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淮海战役前线五位总负责人,后来,谁的任职最高?

2024-07-27历史

在1948年十一月爆发的淮海战役,是自解放战争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场大决战。要知道,此战国共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大约140万,各种先进的作战武器,纷纷在淮海战役中亮相。除了先进的作战武器在淮海战役中亮相外,国共双方最优秀的军事将领,都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

蒋介石阵营的杜聿明,是这次战役的前线主要指挥官之一,在此之前,他还参与了辽沈战役的指挥。从东北战场到华东战场都留下了,这位名将的身影。因此,此时的杜聿明也被誉为是蒋介石的救火队长。

还有毕业于黄埔一期的黄维,黄埔四期的胡琏,黄埔二期的邱清泉,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打出杂牌悍将美称的黄百韬。这些国军将领,都是当时蒋氏集团指挥能力一流的军事家。

同样,在人民军队这一边,参战的将领阵容同样很强大。如果提到淮海战役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想必大家都会想到粟裕,陈老总,刘伯承,邓政委,以及谭震林,这五人是淮海战役的前线最高负责人。

陈老总与粟裕是华东野战军的正副司令员,也是这场战役中决胜的关键人,谭震林是该野战军的副政委。刘伯承是中原野战军的司令员,邓政委与刘伯承是搭档,两人共同领导中原野战军投入淮海战役。

淮海第一前线五位总负责人,都为这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们还是人民军队中最杰出的军事干部,政工干部。那么,在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后,这五位总负责人,后来,谁的任职最高呢?

在1955年,刘伯承授予了元帅军衔,陈老总也是元帅军衔,粟裕将军成为共和国的第一大将,另外的邓政委与谭震林因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在军中任职,所以与军衔擦肩而过。

其实,淮海战役的五位总负责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分别投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刘伯承元帅负责教育事业,创办南京军事学院,同时还担任军委副主席。

陈老总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在军中任职,先是在上海主持工作,打了一场漂亮的经济仗,后又投入外交事业,成为周总理的得力助手,还是我国第二任外交部部长。

大将粟裕是专业的军事名将,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任职总参谋长。后因个别原因的造成,在1958年十月正式卸任总参谋长一职。

虽然,谭震林与邓政委,在建国后没有获得军衔,但他们的职位可一点都不低。谭震林曾任职副总理一职,是属于副国级的领导者,还是建设大军的骨干。

邓政委军政皆能,文武兼备,其实按照他的军功,以及资历,都达到了授予元帅的标准。只因在新中国成立后,邓政委领导我国的建设工作,所以与元帅军衔失之交臂。

不过,邓政委在其它领域发展的非常好,成为第二代领导班子的核心人物,是属于正国级的领导人。在80年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在他任职期间,大刀阔斧改革军队,建设一支可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作战部队。

与此同时,邓政委在经济领域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出改革开放,让国家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