队的前卫和开路警戒任务外,还要继续承担其红军学校的职责,为红军各部队、机关储备、培训和输送干部。

这是一支精英荟萃的部队,营长李荣曾是解放海南岛的烈士,营政委丁秋生是开国中将;黄彦斌曾是红十三师代理团长,苏启胜是红二方面军教导团政委,刘道生是开国中将;林芳英是第一步兵学校政治教员兼政治科科长,罗贵波曾任红三十五军军长、政委;韦国清是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开国上将;队长萧劲光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的中将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政委余泽鸿是建宁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兼建宁独立师师长。

此外,军委干部团还有温玉成、刘昊天、曾克林等未来的重要人物。他们头戴红星钢盔,手持人称「花机关」的MP18冲锋枪,火力强,射术精,是名副其实的「精锐」。

在长征中,军委干部团以智取胜,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技术活。抵达乌江渡口后,红军发现仅有两条小木船,前方是湍急的乌江,后方则是数十万追兵。

危急关头,陈赓率领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挺身而出,用竹筐投水固定,经过36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功架设了一座安全的浮桥,保障了中央红军顺利过江。

在随后的土城战役和青杠坡之战中,干部团虽然装备精良,但却面临着极其艰难的战斗。关键时刻,朱德总司令与刘伯承亲临一线,指挥干部团作战,并成功脱离战场。

二渡赤水时,红军重新占领遵义,但面临着敌众我寡的困境。陈赓率领军委干部团再次出现,解救了红军。在鲁班场战役中,干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中革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穿插往来于各战线,调动敌军,对整个战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金沙江和通安州的战斗中,干部团更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数倍之敌作战,确保了后续部队的渡江,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被称为「御林军」。

在经历了大渡河、雪山等严峻考验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沙窝会议决议,将军委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军委干部团最终完成了其最初的使命,尽管在红四与红一之间还发生了许多波折,但这支军队或者学校最终到达了陕北,创造了另一个传奇——「抗大」。

铁帽子的红军,既是革命的传奇,也是历史的见证,它经历了辉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后人永远铭记。#百家帮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