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西晋王朝(211)-曹魏平辽东(3)

2024-03-01历史

公元 236 年

公元236年,鉴于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曹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太尉司马懿被诏赴京,商议平叛之策。司马懿提出一年平叛的计划,并谏议停止京城的宫室修建。

太尉司马懿

公元 237 年,毌丘俭在多次弹劾公孙渊后。终于得到魏明帝曹睿批准。开始对辽东郡用兵。通过外交手段,招降右北平乌桓单于寇娄敦。辽西乌桓都督王护留。以及当年追随袁尚流亡辽东者共计五千余部众。削去公孙渊的潜在盟友后。

毌丘俭。幽州刺史。

毌丘俭秘密率领幽州、鲜卑、乌桓联军开赴襄平(辽东郡郡治)。抵达附近的辽隧(今辽宁省海城市)。设下埋伏,派人携带书信、印章前去征公孙渊进京述职。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只等公孙渊就范或出城。但大军的行踪走漏了消息,刺激了公孙渊。又因之前对洛阳屡有不敬,已成惊弓之鸟。当其发现埋伏在外的魏国大军后,又惊又怒。诡称幽州刺史假传圣旨,阴谋害己。以此为由拒不奉诏并发兵对抗魏军。

公孙渊。燕王。

两军战于辽隧(今辽宁海城市)。僵持日久。又逢十日暴雨,辽水暴涨。魏军虽有备而来,但辽东军却占据天时地利。战争异常艰苦,胜负一时难分。魏明帝曹睿看完战报,诏毌丘俭立即退军。撤回北平。等待洛阳援军。以期再次进军。第二次讨伐公孙渊无功而返。公孙渊愈加乖张跋扈,一面指使幕僚们上书魏明帝曹睿。象征性认罪求和,归罪于毌丘俭。一面却公开割据备战,自立为燕王。置官刻玺。

吴大帝孙权

通使东吴,以求外援。但上过一次当的孙权不肯出兵相助。虽然讨伐公孙渊无功而返,魏明帝曹睿没有怪罪毌丘俭,诏命其兼任太尉司马懿军队副帅,准备第三次征讨。

公元 238 年

公元 238 年正月,明帝曹睿诏太尉司马懿领兵四万,第三次伐辽东公孙渊。公孙渊听到之后,马上派遣使臣向东吴称臣求救。东吴很快出兵。以救援辽东为名。待机而动。

司马懿进军路线。东吴援军海运路线。

公元 238 年 6 月,司马懿大军到达辽东。公孙渊令大将军卑衍、杨祚领兵数万屯于辽隧(今辽宁省海城)。公孙渊命令卑衍挑战。司马懿派胡遵与之对阵,卑衍大败。卑衍围堑二十余里,坚壁不战。司马懿命令手下多张旗帜,假装攻击南边。

卑衍

魏军却暗中从北面渡河,直指公孙渊的都城襄平(今辽宁辽阳)。

司马懿北上渡河

卑衍等惟恐襄平没有守军,连夜赶回襄平增援。行军至首阳山,公孙渊又下令与司马懿决战,这次,卑衍又大败。魏军顺势开始围困公孙渊的襄平。公元 238 年 7 月,大雨下了一个月也没有停。辽水暴涨,平地水深数尺。曹魏三军惊恐,想撤围移营。司马懿命令军中,敢有说迁移大营者斩。军心这才稳定。大雨停止之后。魏军仍然合围襄平。司马懿在襄平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石头,弩弓直向城中发射。魏军还向襄平城里挖地道。曹魏大军日夜攻打襄平城。襄平城很快粮尽。襄平城里出现越来越多人吃人的现象。导致襄平城里死者甚多。

公孙渊部将杨祚投降曹魏

公孙渊部将杨祚投降曹魏。公元 238 年 8 月,公孙渊请求解围投降。司马懿不允许。襄平防守崩溃。公孙渊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襄平城被攻破,相国以下的数千名官吏被斩首。为了震慑辽东百姓。魏军用辽东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余人的尸体,堆积起来,并在上面封土,筑为京观。

用尸体堆积起来,并且盖上封土的京观。

司马懿释放了被公孙渊囚禁的叔父原辽东太守公孙恭。曹魏占据辽东、带方(今朝鲜黄海南道、黄海北道一带)、乐浪(今朝鲜平安南道、平安北道及黄海北道各部分)、玄菟(今辽宁东部至朝鲜咸镜北道一带)四郡。公元 239 年 4 月,东吴督军使者羊衜、郑胄,将军孙怡才带兵到达辽东。当时曹魏已经平定辽东。东吴军队只能攻击曹魏守将张持、高虑等,并且俘掠一些人口回东吴。

辽东地区

曹魏平定辽东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战争,经历了多次战役和政治斗争。最终,通过司马懿的智勇和曹魏的强大军力,成功平定了辽东,将这一地区纳入曹魏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