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5年授衔,毛泽东看到了熟悉的面孔,走过去说:你成为少将了?

2023-12-21历史

开国将军当中,多数人都戎马二十多年,从红军反围剿开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亲身经历这一场场战争的人,如果会议少年时期,那感觉自然是恍若隔世。

如果毛泽东看到当年的红小鬼,也就是毛头小伙子,在建国后做了少将,那感触就更深了。

话说1955年授衔的时候,这是新中国军事历史当中,极为重要的盛会,毛泽东自然也前去参加。

战争已经结束,和平已经到来,国泰民安,将领授衔,万民同庆!

在授衔仪式结束的时候,毛泽东的双眼,望着共和国的功臣,目光当中满是喜悦和骄傲。

这时候,主席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随即快步走了过去,而对面那位开国少将,名叫黄炜华。

俩人亲切交谈,毛泽东笑着感慨说:「哎呦,红小鬼你也成为少将啦?」

黄炜华从14岁参军入伍,到40岁成为开国少将,当年为毛泽东做饭的红小鬼,到如今成为共和国的部队柱石,戎马峥嵘26年。

毛泽东自然想起,黄炜华十几岁那年,来自己的住处汇报工作,谁知结束之后那黄炜华不愿意走,想要继续聆听主席的教诲。

那时候毛泽东就说:年轻人要多锻炼……我们要分开了、你不要难过……咱们以后还会见面的……

1955年大授衔,毛泽东再次见到了黄炜华,当初的半大孩子,已然是开国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赫赫功勋!

就如同当年,毛泽东说过的那句话「咱们以后还会见面的」如今那真是喜相逢,伟人此时此刻的内心,高兴之余几多感慨!

忆往昔革命艰难,看今朝一片大好!

改天换日,气冲霄汉,敢叫日月换新天!

话说当年,毛泽东对十几岁的黄炜华说「炼成钢刀一样,百折不弯」而今一语成真,黄炜华的的确确,成长为共和国的钢刀!

黄炜华还写过一本回忆录,叫【戎马倥偬二十年】,讲述自己从毛主席身边的少年,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一切的一切,要从1915年说起,黄炜华原名叫黄灶祥,出生在福建省的上杭县、南阳镇、新联黄坊村。

家庭算不上太优渥,但也是富裕人家,黄炜华的父亲叫黄沛东,母亲叫陈湘莲,家里世世代代耕田种地。

黄炜华兄弟有三人,他是家里的长子,1924年的时候,父母送孩子去读书,本想着三年就毕业,会读书认字就行,日常生活当中会打算盘珠子。

谁知,黄炜华读了两年,就已经成绩优异全村第一,进入了省里的高等小学,那所学校名叫龙田书院。

1929年6月,黄炜华学校毕业的时候,刚刚14岁的年纪,恰逢红四军第二次进入福建。

看地图便可知道,福建的上面是江西,而江西也就是中央苏区的所在地,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

在学校里,黄炜华早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一心向往共产主义,而他的老师名叫罗化成。

这里要重点说说英雄罗化成,未来会被我党称之为「最实际的救国的革命人才」1940年因为劳累过度,在抗日战争当中英年早逝。

2014年9月1日,罗化成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当然这是后话了。

黄炜华虽然年纪小,但是有罗化成这样的名师,那自然会成为高徒。

当时,在罗化成的领导下,组织了地方工农武装,策应红四军的第一纵队,开始在福建各地进行农民运动,建立苏维埃各级政权。

而少年黄炜华,参加的是黄坊村少先队任宣传委员,第二年就被老师,送往列宁师范学校深造。

黄炜华毕业之后进入武平特区,开始了他的基层地方工作,几个月后去往汀州,跟随当时的领导,去红四军前委汇报工作。

1930年6月,武北特委书记张涤新,带着少年时期的黄炜华,去往长汀县汇报工作,也就是说去了毛泽东的住处。

也是在这个时候,黄炜华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还是小小的少年。

毛泽东看到这俩人前来,所以笑容满面的就迎了上去,和张涤新与黄炜华亲切握手。

三人坐下,开始一番长谈,黄炜华的内心自然非常兴奋,因为他对主席仰慕已久。

关键是,伟人并没有因为黄炜华年纪小而轻视,反而还更加关心,因为年轻人虽然革命经验不够,但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众所周知,毛泽东对年轻人非常的关注,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而黄炜华又特别优秀,所以对这次的长谈,印象非常深刻。

尤其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只要见了红小鬼,都会嘘寒问暖,了解其革命思想,询问其生活情况。

除了黄炜华之外,还有别的团员,来到了主席这里汇报工作。

毛泽东问黄炜华他们这些团员,说:「你们的家都好吧?你们这么小就出来闹革命,生活习惯吗?想不想父母?哭过鼻子没有?哭过了也不要紧,锻炼锻炼就好了。」

黄炜华听着听着脸一红,显得有些腼腆,内心暖融融的非常感动。

而书记张涤新,则向毛泽东汇报了工作,讲述武北那边的革命形势,尤其提及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毛泽东很幽默的说:「是啊!革命宣传就是发动群众起来革命,就是点‘火’,点革命之‘火’嘛!革命之‘火’可以燃遍武北,不久可以燃遍全国!」

紧接着,张涤新说苏维埃政权的事情,革命在进行当中,取得了多少多少的成就。

毛泽东越听越高兴,随后说:「这是很重要的工作,革命斗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政权,掌握政权,让劳苦大众握住印把子,有了政权就有一切,没有政权,翻身也是一句空话。」

在武装斗争方面,张涤新谈起了农民运动、农民武装、农民战斗热情高涨,县独立大队虽然弱小,但大家为了革命,依然奋不顾身,满腔热血和敌人开战。

毛泽东特别指出,他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比什么都重要,有了枪杆子才能握住印把子,才能发展和巩固革命成果,才能保卫红彤彤的苏维埃红色江山,你们知道帮助建立武装,很好!」

这时候,张涤新说自己那边,需要军事方面的指挥员,需要各型装备和武器弹药,因为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参加革命的青年有很多,但是独立大队的枪支弹药却很少。

既然闹革命,武器自然很重要。

毛泽东想了想之后,说:「好!给你们派一名军事干部,拨100条枪,一算是奖励,二算是支持!这下该满意了吧!」

原先一直没有说话的黄炜华,一听主席这样讲,下意识鼓掌叫好,因为他深刻地知道,枪支弹药是保护红色政权的关键。

之前是张涤新汇报工作,等领导说完之后,黄炜华就开始汇报工作。

黄炜华提起宣传工作,他在毛泽东面前这样说:「一是在墙上写革命标语或画革命漫画,二是散发革命传单,三是集会讲演,四是深入群众之中宣讲,五是组织唱百姓爱听的山歌和革命歌曲……通过宣传,武北的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毛泽东细细听完,期间多次点头,随后鼓励黄炜华,说:「你们的声势很大呀!有点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样子,革命就是要这样,不是请客吃饭,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要砸烂旧世界,非轰轰烈烈不可,非发动群众不行!」

很显然,毛泽东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唯有通过战斗,才能从敌人的手中,争取到红色政权的建立。

紧接着,黄炜华谈起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说:「一个地主的老婆,是穷人的女儿,如今也被发动起来,造了地主的反,当场宣布脱离地主家庭,要回到娘家去。工作团支持她造反,并帮助她回到自己的家中。」

毛泽东听完这些自然很高兴,充分肯定了黄炜华的工作,随后笑着说:「是呀,地主不得人心,这反造得好!」

紧接着,别的团员也来汇报工作,大家畅所欲言,尤其是提及我党各项政策、取消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减少老百姓的经济压力、重点发展商业贸易等等。

汇报工作结束之后,毛泽东对黄炜华的印象很深刻,当即为这十几岁的少年,重新安排了工作,让黄炜华去长汀县苏维埃政府的宣传队任职。

临行前,黄炜华对毛泽东,自然是依依不舍,毛泽东微笑着,对眼前的青年大加鼓励。

为什么黄炜华不愿意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少年,自然很想学习更多的革命理论;那时候的少年,大多都谦虚好学又勤奋,而主席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毛泽东认为,既然从事革命工作,就要为队伍做出更多的贡献,年轻人一定要多锻炼。

毛泽东还说:「革命前途非常远大,十分光明,任务也十分艰巨,需要工农大众团结一致,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我们要分开了,你不要难过,咱们以后还会见面的。」

黄炜华这才离开了毛泽东,他在回忆录当中说:毛主席的态度很和蔼,犹如是我的长辈,毛主席说话很幽默,对我们的教导非常有耐心,这让我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当时我才不愿意走,想要受益更多。

在往后的革命生涯当中,黄炜华的的确确待战友和蔼、性格沉稳有耐心、遇事冷静沉着……这是他未来能够成为开国将军的关键!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黄炜华听了主席的教导,看了主席的为人处世之后,他说自己受益终生!

时间来到1931年7月,国民党随即调动三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展开了所谓的「围剿」。

这次军事行动,蒋介石亲自出马,担任了总司令,改变以往的多点作战,总结了他们的失败教训,改为主攻我中央苏区。

在这次战斗当中,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和朱德,继续使用以往的战术,开始诱敌深入,不和敌人的正面主力接触,而是寻找国民党那三十万部队的弱点。

总之灵活运动穿插,各种声东击西的战术,一旦发现敌人的哪只部队孤立或者突出,立刻集结我红军优势兵力,予以迅速歼灭!

当时红4军的第12师,驻守在黎川、南丰、傅坊等等地区,监视着来犯之敌。

在八月份的时候,敌人开始进攻我红12师,我方部队按照毛泽东和朱德的战术安排,立刻牵着敌人去苏区。

前文说过,蒋介石指挥部队,想要搞所谓的「长驱直入」现在红12师,主动要牵牛鼻子去苏区,就问你敢不敢来。

而红12师的政委名叫张赤南,他认为黄炜华虽然年龄小,但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一直将这小伙子,留在自己的身边工作。

反「围剿」激战开始之后,毛泽东去往前线,来到了政委张赤南的办公室,下达作战任务,制定作战方针。

动作一定要快、穿插要及时、作战要灵活……在那时候,毛泽东就已经为共产党的部队注入了灵魂,关键就在怎么迂回、怎么包抄、寻找敌人的弱点,要避实击虚。

黄炜华在政委身边担任的是缮写员和组织干事,他当时负责接待毛泽东,先是立正敬礼,随即去沏了一壶茶。

毛泽东在办公室里指挥作战,而黄炜华就在旁边聆听学习,到了吃饭的时间,黄炜华又去准备饭菜。

当然了,不用想都知道,当时饭菜肯定很简单,而伙房得知主席前来,刚好又缴获了一扇猪,所以做了一盘辣椒炒肉丝、一盘青菜、一碗骨头汤。

毛泽东在前线改善了生活,还幽默的说:「啊,江西的辣子和湖南的一样辣,好下饭,炒得不错,色香味俱全。」

张赤南也说:「那是当然,江西人、湖南人都好吃辣椒,所以他们的革命精神最好。」

毛泽东一边吃,一边问黄炜华:「你今年有十几岁?」

黄炜华当即敬礼,声音洪亮的说:「我16岁!」

毛泽东点了点头,随后感慨说:「啊,算是红小鬼哟。」

黄炜华说主席过讲了,自己已经不再是小鬼,去年的六月份,还去过长汀汇报工作,聆听了主席的教诲,内心深受鼓舞……

毛泽东听完之后,随即仔细观察黄炜华,他疑惑的说:「噢?你小小年纪还给我汇报过工作?」

黄炜华随即说出去年之事,是跟张涤新一道前往,说了当时的场景。

由此可见,少年时期的男孩儿,成长是非常快的,再加上战争特别锻炼人,所以黄炜华由内而外的,变化是非常大的。

以至于毛泽东,时隔一年就已经认不出黄炜华,听了张涤新的名字之后,才连说有印象、有印象。

张赤南这时候插了一句话,他说:「那时,他随张涤新到武北去工作的,后来到了长汀。」

毛泽东观察着黄炜华,问黄炜华如今,在做什么工作呢?

黄炜华如实回答,如今在做缮写员,兼任组织干事的职务。

毛泽东一听这话,就知道黄炜华的字儿,写得肯定很好,他向来喜欢写字工整的革命青年,于是就问:「是个小小秀才,字写得不错吧?」

在当时那个社会,讲究字如其人,谁写字好不好,证明了从小学习是否用功。只不过到了今天社会的网络时代,谁写字好不好,已然不再重要了。

而黄炜华听到了主席的询问,于是就很谦虚的说:「字不是很好。」

政委张赤南笑了笑,说:「他字写得不错,也会写材料。」

紧接着,毛泽东看了黄炜华写字儿,边点头边称赞说:「是写得不错,工整、规范、流利,小小年纪的看不出来哟,将来一定会有长进啊!」

几个月后,在漳州地区的激战当中,毛泽东进入部队视察,那时候的红12师已经合并进入红11师,黄炜华已经担任政治部的秘书。

黄炜华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立刻立正敬礼,说:「主席您好!」

主席再次见到黄炜华,于是说:「你好,你好!小鬼你也来了,身体好吗?几个月不见,你好像长高了一些,长结实了。」

黄炜华一听主席关心自己,于是很高兴地回应说:「是的,在革命队伍里锻炼,您长汀、在驿前、的教诲我牢记心间,每想起来都有使不完的劲!」

不难想象,毛泽东听到这句话,那自然非常的高兴,于是鼓励说:「好啊!在革命队伍中,不但要锻炼身体,更要锻炼革命意志,把自己炼成钢刀一样,百折不弯,革命到底!」

黄炜华一听这话,心情又兴奋又温暖,他说:「谢谢主席的教导!我一定牢记。」

到了红军长征时期,黄炜华已经19岁,他在红一军团的第二师,担任任统计参谋的职务。

师长是大名鼎鼎的陈光,师政委同样名气不小,正是刘亚楼!

强将手下无弱兵,陈光和刘亚楼带出来的部队,是精英当中的精英。

当时部队要开拔,黄炜华刚好发高烧,已经不适合长途行军,所以师政委刘亚楼,要想让黄炜华留在苏区,不要去长征。

但黄炜华坚决要跟随战斗的队伍,再加上有两位好朋友,用担架抬着黄炜华,跟着队伍上路。

三天之后,黄炜华病情稍稍缓解,黄炜华跳下了担架,他对那两位同志说:「我深深地感谢你们,你们快回卫生队去,去抬那些负伤的同志吧,不要抬我了,我自己走,宁肯走慢些。」

身边有一位测绘员名叫许春夏,他拿过黄炜华的米袋,将其背在了身上,随后扶着黄炜华登山下河。

1935年1月7日,我军来到了遵义,大兵攻克这座城池。

刘伯承当时担任总参谋长,随即召集大家开会,参加这次会议的,自然也有国民党的官员。

其中有一人是国民党在遵义的邮电局局长,他拿出了「云贵川三省邮电交通图」这张图对地形地物,标注的非常详细。

紧接着,这张图交给了黄炜华,立刻前去复制,此乃决定成败的关键!

黄炜华当即去寻找印刷厂,结果找了大半天,发现印刷厂已经关门,而里面的工人,为了躲避战火早就离开。。

黄炜华情急之下,立刻去找那些会画画的老先生,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复制了三百多份的交通图,将其交给党中央。

有这张图的帮助,我红军部队好似多了一张眼睛,估计历史爱好者,都听说过「四渡赤水」属于是共产党部队的经典战例。

当时中央参照的地图,便是「云贵川三省邮电交通图」大家都说此图,帮了部队的大忙。

未来的主席、总理、元帅、大将……每当回忆这张「云贵川三省邮电交通图」的时候,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

在长征途中,红二师是开路先锋,如果把红军比喻成钢刀,那红二师必定是刀尖!如果把红军比作钢枪,那红二师必定是最致命的子弹!

在西安事变之后,1937年的8月20日,红军部队集结于渭河北边的三原县,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黄炜华在115师345旅685团担任书记官,随即跟随部队投入到了抗日战场,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又在广阳伏击日寇。

12月,黄炜华担任六八五团的作战参谋,部队开往汾阳孝义,阻击日寇南进。

1941年的春季,黄炜华升任团长,在和国民党的摩擦斗争当中,率领廿团在沙沟古殿堡,激战国民党顽固派的韩德勤,在反摩擦的斗争当中,杀敌两千多人。

到1950年9月,黄炜华担任屮南军区空军参谋长,一个月后参加抗美援朝,担任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1952年3月,黄炜华回到国内,担任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兼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