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历史上的1月1日

2024-01-01历史

1月1日是公历一年的第1天,世界大部分国家将这天当做新年。因为此日是一年的开始故而称为元旦,取一元复始之义。

1月1日元旦节大家都说「新年快乐」,但却不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何故?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以前,中国一直使用阴历。民国元年1月2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命令使用阳历,引发长时间的「阳历新年」与「阴历新年」之争。这两个「新年」之争,其实是反映了政府与一般民众之间的矛盾。要知道:历法其实还是个政治问题。再看当时参议院决议强调的「以崇正朔,而便日用」,再联想到历次改朝换代的「改正朔,易服色」,就不难理解了。两个「新年」之争的焦点在当时官方与民间的观念里,所谓「过年」,只能过一个「年」。那么问题来了:是过你政府的「年」?还是过我们老祖宗的「年」?1914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政批准了内务部的一封呈文:「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在这里,阴历元旦被称作「春节」,成为政府的法定假日。我们称阴历年的第一天为「春节」,其实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算起来,也不过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而已。从此,中国人所说的「过年」,就成了过两个「年」:官方过阳历的「年」(元旦),民间过阴历的「年」(春节)。在传统风俗与公权力的博弈中,「过年」亦 「过」出了一点意识形态味道!

历史上元旦这天肇始了许多大事:前42年——罗马元老院在凯撒死后,使其神格化,成为威权的象征;63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进军麦加,兵不血刃夺取圣地,奠定其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上名列榜首的至尊地位;1085年——蔚为大观的历史经典「镜鉴」——【资治通鉴】杀青;1622年——罗马教皇采用1月1日取代3月25日为新年的开始;1785年——英国第一主流大报【泰晤士报】的前身【世界日报】于伦敦首次出版,在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舆论由此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挥巨大影响;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朱塞普·皮亚齐发现谷神星,这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小行星,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前进了一大步;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根据【联合法案】于同一天合并,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日不落帝国」扬帆起航;1804年——海地宣告独立,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国家起宏图;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著名诗人雪莱的夫人)所著史上首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又名【弗兰肯斯坦】)于伦敦匿名出版;1863年——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签署之【解放奴隶宣言】正式生效,开始确保位于美利坚邦联州份之黑奴享有天赋之人权——自由;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横空出世; 1914年——世界第一条民航客机定期航线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开始运营; 1942年——美国、英国、中国、苏联等盟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并计划在二战后成立联合国,开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958年——国际天文学界建立了第一个原子时系统,原子时秒起点为1958年1月1日0时0分0秒,科技重新定义时空;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深刻改变国际政治大格局;1983年——ARPANET将其网络传输协定由网络控制程式改为TCP/IP协定套组,成为互联网的前身,铺就信息高速公路;1995年——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经济全球化步入快车道;2000年——全球各地迎接千禧年的同时,共同紧张地应付电脑千年虫问题,结果是虚惊一场。

今天有独立:喀麦隆(1960年)、西萨摩亚(1962年)、文莱达鲁萨兰国(1984年);也有分裂:由于「天鹅绒革命」导致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1993年);还有僭越:东晋将领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404年);袁世凯正式称帝(1916年);更有灭亡: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南唐国除(976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起义军推翻古巴巴蒂斯塔政权,进入首都哈瓦那,原古巴共和国瓦解(1959年);

1449年元旦为意大利政治家、外交家,佛罗伦斯共和国的实际统治者洛伦佐·迪·皮耶罗·德·美第奇诞辰。他一掷千金赞助学者、艺术家和诗人,一生系文艺复兴运动的盛衰与意大利城邦的兴亡;1814年的今天:洪秀全出生,大清王朝命数将终;1823年的今天:裴多菲降世,自由开始重于生命与爱情;1863年的今天:皮埃尔·德·顾拜旦呱呱坠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获得光荣的再生;今天亦不缺幽冥永隔:普鲁士王国化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仙逝(1817年)。他是铀(1789年)、锆(1787年)、钛(1795年)、铈(1803年)等元素的发现者,为人类打开多扇认识物质世界之门;

首先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德国物理学巨擘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赍志以殁,年仅37岁(1894年),频率的国际制单位因而以他的姓氏命名;1938年首日——中国教育家杨荫榆因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命丧日寇之手,终年54岁。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氏毁誉参半。在治校过程中,因教育理念不同,并屡显独裁之风,引发学潮,被鲁迅冷嘲热讽,最终遭免职。但在晚年,她以一个壮烈的句号,为自己人生作了最后的注脚:「慷慨孤怀,颠危不惑;遑恤身家,唯念邦国,是旧知识分子在国难期间觉醒并为国捐躯的杰出人物」!

辞旧迎新之际,抚今追昔,感慨系之:过往岁月,每一个未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新的一年,应努力到无能为力 ,奋斗到感动自己,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