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清代有两个低配巡抚,因加上了一个「前缀」,级别降为从二品

2024-05-11历史

所有的清史学者都知道,清朝的巡抚是正二品大员,是一省最高的军政长官。然而,近日有人私下透露,其实并非所有巡抚都是正二品,有两个省份的巡抚因为加了一个"前缀",级别竟然降为了从二品!作为御史,自然对这个问题好奇不已。究竟是哪两个省份的巡抚级别如此之低?又是什么"前缀"导致了级别的降低?

一、高于其他巡抚的"从一品"三巡抚

说起清朝的巡抚,虽然大家都知道正是正二品的大员,可其实这也只是个大概而已。御史近来查阅典籍,才发现在清朝巡抚之中,竟有一些特例,他们虽然名为巡抚,但品级却高于常规。这就要从说起乾隆皇帝在位时期谈起了。

乾隆时期,清朝疆域已达到了鼎盛时期,为了统一中央集权,加大对各省的管辖力度,朝廷下旨将全国划分为"八督十五抚"。其中八督是指八个总督,十五抚则是十五省的巡抚。

按理说,所有巡抚的级别都应该是正二品才对。可是在做府院编制时,乾隆皇帝发现了一个问题 -- 山西、山东、河南这三省独特,它们不设总督,巡抚一人独揽大权,职权与总督相当,如果仍按正二品级别对待未免有失公允。

于是乾隆下旨,将这三省的巡抚级别提高,准予兼任提督衔。而提督衔在当时的品级制度中,其实相当于一种从一品的特殊级别。所以从此,这三省的巡抚虽然名义上还是巡抚,但品级上已经超越了别省,成了"从一品"的存在。

这三省巡抚虽然没有总督那样的实权,但作为一省最高长官,仍然掌控了举足轻重的军政大权。比如河南巡抚在乾隆年间确实就曾率领夔府镇守正黄旗压境内农民起义军,战绩非凡。再加上提督级别的优渥俸禄,使得这三省的巡抚确实成为了与普通巡抚不同级别的"特别存在"。

甚至在有些地方政务机构的正式文书中,这三省的巡抚往往被标注为"某某提督",而非按常理应当的"某某巡抚"。可见当朝真的将他们与其他巡抚加以区分对待。正因如此,御史才在引言时将这三巡抚的"从一品"级别加上了引号,以示区别于正经八股的一品大员。

对于这三省巡抚的从一品级别背后的原由,相信读者们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另外两省的巡抚级别降为从二品呢?

二、新疆巡抚:被"甘肃"前缀拖了后腿

如果说山西、山东、河南三省巡抚的"从一品"级别尚可凭借提督衔来解释的话,那么新疆巡抚的从二品级别就令人费解了。作为清朝在西北重镇的最高长官,为何新疆巡抚的级别反而不如内地各省?这背后自然也有一段独特的历史渊源。

要说起新疆这块领土何时并入清朝版图,就要追溯到乾隆年间的征服事迹。乾隆六十年在位,可谓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开疆扩土时期。在他手下,不但平定了准葛尔、和硕特两大异族叛乱,更是一鼓作气攻克了天山以北的哈萨克、布鲁特、钦察等游牧部落,将新疆这块广阔的边疆纳入了版图。

只不过,当时的新疆地区军事斗争依旧剧烈,战事远未完全平息。为了坚持中央集权,讨伐顽抗,乾隆皇帝便在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这一最高军事长官职衔,由正一品大员出任,负责统率全疆军务。

时至道光年间,张格尔领导的反清武装在新疆萌芽。为了镇压叛乱,当时的新疆将军运筹帷幄,临机应变,艰苦作战数载,终于在道光二十五年平定了这场大规模动乱。

就在战事刚刚平息不久,清廷便觉得放任新疆军阀长期把持兵权并不可取,必须对其加强管控。于是在道光二十八年,朝廷遽然下旨,在新疆设立"甘肃新疆巡抚"这一新的地方政权,取代将军独大的格局。

可是,不知为何,这位新疆巡抚的级别并非正二品,而是仅仅加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的从二品级别。或许当初朝廷担心这位巡抚若是级别太高,便会被镶嵌在将军的权力结构中,丧失管控能力。故而在起用之初,先将其职权和级别都做了适度压低。

另一个可能原因,则是由于新疆刚刚平定战乱,该地维系军饷、粮草往往需依赖陕西、甘肃两省的支援。为此,新疆巡抚不得不与甘肃存在千丝万缕的渊源联系,自然级别也就被拖了后腿,只能加上"甘肃"二字的前缀,成为"甘肃新疆巡抚"。

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前缀",实则象征着朝廷对新疆地区的谨慎管控,不愿过于张扬中央政权在这块新征服的领土上的力量。

直至晚清时期光绪皇帝在位,新疆才真正由左宗棠将军予以全面平定。紧接着,清廷便在光绪十年正式设省,撤去"甘肃"二字,单独置"新疆省",省长级别也由此上调为正二品。

从当年的从二品级别到如今的正二品,新疆巡抚的级别升迁可谓历历在目。这正是清王朝在西北这块边疆地区,逐步扩张统治力量、加固中央集权的一个生动写照。

三、台湾巡抚的"福建"祸根

若是说新疆巡抚的从二品级别还能从制度设计上加以解释,那么台湾巡抚的从二品级别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了。作为华夏文明的中心腹地,台湾岛在清朝的统治版图中可谓举足轻重。为何朝廷在派遣这里的最高长官时,却将其级别压低至此?

要追溯这一疑团,就必须从台湾的行政体制说起。清初时,福建沿海一带成为台湾的直接管辖地。为了统一管理沿海地区,朝廷便在福建设立了"福建巡抚"一职,负责统辖福建全省以及台湾地区。

而在台湾本地,则另设有一位"福建台湾道"作为最高行政长官。不过,这位道员的级别可不一般,按例兼有按察使和台湾学政两个正三品衔,级别远高于普通道员,甚至平起平坐于内地巡抚。

御史查阅典籍,发现连些当世有识之士对这位"福建台湾道"的级别都有非议。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道:"台湾岛上之小米虫尔,岂能望其气象与福建巡抚并驾齐驱?"

从这番评论中可见一斑,当时朝野上下对台湾地位的看法仍存在重重戒心。即便已是版图腹心,台湾的最高长官级别也不能与内地相提并论,不得不做些折扣。

而就在人们质疑声中,光绪十一年,朝廷遽然下旨于台湾设立"福建台湾巡抚",并将其级别定为从二品,取代了原本的道员职务。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决策,标志着台湾地位的正式确立。

那么,为什么新设的台湾巡抚级别会被压制至从二品呢?其中的缘由,或许就要从闽浙总督的异军突起说起。

早在雍正年间,朝廷便在福建、浙江两省设立了"闽浙总督"一职,作为两省最高长官。而在光绪朝,这位总督的权力日益扩张,不但兼管军务,更被准予监督原本的福建巡抚。

有了这位能与之抗衡的总督存在,朝廷自然就不愿意台湾巡抚的级别太高,以免产生新的权力较量。于是在设立之初,便将台湾巡抚的级别加以压制,成为名不副实的从二品。

另一方面,朝廷之所以不愿给台湾最高长官以过高级别,也是出于对这块领土的谨慎考虑。毕竟,台湾岛地处东南沿海要冲,文化程度与内地差异甚大,给予太高职权只怕会引发其它矛盾。

有意思的是,在台湾巡抚设立之后,原本的福建巡抚一职竟然也被直接裁撤,由闽浙总督兼任了巡抚事务。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当时朝廷对台湾地位的确是寄予了重视,不愿让其受福建巡抚的掣肘。

台湾巡抚之所以被压为从二品级别,既有来自上位权力的制衡,也有朝廷出于防患未然的谨慎考虑。而"福建"二字,则成为了这一压制的见证和代价。

四、朝野反应:争议与解释

在新疆、台湾两省巡抚的从二品级别问题曝光后,朝野之间自然是掀起了一番哄动。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更有人对其中的缘由作出了各种解释和分析。

从官场上层来看,对于朝廷压低这两省巡抚级别的做法,自有其执政智慧。有御史分析,新疆方面或许是朝廷考虑到当地刚平乱事,不宜立即将最高权力交予文官,使其免受军阀的拖系。至于台湾,则显然是出于防范闽浙总督异军突起,以及顾及当地特殊文化背景的缘故。

然而,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有礼部中人便直言不讳地说:"清帝国岂是如此短视?分裂权力权衡是一回事,但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封疆大吏还需要如此小器了?"

另有人更是借机挥斥朝廷的短视近利,直指其对这两省"有心开疆拓土,却无心治理"。言辞之激烈,可见当中怨气之深重。

不过,朝廷也未尽无解释。有御史为此作了如下分析:新疆固然重要,但毕竟仍是边疆。台湾虽在腹心,但其文化背景复杂,设置太高的长官权力只怕难以服众。朝廷不过是循序渐进,待时机成熟,自会给予相应的级别。

从官员阶层上看,当时两省的一些地方官员也在为自己的上司级别较低而感到忧心忡忡。据闻,有新疆巡抚曾亲自上书朝廷,愿以捐纳巨资的代价,为自己加衔提级。只可惜,朝廷未予理睬。

相比之下,台湾方面的反应倒是相对平和一些。有位任职台湾的知县便如此分析,台湾岛上自古就礼俗陋习横行,百姓们对于文官并不太尊重。因此,即便巡抚级别不高,倒也无伤大雅。只要这位长官手中的实权充足,小小级别其实也无关紧要。

从学者和文人方面看,倒也有不少人对此事持开明态度。有人如此说道:"古时名分森严,今日君臣相得,何必拘泥于名号气数之间?官员身份自有高低,但贤与不肖,强与不强,岂是级别所能尽概?"

直到今日,朝野间对于清代这两省巡抚的级别问题,仍存在不同观点和评判。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算级别有别,他们仍然是清帝国重要的地方长官,其权力举足轻重。只不过,或许朝廷当年出于种种权衡和考量,不得不做出了一些岔视有失的决定而已。不过,历史终归还是会以公平的眼光去审视和评判这段往事的。

五、大总统迟暮叩关:晚清变革之路

自新疆、台湾两省巡抚的级别问题引发争议开始,清廷便意识到,对于这些重要领土的管理方式应该有所调整。尤其是到了晚清,整个王朝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对外对内的压力使得中央权力日渐式微。在这种背景下,既有的行政体制也应该作出相应改变,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直至光绪年间,朝廷终于下定决心,在新疆设立独立的省会,摆脱了"甘肃"这个累赘。紧接着,这位新疆巡抚的级别也随之上调为正二品,与内地各省持平。

这无疑是朝廷对西北疆土重视程度的一个明证。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新疆终于彻底从属国化为版图腹心,不再是隶属于内地某省的附庸。而这位巡抚的级别上调,更是象征着清帝国在新疆的统治力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至于台湾方面,虽然仍未能完全摆脱"福建"羁绊,但其巡抚级别也在光绪晚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扶正。有史料记载,当时台湾巡抚的辖区不但包括台湾全岛,更扩展到了整个澎湖群岛,权力可谓是日渐扩大。而其级别也终于得以上调,由从二品改为正二品员。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台湾巡抚级别刚获提拔之际,朝廷又一改既往谨小慎微的做法,在台湾设立了一个全新的"大总统"衔,外加直隶大臣一级的最高级别。而这位大总统更是直接隶属于军机处,权力仅次于六部尚书!

从这一做法可见,当时的清帝国已经彻底放弃了对台湾的保守戒心,毫不吝啬地将最高权力交付于此。究其缘由,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台湾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更是通往东南亚、南洋诸国的咽喉要道,其战略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晚清时期朝廷希望在这一地区重兵把持,稳固统治,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大总统之设立时间恰逢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列强横逼,朝廷意识到必须在沿海地区加强军事建设,方能保全国家统一。而台湾地处东南沿海,自然就成为了军事力量的集中点。

所以,在大总统之下,军队、海防、工事等诸多重任一肩挑起,其权力自然也由此膨胀。这与清初时对台湾权力的压抑可谓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直至晚清,大总统才终于取代了原先的巡抚衔,成为了台湾最高长官。而这不仅是清帝国中央集权力量在台湾的一次突破,更预示着清王朝走向覆亡的前夜,朝野立场早已风云变幻。

从新疆、台湾两省巡抚级别的变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清帝国对于边疆与沿海地区统治力量的历次调整和变化。一把当年那锐不可当的雄师,最终也难逃被时代洪流所吞噬的宿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