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2年,刘策成曾帮毛泽东脱险,68岁时进京谋职时毛主席暖心安排

2024-07-25历史

1950年,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自湖南的信,看完后他竟三次亲笔回信。

当秘书拿来信件时,毛主席正在写文章,问秘书来信的是什么人,听到名字后的毛主席立马停下了笔,招手示意秘书将信给他查阅。

来信的人究竟是谁,能让一向以工作为重的毛主席都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不敢怠慢?

1

这位写信的老人正是同盟会的早期成员刘策成。刘策成是1883年生人,早年间,他偶然读到【庄子】,一时间被里面的思想深深吸引。

凭着这样的缘分,此后他更是倾注心血于【庄子】的相关研究。当时正值康梁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之时。

他深受庄子中「嫉恶如仇」的思想影响,又深感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于是便远赴日本求学以寻救国救民之道。

在那里,他获得了很多新知识,也开阔了不少眼界,还遇到了同乡的蔡锷;在加入同盟会之后,更是结识了孙中山和黄兴等人。

回国后,他历任邵阳中学校长,次年春,听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他,一想到中国的未来就怒不可遏;随即与当时的同事和学生一起宣扬反封思想,鼓吹革命。

此外他更是私购枪支弹药,藏在自己的卧室里。

他这一举动引起了湘督汤芗铬的注意,他瞅准时机一举拿下了还在上课的刘策成,并派人搜查了他的卧房,找到了他私藏的枪支和弹药,而刘策成也因谋逆罪被判处了死刑。

得知同乡消息的蔡锷立马命人必须全力保下刘策成的性命,经过几方奔走协商,最终刘策成被因私藏枪支判处了15年。

1916年袁世凯逝世,刘策成在坐了两年牢后被放出了监狱。随后由校长特聘,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当历史老师。

也是在这里,他开始了与毛主席的缘分。

刘策成在湖南第一师范历史教员任职时,恰好毛泽东也在这里念书。

刘策成走进教室,站在门口看着还在吵闹的学生,待学生安静下来后,他走上讲台介绍道:「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历史老师,姓刘名武,字策成。」

随后他一转身,在黑板上潇洒写下了「策成」二字。

尽管大家对这位新来的历史老师充满了质疑,但很快,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生们无不一一叹服于他的博闻强识。

「今天的课就到此为止。」话音刚落,他就夹着教材走出了教师。

学生们还沉浸在刚刚生动的课堂知识里,毛泽东却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

他被这位老师对历史事件独特的见解所折服,想要和这位策成先生深入讨论一番。

不出意外,两人的聊天十分融洽,刘策成将外面的见识分享给毛泽东,毛泽东也常常来请教他功课方面的问题。

两人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历史人物和其事迹,一来二去,两人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刘策成对毛泽东的欣赏之情,正如他在日记中写的那样:

「润之,该生意气锐,思非凡,天纵奇才也!」

1920年,刘策成弃教从政,曾先后出任衡山等县县长,政绩斐然,深得人民爱戴。

他任衡山县长时,衡山人民称他为「刘青天」。当时还有这样有的民谣:「登上祝融峰,水秀山也青;来个好清官,就是刘策成。」

在他卸任的时候,老百姓聚集在他办公处的门口,给他送来「万民伞」。

在任期期间,他结合自己在多地从官的经历,将所得感悟用精辟语言总结为十条为官准则。以为后来人参考所需。

当时的毛泽东正在在长沙募股设文化书社,还由于资金短缺而求助于刘策成;刘策成积极写信回应,并随信附寄了300银元以「入股」形式资助毛泽东。

2

一位普通历史教员却能深受毛泽东爱戴,这与他的传奇经历密不可分。

刘策成究竟和毛主席有怎样的交情,能让毛主席即使在百忙之中也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给他回信?

1923年,刘策成因为与赵恒惕的姻亲关系,被任命刘策成为湖南省会警察厅长,以帮助赵恒惕巩固他的的统治。

然而刘策成虽为警察厅长,却无意于陪这些野心家玩「政治游戏」;见百姓有苦说不出而自己多次作为也没有改变之后,他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保护和修缮名胜古迹天心阁上。

他召集了当时的许多能工巧匠,又遍阅古籍,力求还原天心阁的最真实样貌,在他的主持下

天心阁的主体建筑被修葺完好。

此外他还仿照北京文渊阁的样式,在天心阁左右两边增建二轩,与主阁之间所建的长廊相连。

并在阁下建成了城南公园,以供市民在此休闲运动之需,这也是长沙首座市民公园。

同年,毛泽东撰写了【省宪下之湖南】和【省宪经与赵恒惕】两篇文章,其中控诉了赵恒惕联督割据、惨杀劳工、勒封报馆、侵犯人民自由权利、庇护其军队贩卖栽种鸦片烟、贿买选举等不良行径。

此举引起了赵恒惕的注意;在后来湖南省长候选人的斗争中,因为毛泽东公开表明了自己偏向支持谭延闿,从而引起了赵恒惕的嫉恨。

于是,在谭延闿落选后,赵恒惕便立即敦促其部队退出湖南,随即又拉开了一系列的「清洗政敌」的行动。

1925年,毛泽东再次回到湖南,领导发展党的组织和统筹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的工作。

而时任省会警察厅厅长的刘策成,在一次会议中,他偶然得知了赵恒惕策划逮捕毛泽东的消息。

散会后,他叫来了和他的心腹王建屏,嘱咐他要把消息递给毛泽东让他脱险;并嘱咐他要行事小心,莫要耽误他和赵省长交差。

王建屏应下此事后,就把传递消息的任务交给了随身警卫万震侯、周维武。

因为事情十分紧急且保密性要求极高,于是两人趁夜色火速前往当时毛泽东的住所清水塘,想要告知他本人紧急撤离的消息。

然而当两人抵达那里,却从邻居那里得知了毛泽东不在家,经过一番打听,他们又赶到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处求见毛泽东,并告知了他赵政府预谋抓捕他的消息。

为赵恒惕对此次行动非常重视,于是选择了与其有姻亲关系的刘策成全权负责此事。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信得过的王建屏以及几百名警察,在长沙市区内大肆搜捕;然而此时的毛泽东却早已离开了长沙。

而刘策成这次的行动,确实没有被赵恒惕得知。

赵恒惕追随蒋介石败兵退至台湾后,有记者问他当时在长沙为什么没能抓住毛泽东。他也只是苦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他的能量太大了。」

1925年,湖南军民因再也无法忍受赵恒惕的压迫性政策,掀起了大规模的反赵活动,将赵恒惕赶出了湖南。

失去了「保护伞」的刘策成也就此离开了政治舞台,继续潜心从事教学和对庄子学说的研究。

可以说,刘策成当真称得上有勇有谋,称得上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同时其在对人民群众的爱护和对国家在古文物保护、古籍研究方面有着不小的贡献。

3

最讨厌托关系的毛泽东在面对刘策成时,竟三次回信为其安排,令人感叹。

且刘策成早年有为官经历,后来又长期从事于教育和研究,很难想到这样的生活还会有什么样的难处需要求助于毛主席。

究竟刘策成写给毛泽东的信里写了什么内容?毛泽东又为什么三次回信于他?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蒋介石为了一己之私四处搜集捕杀共产党的行为,刘策成曾经上书劝说蒋介石「停止反共,与共产党一致抗日。」

但此举并没有使蒋介石收敛其无耻行径,反而引起了蒋介石对他的厌恶。

1939年春初,得知周恩来于衡山指导工作的刘策成,因久闻中国共产党革命事迹而专程拜访。

周恩来亲切接见了这位老人,并代毛泽东表达了对这位恩师的问候。一向谦虚的刘策成并没有居功摆架子,在问及了学生是否安好和革命现状如何后,又稍微聊了几句便匆匆离去了。

同年,他又择日拜访了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了解毛泽东的状况,又多次恳请他转告毛泽东,说他赞成共产党提出的一切抗日主张。

新中国成立后,得知自己悉心爱护的学生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之后。

刘策成逢人便说:「不出吾之所料,毛泽东少年大志,青年大才,今天果然成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1950年,他写信给毛主席,要求要参加工作,要帮助新中国在古籍研究方面尽一份力。

毛主席阅信后,考虑到老师对人民群众、对古籍研究和文物保护方面的付出和贡献;又念及当时的师生之情。

8月16日,毛主席亲笔回信道:「策成先生:来信收阅,甚悉。家庭土地财产,一切交农会处理。至于你要工作,不需来京找我,我跟湖南有关同志打了招呼,你可去长沙找省长程潜即可。」

收到回信的刘策成激动不已,当日便赶赴长沙有关单位联系工作。

当时的湖南省长程潜,将他安置在比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待遇高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

8月29日,主席又再次回信道:「策成先生:惠书敬悉,甚为感激。先生欲为人民事业有所贡献,极为钦佩。地点拟以在长沙为宜。那里熟悉先生的人较多,商筹较为便利,尚祈斟酌。」

然而刘策成作为省政府的参事,对于相关古籍资料的查阅不是很方便,并且还有其他事务要做。

他多次向相关领导提出要去省文史研究馆工作,但大家都考虑到他的年龄关系,关心他的身体和养老问题,于是都用各种借口搪塞过去了。

但刘策成一心扑在【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的写作上,于是又第三次致信毛主席,说明了原因,并要求更换工作岗位;一起寄去的,还有【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的样书。

1951年2月7日,刘策成收到了毛主席的第三封回信:「策成先生:大示及所为【齐物论集解补正】收到,甚谢。工作一事,已函告统一战线部李维汉部长,请与该部接洽为荷。」

经李维汉与周恩来商议,刘策成最终被安置到中央文史研究馆。

同年6月,中央文史馆下达聘书:「特聘:台端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此致刘武先生。总理周恩来。」7月,刘策成全家迁居北京。

刘策成一行抵达北京后,毛主席当即指派周恩来妥善安排他的来京事宜。

又派身边工作人员开车到宝庆会馆,将刘策成一家接到惠中饭店,表示一切开支均由自己支付,还送给了刘策成一些衣服和零用钱。

工作人员还传达毛泽东口信:先生的一切问题已嘱总理安排,请先生安心住下,到北京各处看看。

此时的刘策成已是古稀高龄,但他仍坚持每天潜心研究文史和修改【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

他不仅对此书进行了细心的考研补正,还在其中批注了自己的见解独到精辟,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的研究贡献很大。

刘策成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定稿后,得到各方好评。

1953年,刘策成之儿媳赵恣馨在北海公园见到周士钊先生,在问及主席对此书的看法时,周先生说他也问过毛主席同样的问题。毛主席对于这类学问上的问题一向表现得谦虚谨慎。

他说:「我没有好好研究过,也提不出什么中肯意见。」话虽如此,但毛主席为此还专门询问了相关领域的学者的意见,在确定其价值和意义非凡之后,就立即交代周总理亲自致电古籍出版社负责人,催促其尽快排印发行。

最终,此书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于是年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

同年,凝结刘策成半生心血的【庄子集解内篇朴正】一书在毛泽东的关心下,由北京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后来被国家图书馆定为藏书。

1957年9月,刘策成在北京中央文史馆逝世,终年92岁。

刘策成一生经历丰富,其对于人民群众的关心爱护之意和对待学问的认真负责对后世影响极大。

而其三次写信向主席请求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效力,主席三次耐心回信及时安排的行动,更是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师生之间相处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