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黄埔一期(248)杨虎城亲信,曾参加西安事变,国军少将——刘子潜

2024-07-29历史

黄埔一期(248)

杨虎城亲信,曾参加西安事变,国军少将——刘子潜

刘子潜(1903-1975),又名云龙,陕西蒲城人。蒲城县立第一中学毕业,省立体育专门学校肄业。曾任陕西靖国军第三路司令部(司令杨虎城)见习官。其叔父刘香亭是跟随杨虎城起家的老部下,据说曾救过杨虎城的命,关系比较特殊,杨虎城视刘子潜为子侄,后由杨虎城保送,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在黄埔军校用的是刘云龙的名字,同学录中未收录照片)。

毕业后任军校教导第一团第四连排长,参加第一次东征,回师广州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叛乱时,手部受伤,回校治疗期间,接到杨虎城通过黄埔三期学生,蒲城同乡刘宗宽捎来的亲笔信,望刘子潜等人毕业后尽快返回陕西。

此时黄埔军校里有中共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国民党右派领导的孙文主义学会两个较大的群众组织外,同时还有由邓演达(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后任教育长)组织的名为「断金学会」的秘密小组织,刘子潜当时是该组织的成员,他将杨虎城的来信交与邓演达看,邓演达立即同意,随即去见胡汉民,拿到胡汉民代大元帅派刘子潜赴陕西工作的派令,交与刘子潜并批了两百元路费,刘子潜随后立即动身返回陕西。

回到陕西耀县,向杨虎城汇报了黄埔军校和东征的情况。不久,杨虎城在陕西耀县仿照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创办了三民军官学校,学校的名称是根据刘子潜、唐嗣桐(黄埔一期)等人的建议,学校按照黄埔军校的组织编制,设立了教授部、教练部、政治部等,杨虎城亲自兼任校长,唐嗣桐任教练部主任,刘子潜担任总队长。杨虎城为广揽人才,命刘子潜去信联络在国民二军的陕籍黄埔同学来校工作,此后有大批的黄埔生来到三民军官学校任职。

1925年7月,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进入陕西,杨虎城部队改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军校也改名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三民军官学校。

1926年4月,「镇嵩军」刘镇华进攻西安,刘子潜奉杨虎城之命,率第一、第二学员队和学兵队进驻西安新城,参加了历时八个月的西安保卫战,担任杨虎城总指挥部警卫工作。

1926年11月,西安解围后,学员队分发到各营连充当下级军官,学兵队扩编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学兵营,刘子潜任营长,随部转到渭北休整。

1927年3月,杨虎城率部返回西安,番号改为国民联军第十路军,不久后又改为第二集团军第十军,杨虎城任军长,刘子潜任该军军部执法队上校大队长,参加北伐战争,在与直鲁联军作战失利后,退路被切断,部队只好转到皖北太和休整。

1928年4月,刘子潜随杨虎城离开部队赴南京,杨虎城后到日本考察游历,刘子潜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征募处服务员。当时投蒋的的黄埔一期生,有很多无工作的,都被任命为征募处服务员,应该是蒋校长在安排他们职务之前,临时领薪水的地方。

1929年调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蒋介石侍从室上校侍从副官,同年9月,任国军编遣委员会第一编遣区点验组委员。

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杨虎城进驻西安,刘子潜重返杨虎城部,被任命为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旅长唐嗣桐)第一团团长,驻防彬县。后调任第十七路军特务三团团长,驻防西安。

1934年,已经调防商洛五县的刘子潜接到命令,参加堵截徐海东程子华红二十五军,同年末因「追剿红军不力」,被杨虎城撤职。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刘子潜被任命为西安警备司令,1937年4月12日,与杨虎城一起在西安新城大楼庆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战术研究班教官、西安招生委员会少将主任、西安警备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

1947年1月,陕西旅渝同乡会决定创办右任中学,刘子潜担任筹备委员。

内战爆发后,先后曾任重庆行辕少将参议,陕西省军管区副司令。

1949年陕西省军管区撤销,任豫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参议,重庆游击总指挥,12月在川北参加起义。

起义后回陕西入西北军政大学学习。后应汪锋之邀,赴兰州任甘肃省政府参事室主任。1975年11月3日晚,因卧室木炭引起火灾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