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读牛李党争:如果你是唐朝皇帝,会支持谁?

2024-01-07历史

在唐朝后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党争活动,即牛李党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为首的李党之间进行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争斗。党争双方在内政、外交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深刻影响了唐朝的政局,连唐文宗都哀叹道:「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那么,这场党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缘起考试

元和三年(808年),朝廷举行贤良方正科的考试,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这些初入官场的热血青年,在对策中直言不讳地抨击了朝政,结果受到了考官的赏识,被列为第一等。然而,他们的这种行为却得罪了当朝宰相李吉甫,因此这些人遭到了斥退,矛盾就此产生。实事求是的说,李吉甫的行为确有不当之处,但此时问题尚未扩大。

到了长庆元年(821年),又围绕着考试发生了一件大事。前任宰相段文昌向皇帝举报,说这次科举考试不公,录取都是通过「关节」。唐穆宗在询问过李德裕(李吉甫之子)后,派人进行复试,结果真的出现了问题。唐穆宗很生气,就把李宗闵等人贬官,这些矛盾彻底激化,李宗闵、牛僧孺与李德裕展开了一场激烈地党争。

二、你来我往

之后的唐朝政坛出现了这样一种场景,凡是牛党入朝担任宰相时,李党就会被贬到地方,李党入朝任职后,牛党就会被贬外地。比如在长庆三年(823年),牛僧孺入相,李德裕出任浙西观察使。太和三年(829年),李宗闵担任宰相,刚刚入朝不久的李德裕出任义成节度使。之后,李宗闵又推荐牛僧孺入朝为相,李德裕则继续在外地担任节度使。

在太和六年(832年),双方一度存在和解的机会,但因李宗闵的原因而未能实现,于是双方继续这场争斗。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升任宰相,李宗闵则外放山南西节度使。第二年,李宗闵入朝,李德裕外放。开成五年(840年),唐武宗即位,李德裕受到重用,开创了「会昌中兴」。然而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即位,李德裕被贬崖州,后死于此地。

三、你支持谁

那么,牛党、李党都有什么样的政策呢?首先,在对待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问题上,李德裕是主战派,也是实干派,在担任四川节度使时颇有一番作为,他主张收复失地;而牛党则消极保守,主张维持现状。其次,在藩镇问题上,李德裕力主削藩,恢复对藩镇的统治,他在会昌年间也是这样做的,而牛党依然采取消极保守对策。

再次,在对待宦官问题上,李德裕主张限制宦官的权力,强化君权。为此,李德裕与唐武宗合作,将权宦仇士良赶下台,他还废除了宦官监军的行为。而牛党非常不限制宦官,其中不少人还与宦官勾结,比如李宗闵就曾靠着宦官的帮助成为宰相。李德裕用「会昌中兴」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牛党执政期间却毫无建树。如果你是唐朝皇帝,你会支持谁呢?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3.【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