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张学良晚年采访自述:杀杨宇霆前不信鬼神,之后深信不疑

2024-01-19历史

杨宇霆与常荫槐在1929年1月10日晚上趾高气昂地走进了沈阳大帅府的正厅,他们熟练地坐在沙发上。

突然,六名持枪的士兵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杨宇霆感到不妙,刚想起身逃跑,就被两个强壮的士兵紧紧按在沙发上,无法动弹。

杨宇霆的命在这一刻被宣判,一名士兵用枪指着他,冷酷地宣布:「杨宇霆,你因反对国家统一,罪大恶极,我奉上级命令,将你处死,立即执行。」

杨宇霆试图辩解,但一声枪响,他的身体直挺倒下,鲜血顺着沙发滑落。

1990年,已年近九旬的张学良在台北家中接受记者的采访,当记者提及当年的「杨常事件」时,张学良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在记者的不断追问下,迟暮的张学良才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的故事。采访即将结束时,张学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记者说:「我以前从不信迷信,但是杀了杨宇霆之后,我不得不相信了。」

20世纪20年代,东北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人称「东北王」的张作霖。

作为地方大军阀,张作霖的手下人才济济,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被誉为「智囊」的杨宇霆。杨宇霆不同于其他幕僚,他是个真正的文化人,这在当时非常罕见。

1885年出生的杨宇霆,原本没有读书的机会。虽然他家境贫寒,不能负担起学费,但他的父亲靠吃苦耐劳挣下了家产,让他的童年衣食无忧。

杨宇霆的父亲认为读书无用,反对他接受教育,但最后在旁人的劝说下,他才得以进入学堂。

他在学堂中的表现让人惊叹,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超出常人,年仅16岁就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秀才。

然而,就在他憧憬着未来能够当官时,晚清政府突然宣布取消科举考试,这使得他的梦想化为泡影。

尽管如此,杨宇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终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并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自我提升和成长。

关键时刻,他的堂兄给他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他茅塞顿开。得到堂兄的支持后,他赴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并在那里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学成归国后,他利用在士官学校建立的关系,进入了军界。当时,张作霖正在努力招揽人才,而他的参谋向他推荐了一位人才,名叫杨宇霆,也是奉天人。

杨宇霆在16岁就考上了秀才,并在日本军校留学过,现在在奉天担任小军官。

「好,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人才。」张作霖高兴地说。

在参谋的引荐下,张作霖与杨宇霆相识。经过交流,张作霖深感杨宇霆的军事才能和智谋,于是将其调至麾下担任参谋长。

杨宇霆不负期望,凭借其留洋背景和足智多谋,迅速将军务整理得井井有条,军队实力大增。

因此,张作霖在成为「东北王」后,更加重用杨宇霆,甚至将东北的军政事务都交由他打理。

骄傲自满的杨宇霆,最终的悲剧结局预示着他的骄傲。在1928年6月4日凌晨,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从皇姑屯方向传来,一列行驶中的火车被炸成几节,黑烟滚滚。

不久,几个灰头土脸的士兵抬着一个血流满面的人从车厢里出来,他就是「东北王」张作霖。而张作霖在当天晚上,因伤势过重死在了自己家中,他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皇姑屯事件」。

杨宇霆的命运在皇姑屯事件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作霖的离世不仅改变了东北和全中国的走向,也让杨宇霆的命运彻底转变。

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帅位,被誉为「少帅」,而杨宇霆作为张作霖的亲信,自然成为托孤大臣,掌握了全东北的军政大权,无人能够挑战他的地位。

多年来,杨宇霆一直掌控着大权,形成了傲慢自大的性格。张作霖在世时,他还能有所约束。

然而,当老谋深算的张作霖离世后,面对年轻且缺乏经验的「少帅」,杨宇霆就不再满足于现状,开始不安分起来。

杨宇霆认为,这个所谓的少帅就是一个只会享乐,毫无能力的富家子弟,对于军事和政治完全不懂,自己作为他的长辈,理应帮他处理重要的事情,以免他惹出麻烦。

因此,他以长辈的身份,开始摆出托孤大臣的姿态,独揽大权,完全架空张学良,并经常不分场合地教训他,使得年轻的少帅感到非常丢脸。

有一次,下面的人有重要的事情要报告给张学良,但是恰好那天张学良外出,前来汇报工作的人找不到他,只好去找杨宇霆。

杨宇霆在听完之后,直接对来汇报工作的人说:「以后这种事情直接来报告我就行了,不用去找小六子,他什么都不懂,说了也是白说。」

他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张学良的轻视和不满。

杨宇霆的话使来人不敢多言,只能点头赞同。从此,任何重大的事情,下属都会直接向杨宇霆汇报,而不会去找张学良。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学良察觉到这一情况的不对劲,于是派人去调查原因。他想知道为什么军队的人总是跳过他,直接去找杨宇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出了问题。

经过调查,他发现军队的人确实都在找杨宇霆,而忽视了他的存在。这让张学良感到十分愤怒,他去找杨宇霆理论:「这些小事我完全可以处理,你只需要坐在帅府里做你的少帅就行了。」

然而,杨宇霆却满不在乎地回答,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张学良已经铁青的脸色。

杨宇霆自命为军队的少帅,甚至干涉张学良的生活。他傲慢自大,连起床时间也要张学良听从他的安排。张学良虽然无奈,但只能忍气吞声,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杨宇霆听见后立刻怒气冲冲地走向张学良的房间,吓得仆人不敢吭声。来到门口,他大声叫喊:「小六子,快给我开门,我是杨邻葛。」

当房间里没有回应时,他的怒气越发涌上心头,用力踢门并大喊:「快开门,给我开门!」

帅府的人听到骚动后,纷纷出来探看,但他们都知道杨宇霆的火爆脾气,无人敢上前阻止。

张学良原本沉睡得香甜,突然被这震耳欲聋的踢门声惊醒,听到是杨宇霆的声音后,他既气又怕,但又不敢不回应,于是他迅速穿好衣服,打开了门。

张学良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杨宇霆铁青色的脸。他马上遭到了对方的训斥:「看看你,已经这么晚了还在床上赖着,白天还到处花天酒地,一点也不关心政事。你不是说东北的军政就靠你吗,还需要我这个少帅干什么?」

「我父亲活着的时候你也是这样的吗?看看你这副样子,还能干什么?」杨宇霆再次拿父亲教训儿子的口吻来教训张学良。

「我什么都干不了,不正好让你干吗?」张学良回应道,语气中同样充满了讽刺和不满。

杨宇霆被张学良的一番话噎得哑口无言,怒气冲冲地转身离去。尽管张学良与杨宇霆之间存在着矛盾,但他此刻并没有想到要处死杨宇霆,只是对他心生不满。

真正让张学良下定决心要除掉杨宇霆的是日本人在除掉张作霖后,企图利用混乱来占领东北。然而,张学良的平稳上位让他们又一次落了空。

于是,他们转而拉拢张学良,对他施加压力,企图通过这位少帅来实现他们的野心。然而,张学良坚决抵制了他们的诱惑,没有屈服于他们的威胁。

张学良坚决的态度让日本人感到不满,他们开始密谋制造混乱,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企图占领东北。

此时,北伐战争已经落下帷幕,除了东北,其他地区都已经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高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

然而,东北地区仍然悬挂着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南京国民政府也在努力探查张学良的想法,多次以国家统一的名义试图说服他,让他接受南京政府的管辖。

作为少帅,张学良对东北落入日本人之手深感痛心,同时,受现代思想熏陶的他,内心也热切期盼着国家的统一。

张学良积极回应南京国民政府,力求实现国家统一,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然而,作为北洋老臣的杨宇霆却坚决反对这一想法,他认为这可能会引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尽管张学良十分赞同东北易帜,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难道你忘了大帅是怎么死的了吗?」

「我当然没忘,是日本人炸死的」

「既然这样,那就联合南京国民政府一起,赶走这些日本人,给大帅报仇!」张学良愤慨地说着。

「哼,蒋介石是不可信赖的,想依赖他实现中国的统一和为大帅报仇,这种想法简直是痴心妄想。」杨宇霆嗤之以鼻地说。

「如果大帅还在世,他肯定同意」杨宇霆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张学良一声严厉的喝斥打断。

「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从现在开始,东北将降下北洋的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并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张学良坚决地说。

「小六子,你真的要把东北白白地送给蒋介石吗?你对得起大帅吗?」杨宇霆瞪着张学良责问。

「我已经决定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让我们共同抵抗外敌,就这么定了。」张学良冷静地回答。

张学良坚定地离开了,没有给杨宇霆反驳的机会。几日后,东北易帜的庆典上,来自南京国民政府和各地政府的人聚集在奉天大帅府,气氛十分热烈。

只有杨宇霆面色沉重,一句话也不说。

到最后的合影仪式上,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去合影,只有杨宇霆坐在那里不动,张学良见状,为了缓和气氛,他亲自去请杨宇霆合影。「老杨,和大家合影一下吧,这么多人看着呢。」

「哼!」杨宇霆冷哼一声,看也不看地转身离去,只留下众人面面相觑和尴尬的张学良。

在经历过这件事后,张学良明确意识到杨宇霆不会支持东北易帜,这无疑会让国家再次陷入分裂的危机中,如果日本借此机会侵略我们,那后果不堪设想。

张学良回想起杨宇霆平时的飞扬跋扈和处处与自己作对的态度,更加坚定了要处死他的决心。

于是,在1929年1月10日下午,他告诉了他的副官,副官严肃地点点头,然后挑选了六名强壮、枪法精准的士兵,让他们潜伏在大帅府的客厅里,等待杨宇霆的到来。

张学良以商谈重要事务的名义,派遣心腹常荫槐邀请杨宇霆前来大帅府。杨宇霆未起疑心,带着常荫槐步入帅府客厅。

他们如同往常般毫无防备,刚坐下,就被持枪的士兵紧紧压制。杨宇霆试图反抗,但终究未能挣脱。

一名士兵宣读了处决命令,杨宇霆听后,明了事实真相,原来这是张学良对自己的报复。

他正欲为自己辩护,一颗子弹却瞬间贯穿他的头颅,他倒下,再也不能起来。张学良在杀掉杨宇霆后,内心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从此,他可以自由行事,再也不会有人阻挠他实现东北易帜的目标。

杨宇霆的预言成真,九一八事变让张学良明白「蒋介石靠不住」。尽管东北军出战的申请被驳回,但张学良并未放弃。

不甘家乡沦陷的他,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国民党败退时,又将他带到了台湾。直到1990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囚禁生活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

此时,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帅了,而是一个须发皆白的垂暮老人。1990年,台北张学良的寓所内,记者正在对年近九旬的张学良进行采访。

当聊起半个世纪前的那些往事时,张学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杨宇霆之死改变了我对于命运的看法,之前我并不相信命运,但他的死让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这位101岁的少帅在美国檀香山与世长辞,他的生命充满曲折与传奇。他的人生中,处死杨宇霆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改变了他余生的道路。

而对于杨宇霆来说,他的人生起伏皆源于张家,得到了张家的赏识,他才能登顶高位,但同时也因为张家而跌落。

张作霖的重用,虽然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权力和地位,但也让他变得傲慢、偏执,逐渐失去自我。最终,他死在了张学良的手中,这不禁让人深感惋惜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