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5年大授衔,他提出让帅,毛主席:你不做元帅军中就会乱套

2024-02-08历史

一九五五年,对往昔于革命战场涌烈战,负重前行的前辈英勇之徒,是欢喜之年,亦是有纪念之义年。是年,我党于中南海隆重举行了建国以来之首度大典,昔日锐志斩敌立功之战士将领,终得应有之嘉誉。

常人之目光,皆觉欲望为人之天性,寥寥能在名利之前不动声色者。举国之首次授衔仪式,实行正式授衔之际,先须有一评定之仪。在此过程中,有将领以为己劳苦劳高,军衔当陟者太低;又有数位将领主动请降衔,以罗荣恒让帅最为著名。

实则,当年罗荣恒以及粟裕亦曾提请让帅。当时,罗荣恒之心念曰:我等资历齐整,与粟裕相若,若粟裕不作元帅,则我亦不宜为元帅。然而,在二人俱陈让帅之际,毛主席乃唯批准粟裕一人让帅之请。

当时毛主席为何为之如此抉择?又何以坚决让罗荣恒担任元帅之责?

众所周知,对于此次大授衔之初,毛主席原先态度反对,或许以为立下军功者不当分为「三六九等」,更不当受职级和名誉之拘缚。然,随着外交进程之逐步发展,毛主席外出访问见识,方知他国军旅皆有军衔,唯我国尚无,使得谈判过程颇显拙劣,甚至屡屡不得心满意足。

然而,我国军人众多,欲在短时间内完成军衔评定,实非易事。为确保授衔之正常进行,党中央领导深思熟虑,决意将此项责任交托于罗荣恒等人。

在评衔之过程中,部分战士为求得更高职级,自发脱去衣裳,将伤痕累累之身躯展露无遗,罗荣恒见之触目惊心。作为评衔之主要负责人之一,罗荣恒目睹过众多战士的功勋与荣耀,内心深感自身党龄尚浅,经历不深,更未参与过大兵团指挥作战,实在难当元帅之职。

因而,罗荣恒遂自发向上级表达了「降衔」的愿望。闻悉元帅欲主动降衔,毛主席即刻言:「罗荣恒当封元帅,此事不容商讨!」

紧接着,毛主席详细解释:「罗荣恒自秋收起义后即投身井冈山,为我党老同志。解放战争时,协助林彪主持辽沈、平津两大战,几十年间从未争名夺利,实为我军政治工作的楷模。」

罗荣恒,生于一九〇二年,湖南省衡山县。其家世颇为殷实,少年得善教,受良好教育,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中,文化水平最高者,亦为唯一大学毕业者,此亦为其后在党内奋斗打拼奠定坚实基础。

论资历而言,粟裕与谭政、黄克诚皆为同期战友,辈分较罗荣恒为前,且具丰富革命奋斗历程。当两者纷纷自降衔之际,毛主席何故应允粟裕之请,而保留罗荣恒之元帅职衔呢?

解放战争时,粟裕英勇战功卓著,其在军中地位胜于黄克诚等,主持「三野」工作。而当时,罗荣恒以出色政治领导才华,担任「四野」总指挥,而黄克诚则为其麾下之将领。

从职级看,罗荣恒与粟裕几乎同级,然二者麾下将领差异显著。「三野」将领在资历与能力上均难与黄克诚相提举。由此分析,毛主席之决定也就不难理解。

假使罗荣恒成为大将,其麾下战友唯能封为「上将」,使许多资深将领不免心生怨忿。而粟裕则情况不同,若他为元帅,原「三野」将领皆封为「大将」显然不合理。若封粟裕为大将,再分配其他军衔,则更能得到众人心服。

实际上,粟裕将军也明察事态的核心问题,方敢主动向毛主席请降衔。毛主席批准其让帅请求时,更是赞誉:「壮哉粟裕!」

鲜为人知的是,1955年授衔典礼后,许世友将军曾因军衔一事与周总理交谈。许世友将军以为自己功勋与资历当封「大将」,周总理仅言:「粟裕亦为大将!」,从而消除了许世友将军成为大将的念头。

毋庸置疑,毛主席之睿智卓见非常难得。当年罗荣恒提让帅之际,毛主席的一句「罗荣恒不做元帅,军中会乱套」显然具备超前洞察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