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2年过去,关于五次战役180师被围,是该说说清楚了

2023-12-20历史

180师的失利,无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痛的损失,志愿军在战后总结「这是上上下下许多错觉和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也能看出这次失利的原因非常复杂。在总结会上,六十军军长韦杰曾经申辩过一句「我认为,把板子都打到180师是不公正的」。

部队组成

1945年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以冀南、太行、太岳军区主力部队编成野战纵队,胜利进行了上党战役;10月7日,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军区部队组建了晋冀鲁豫第一至四纵队。这四大纵队所辖部队基本都是由拥有红军基础或抗战初期组建的团队组成,绝对的主力。

11月初,第一纵队进军东北,因山海关失守就留在了晋察冀,一年后归建。11月中旬,以太行、冀鲁豫军区基干武装组成了第六、第七纵队。抗战中后期,为了适应反扫荡的需要,我军武装的组成是主力团、基干团、地区队、县大队、民兵。其中,主力团辖12个步兵连1个特务连或侦察连(有的还有火器连),基干团下无营的编制,团直辖5--7个大连,地区队辖4--7个连,活动一般限定在特定区域,属于不穿军装的八路。

由于成立较早,因而第六、第七纵队虽是由基干武装编成,但这些基干团都是由之前的主力团缩编而成,基础老,战斗力强。

一纵归建后,由于在晋察冀损失较大,一纵与七纵合编为第一纵队。1949年改编时,一纵20旅与豫皖苏军区(水东军分区为主发展而来)组成第18军。而1、2、3、4、6纵改编为16、10、11、13(14)、12军。若论基础的话,这六个军可谓中野的主力。

1947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又以基干武装和中原突围部队组成8、9、10、11、12纵队。1948年2月--5月,以太行和冀南军区部队组成13、14纵队。5月,晋冀鲁豫和晋察冀合并为华北军区,第8、13、14纵队列入华北军区建制。5--7月,以太岳军区部队组建第15纵队。

挺进大别山后,第10、12纵队组成二梯队南下,后组建了桐柏和江汉军区,1949年整编为58军、河南军区独立师、湖北军区独立师。第9、11纵队整编为二野15、17军,第8、13、15纵队组成华北一兵团,番号分别为第60、61、62军,第14纵队整编为第70军。第14纵队首任司令员韦杰,他也是61军首任军长。

后成立的这些野战纵队,从部队基础来说,由中原军区突围部队组成的第12纵队和由突围到华东再转华北编入13纵队的中原一纵1旅(即皮旅)最老。

第八纵队在1947年8月成立时,王新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祖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下辖第22、23、24旅,不久,由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的22旅调归陈谢兵团(后为14军41师)。1948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独立2旅调入八纵为22旅。三个旅中,由太行部队(主要是决死三纵队)组成的23旅战斗力最强,其次是太岳部队组成的24旅。1949年整编时,分别整编为178、179、180师。首任军长王新亭,继任军长张祖谅。

八纵24旅由太岳军区直属机关和第19、20、21军分区3个基干团合编。第70团原系19军分区警卫4团,前身为洪洞县游击大队;第71团原系20军分区56团,成立于1944年,也算较老的团队;第72团原系21军分区独立2团,成立于1945年。1949年整编时,番号分别为180师538、539、540团。

组建志愿军第三兵团时,陈赓点了王近山的将。但是到朝鲜不久,陈赓因腿伤发作和组建军事工程学院的需要回国,由副司令员王近山代为指挥。「李云龙」打仗勇猛,当团长、旅长、纵队司令无疑是合适的,但是指挥一个兵团,有点勉为其难。

四川解放后,第10军、11军驻防川南、川东,并抽调部队加强18军入藏,后调入海军;第13、14军要驻守云贵,16军要换装苏式装备组成重装军,17军相对较弱,因而,志愿军第三兵团由12军、15军和此时属一野的60军组成。

11军最强的31师调入12军,因而,十二军无疑是三兵团的主力;10军29师(10军最强的是28师)调入十五军,替换下43师;61军最强的181师调入六十军,替换下178师。一个八纵,一个九纵,都是同时期成立的部队,也都得到了老基础的部队加强。

六十军的三个师,179师和181师战斗力强,为军主力。180师三个团中,539团基础最老,为师主力。

收兵回撤的命令下达时,巨大的阴影已然降临

六十军跨过鸭绿江后,夜行晓宿向三八线开进。急行军18天后到达伊川,整补7天后接替二十六军防务,在朔宁郡和铁原郡之间的高台山、甘水峰、天德山一线组织防御,抗击敌军的猛烈进攻。几天后,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主要战场在西线和中线,战至4月29日,由于64军未能按时穿插到位,虽然战果很大,但是未能截住敌军主力。六十军在中路,也只是平推,打了几个小仗,算是击溃了敌人。

4月30日,六十军回撤,接着横向东移加平、春川以南,进行第二阶段攻势准备。5月8日,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展开。

5月16日,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第二阶段攻势的总攻开始了。当晚,志愿军九兵团和三兵团突破敌阵,插入敌军纵深,在西线,第十九兵团和人民军一军团在汉城方向和汉江下游实施攻击,钳制美一军、美九军主力。

东线正面之敌面对我军的攻击,实施了有准备的撤退,而我军由于动用兵力过多,穿插中互相交叉,部队拥挤,向纵深发展极为困难。朝鲜东部的山脉均为南北纵向,因而只有几条纵向公路,缺少横向道路,致使我军极难横向迂回兜住敌军。

第二阶段作战,仅二十军附人民军五军团在县里地区全歼了南朝鲜伪军第三、第九师团,其余均为击溃战:二十七军将伪第五、第七师团击溃,十二军将美二师23团和法国营击溃,十五军将美二师38团击溃。

战至20日,东线之敌美十军已逐步撤至九城浦里、任邱里一线阵地布防,并增援两个师,而西线之敌为缓解东线压力,以重兵向我军发动了攻击,十九兵团转入防御。

此时的我军,由于后勤问题,粮弹不济,部分单位已经开始断粮。鉴于此情况,九兵团宋时轮三兵团王近山等兵团领导联名向志司发电,「如整个战线不继续发动大攻势,而只东边一隅作战,再歼敌一部有生力量,我们亦必须付出相当代价,如不能搅出一个大结局,则不如就此收兵调整部署,进行准备,以后再斗,如全线继续大搅,则我们仍可继续作战,如何速示。」

5月21日,志司发出了「第五次战役结束,全军于5月23日向后转移」的命令。

从那一刻起,三个兵团、几十万大军的无数条电报、指令在志愿军略显落后的通讯系统上上下下传递着,海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淹没了志愿军整个指挥系统。在那紧张的撤退前夕,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厘清这无数命令之间的关联和矛盾之处。

许久以后,志愿军用了很大的力气,方才在这纷乱的头绪中找到了与180师相关的一条条线索。这其中,有许多的命令和部署,其实在当时与180师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仔细分析整个事情发生的逻辑时,正是那些看似不相关的命令,开启了180师的悲壮之旅。

光杆司令

战役第二阶段,六十军的任务是牵制当面的美陆战1师、美7师,阻止美军救援东线主战场。然而,为了加强主攻部队的进攻力量,志司、三兵团先后调走了六十军的179师、181师,分别加强给主攻方向的15军、12军。

尽管手上只有一个军里最弱的180师,势单力薄,但是六十军180师表现得可圈可点。

5月16日,总攻发起。180师加强暂编第4团跨过北汉江,勇猛地向美军阵地发起进攻。在我几十万大军的攻击下,美军也给打懵了。180师和暂编第4团当面是美七师,我军还处于兵力劣势,但在这一师一团气势汹汹的攻击下,美军且战退。5月20日,暂编第4团占领松亭里,打到了洪川江北。

扩展阅读:永不磨灭的番号——两广子弟组成的暂编第4团,血洒朝鲜千里江山

令人不解的是,就在180师一路势如破竹之时,5月19日,三兵团直接给180师发出电报,180师作为兵团预备队,由兵团部直接指挥。在我军作战历史中,各军之间相互调配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但直接把一个军的3个师全部调走,这种情况还是极度罕见的。

5月21日,志愿军60军军长韦杰收到了3兵团下达的电令: 第60军3个师归建,并担负掩护全兵团向后转移的任务。

也就是说,在5月19日至21日的三天中,六十军军长韦杰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军司令」,军机关只带了一个三百多人的警卫工兵营。军参谋长邓仕俊回忆:

这时,(60军)军部实际上成了「空军」司令部,韦军长、袁政委和司令部的同志从全局利益出发,坚决贯彻上级指示、命令,积极组织180师执行,及时掌握和反映情况。

当时,配属给十二军的181师离军部120余公里,要走几个晚上才能归建,配属给十五军的179师在北汉江以南,担任兵团预备队的180师在加平方向,军里的三个师散布在150余公里的战线上。

这些天,尽管手上没兵,韦杰却不停地跟踪三个师的动向,时刻为下一步的部署做着预案。接到命令后,韦杰用最快的速度拿出早已设计好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 179、180师向北渡过北汉江,在春川西北区域建立防线

  • 181师全速赶回,作为第二梯队

  • 各部于5月23日晚开始行动

  • 事后来看,韦杰的部署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能够按照这个计划进行部署,后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悲剧的开始

    此前关于暂编第4团的文章说过,第二阶段作战,第三十九军配属给三兵团,在春川地区担任预备队。

    5月22日,志司直接向三十九军下令,要求提前一天出发,于22日黄昏向北撤离,「避免和大军挤占道路」。

    前面说过,在第二阶段进攻中,由于缺少道路和道路狭窄,造成我进攻部队拥挤。因而,在后方春川地区的三十九军提前一天后撤并无问题。然而,原先志司的命令是全军统一在23日撤退,现在志司自己下令三十九军提前撤退,传递给各兵团的信息似乎是——可以安排部队提前后撤。

    就在同一天,在收到这条电令后,三兵团给十五军发电,亦令其于22日后撤。

    三兵团为什么令十五军提前后撤,并未查到明确的说法。有一种可能是,十五军此时已经断粮多日。在美军的记载中,美空军19日在华川南部摧毁了一座很大的粮食仓库,这很可能是十五军的粮仓。

    十五军的提前后撤,意味着六十军左翼防线消失。此时,在春川一带的阻击线,六十军可依靠的还有在其右翼的六十三军。虽然左翼暴露,但是只要及时注意敌军动向,本来就准备好后撤的180师随时可以灵活机动向北撤离。

    179师由春川方向北撤,最早归建,韦杰立即命令该师在马坪里以北丘陵地带展开,控制春川--华川--元山公路。部队刚刚布置好,敌人坦克便掩护步兵沿公路向北攻来。战斗激烈而残酷,179师用巨大的伤亡,迟滞了敌人的推进,为兵团主力后撤争取了时间。

    使命

    5月23日,美军发动了全线反扑。就在180师与美军激战时,三兵团又下了一道命令:

    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也有1000余伤员。
    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在发出这条「停止撤收」的电令后,三兵团撤收了自己的电台,开始向后方转移,失去了与各军的联系。

    23日中午,六十军军长韦杰坚决执行了兵团的命令,他除了把三兵团电报转给180师之外,还连发4条电报,强调180师须在北汉江南岸坚守3--5天,不惜一切代价,为伤员转移争取最大空间。

    此前,180师的任务是「向北撤离,到春川西北方向建立阻击防线」。这意味着180师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部署,只要能够在春川附近阻击敌人,就算是完成了任务。然而,在这条电报之后,180师的任务变成了「原地坚守,直至伤员撤离!」

    不论是60军军长韦杰,还是180师师长郑其贵,对兵团的这封电令的理解完全一致:180师必须死守北汉江南岸,一步不退。

    缺口

    就在23日下午,情况突变。位于180师右翼的六十三军,不见了。据【傅崇碧回忆录】:

    1951年5月22日晚上,189师俘获了美9师的几个俘虏(注:实为美9军),经审问得知,敌人企图切断我军在汉江以南的退路。与此同时,188师向我报告,在他们左侧(注:实为右侧)的64军已经撤退,从汉城出来的敌人正向我188师进攻。
    当时我军指挥所在187师后侧横川江北岸,我们紧急召开军党委会决定是战是撤,意见不一。
    有的主张必须请示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批准后才能撤退。但情况已十分紧张,如果要请示,得到批准才能撤,显然来不及。
    于是我果断地决定:撒!责任我负。

    63军和60军分属于两个兵团,相互之间并没有通报的义务,因此63军在紧急撤退时并没有告知身边的180师。

    右翼阵地突然而起的枪声让郑其贵不安,那是友邻63军189师师部所在地,他立即派出了侦察分队。侦察分队回来报告,右翼189师已不知去向,他们遇到了伪军(南朝鲜6师团)一部,击退了敌人。返回时遇到了189师殿后的一个侦察班——刚才那一阵激烈的枪声就是这个班与敌遭遇时打响的。

    此时,六十军背汉江作战,左右两翼空虚,处境极为凶险。如果两翼的敌军渡过汉江,封锁了六十军的退路,那样的话,情况将无法挽回。

    时任180师师长郑其贵

    180师师长郑其贵一面向军部发电请示,一面在师部召开了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没有讨论出结果,因为郑其贵个人还是想服从兵团的命令,所以没有像傅崇碧那样做出决断,最终180师还是在北汉江南岸等待上级指示。

    不久,540团从江北急电,伪6师一部已渡过北汉江;几个小时后,180师左翼上来一支美军快速特遣队,与538团打响,但是很快又撤离,似乎是一种侦察行动。形势愈发危急!

    接到180师的消息之后,韦杰立即向兵团请示,要让180师立即北渡汉江。但是,电报发出后,兵团迟迟没有给予回应。此时的韦杰并不知道,3兵团的电台队伍已经被打散了。

    【志司作战处关于六十军一八零师受损失经过材料汇集】中记载:

    兵团由古滩岭向沙金鹤转移行经山阳里以东地区,遭敌机终夜封锁轰炸,电台、汽车被烧毁两辆,电台人员及机要人员跑散,译电员饿饭两天步行至沙金鹤,至26日人员才到齐恢复联络,所以与各军三天中断指挥。

    等不来兵团回复的军长韦杰,陷入了和郑其贵一样的难题当中。左等右等都等不来指示,韦杰只好让180师就地阻击。180师也没有办法,选择了执行。

    后撤摆脱险境的最佳窗口期5月23日晚就这么过去了!

    63军后撤,使得我三兵团与十九兵团的结合部出现了缺口,美24师特遣队进入63军撤移后的阵地,向180师迂回。所幸美军战术僵硬,之前只习惯一线平推,穿插分割对于美军来说是个大难题,美军未能很好地利用这个缺口大胆深入,只敢做试探性进攻。

    24日凌晨,敌军继续北犯,担负掩护63军、64军后撤的65军自议政府、清平川一线后撤20至30公里,缺口进一步扩大。战役缺口的隐患变成了明显的威胁。

    险境

    5月24日,180师左翼、右翼都出现了大量敌人,也就是说,他们即将被三面包围,而背后,只有冰冷的江水。再不撤,就一个都撤不了了。

    副师长段龙章和参谋长王振邦再次提议:留下少量部队,主力立刻渡江!否则就来不及了!郑其贵认为,「没有接到上级指示,我无权改变就地阻击掩护的命令!」

    必须专门强调一点:在战场上,前线部队根本不会知道后方实际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前线阻击部队唯一知道的,就是上级命令他们在这里坚守多少时间。在阻击部队的心中,除非上级改变命令,否则他们决不能后撤,因为他们一旦后撤,很可能导致敌人直接插入我军纵深,攻击我后方,割裂我防线。

    后世的许多人往往将180师的失利归咎于师长郑其贵未能当机立断,然而,如若阻击部队都像某些部队那样打滑头仗,那仗就没法打了。这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利益关系。

    不需要汇报,军长韦杰非常清楚眼前的情况,一整天他都死死地盯着电台,但是始终等不到任何消息。

    24日下午,位于180师侧背城隍堂的炮兵营阵地被美军坦克夷平......战斗过程极其悲壮......当营长下令弃炮撤退时,连长华银贵最后的一句话是:「我是共产党员,要扔炮,那就先扔我华银贵!」炮兵营的日制山炮、九二步兵炮打不穿美军坦克的正面装甲,面对冲上来的美军坦克群,战士们在2000米、1000米、数百米、数十米的距离上向着坦克平射......

    敌人先头部队已迂回到180师的后背,待到敌军步兵主力赶来完成封锁,局势将无法挽回。

    下午4点,韦杰知道不能再等了,一咬牙,向电报员口述了命令:180师立刻渡江,在北汉江北岸继续阻击敌人!

    由于敌人具有空中优势,大部队的撤退行动只能在夜间进行。24日夜至25日晨,180师的近万名官兵,依靠先头部队从北岸拉起的三根铁丝,渡过了北汉江。

    宣传干事张泽石永远忘不了渡江那悲壮的一幕:

    ...江面笼罩在美军投放的众多照明弹的亮光中,美军的炮弹不断在拥挤着的人群中爆炸,溅起高高的水柱。到处是人仰马翻,无数伤亡战士被江水冲走,江面被鲜血染红了。我跟随队伍跳进齐胸深的水中,双手拉扯着架设在江面上的铁丝,拼命奋力向前..

    虽然渡江损失高达600多人,但是平心而论,郑其贵安排这次强渡汉江行动还是相当镇定,渡江的顺序是先由一个团协助转运300名伤员后撤,接着是后勤,继而是炮兵部队,师部最后撤退。

    所有火炮无法运过江北,只得向南边发射,留最后一发炮弹在炮膛内自爆。

    绝境

    渡过汉江的180师已经脱离了最危险的境地,此时美军的包围圈仍未成型,只要180师坚决向北前进,是有可能在美军合围前回到志愿军主力阵线的。

    25日白天,180师在加德山南建立阻击阵地,与追击敌军苦战。

    中午,180师接到军里最新命令:派两个团沿公路占领马坪里背后大山,派1个团沿土山路到加德山,两面阻击联合国军,以掩护全兵团伤员撤退。

    最先归建的179师此时正在马坪里附近与敌军激战,如果按照军里的命令,180师将与179师在史仓里-马坪里一线构成一条完整的纵深防御阵地,而加德山将成为整个防线的前沿阵地。

    上一篇关于暂编第4团的文章说过,180师渡江后,暂编第4团成为了唯一一支留在南岸的部队,他们于25日夜北渡汉江。由于暂编第4团的英勇战斗,使得美7师主力未能快速迂回马坪里,为179师、180师后撤建立阻击阵地赢得了一天的时间。

    180师接令后,郑其贵安排三个团依次北撤,540团殿后,向史仓里、马坪里方向前进。

    然而,就在538团、539团已经出动一小时后,久未露面的「李云龙」出现了,发来了一条让六十军军长韦杰无语的电报:「180师应以两个团在加德山一线阻击敌人。」

    资料中未查到韦杰接电后是否会像「李云龙」那样张嘴来那么一句,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韦杰将电文转发给了180师。

    资料中也未查到郑其贵接到军里转发来兵团的命令后有什么反应,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已经出发的部队被叫了回来。

    5月26日,左翼美7师攻占梧口南里、马坪里,右翼美24四师占领了松亭里、甘滩里,正面的南朝鲜军第6师则占领鸡冠山、芝岩里。180师被四面合围。

    第五次战役,我军许多部队都曾被敌军分割,但是,由于美军战术呆板,美军并未实行过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包围作战。因而,被切断退路的我军各部队,包括比180师向南突进更远,情势更凶险的31师91团都能趁隙北返。而180师的被围,则有点像主动进入了包围圈。直到八十年代,美军方才得知,他们曾经合围了我军的一个师。

    突围

    得知180师被围后,韦杰指示180师坚决向西北方向突围,同时下令179师、181师展开救援,接应180师:179师向芝岩里方向突击,181师由华川以东出发,向芝岩里及其以西方向突击。突击的具体目标——鹰峰。

    遗憾的是,179师担任接应任务的主力团536团有两个营被敌穿插割断,无法执行救援任务;181师在26日晚9点多接到军部命令,但师部与各团电话联系已断,只得派通讯员冒雨徒步传令,各团驻地分散,等到各团接令出发时,已是27日凌晨。而此时,敌已占原川里、杨巨里一线,181师无法在白天正面攻取敌军阵地。

    六十军的接应努力宣告失败,后面只能靠180师自己了。陷入重围的180师战士原本情绪沮丧,当听到「只要突围到鹰峰就能获救」,得知军里已经派179师前来接应,备受鼓舞。

    26日黄昏,师部决定分两路突围:

    师直、538团、540团为一路向北突围,当晚经加德山、蒙德山,于27日拂晓进至鹰峰山以南。另一路539团,经纳实里、间村、红迹岭,于次日上午9时许与师主力会合。此时,全师仅剩不足两千人,重机枪以上火器及通信工具全部遗弃,仅剩一部报话机。

    26日晚的突围,538团参谋长胡景义回忆:

    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突围途中遭到敌炮火严密封锁,为了撕开通往鹰峰的口子,我团四连连长孙兆光带领全连与敌人的坦克同归于尽,五连连长乔廷虎带全连与挡道的敌人坦克死打硬拼,全连只剩下12个人,三营在公路上与敌摩托化步兵死拼,向敌人冲杀,因伤亡惨重已失去继续战斗能力,但仍保障后梯队通过...

    180师已断粮数天,指战员只能依靠采食野菜充饥。险恶的环境下,部队开始混乱,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士兵开小差,还有一些成都战役后编入的国民党起义部队士兵,携械投敌。甚至在突围的关键时刻,还出现了有人鼓动叛变,射杀指挥员。

    很多人将180师的失利归咎于解放战士过多,这虽是一个方面,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断粮。试想一下,如果让你饿肚子三天,你能否空手在平坦的道路上走三十里。而180师的战士们还要背着枪械翻越1400米的大山。

    最后的突围

    180师的官兵们原以为到了鹰峰就能遇到接应部队,然而在山顶上等着他们的不是179师和181师的接应部队,而是美24师。

    得知鹰峰被美军占领后,韦杰马上做出新的部署:180师向史仓里突围,179、181师部队转向史仓里攻击前进,接应180师。

    由于26日晚的突围组织混乱,政治动员过于简单,仅告诉大家「过了公路就是自己阵地」,导致「部队一过马坪里、城隍堂向公路就失掉掌握,散不成军,到鹰峰以后,全师无一完整建制连队,再不能进行大的战斗。」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郑其贵做了最后的努力,临时编组了三个战斗连,向史仓里攻击前进。538团在团长宠克昌和参谋长胡景义的组织下,把全团班以上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全部带上冲锋枪,攻上主峰东侧东台山高地;539团团长王至诚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能战斗的干部战士组成5个排,夺下了主峰。

    然而,美军又抢在179师、181师之前拿下了史仓里。

    180师临时编组的三个连,偏偏走错了路,误至滩甘里,中途再返回,折向西北方向突围,在突破敌军三个阵地后,终因疲劳饥饿,寡不敌众,被阻于128.6高地下......

    180师最后的突围努力失败了!

    28日下午,180师团以上干部参加了最后一次党委会。会议开了近一个小时,却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师党委按照抗战时反扫荡的经验,做出分散突围,到伊川、铁原集结的决定。

    人们开始烧毁文件,密本,在与军部最后一次通话后,砸烂电台。这意味着180师有组织的行动至此结束......

    黄昏时分,大雨滂沱,司号员最后一次吹响军号,180师的官兵分成许多小股向各个方向自寻出路。

    后记

    180师入朝时11500余人,在第二阶段作战中负伤1600余人,阵亡457人。突围后全师收拢归建4000余人。

    5月25日黄昏,539团3营8连向马坪里转移,与大部队走散,幸运的是由于通讯手段落后,他们未接到返回的命令。途中,他们遇到了50多个掉队的其他单位的战士。

    马坪里原有六十军的一个兵站,存有粮食,之前被美军飞机炸毁。由于断粮,8连指导员(连长在带人寻找大部队时失散)赵三禄决定带领连队前往兵站寻找食物。幸运的是他们在正在燃烧的仓库里找到了一些弹药、手榴弹和罐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罐头,才有了后续。

    5月27日,行军中遇到南朝鲜伪军一个排,8连立即设伏,仅用20分钟将其全歼,我轻伤2人。

    从兵站找到的补给很快吃完,正在发愁下顿吃什么时,公路上驶来七辆美军卡车,美军的汽车上一般都有食物。赵三禄一声令下:「打!」战斗很快结束,8连牺牲1人,轻伤数人,打死12个美国兵,俘虏7人。战士们换装了美式装备,从卡车上拿走了足够的食物。

    由于无法带走俘虏,有人主张杀掉。但是我军又有纪律,赵三禄否决了杀俘的建议,命令战士将俘虏捆在树上。

    来到敌我接触线,赵三禄对战士们说:「冲过去,就是我们的阵地,突围的胜利就在眼前,跟我走!」

    5月29日,8连130余名战士成功突围。

    从8连的事迹就能看出,180师战士们的战斗素养并不低,只要有足够的补给,他们就能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180师后期突围失利,最根本的原因是饥饿。从26日起就全师断粮,有些单位断粮时间更早,即便再优秀的战士,如果饿上个三五天甚至更长时间,也会失去战斗力。

    除8连外,另有540团2营在第二阶段作战时留在军部负责警卫,这是战后180师仅有的两个整建制部队。如果算上之前负伤后伤愈归队,180师实际突围成功不足3000人。180师被俘4000余人,估计有约2000--3000人在突围中牺牲。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我军被俘2.1万,其中五次战役被俘1.7万。由于180师的失利,导致身后有6000余未来得及转运走的三兵团伤员亦被俘,另外,还有大量后勤无武装人员被俘。

    180师为二十军在华川防御争取了时间,最终,58师以光荣的华川阻击战封闭了战役缺口。

    180师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个人归纳一下大致如下:

    一、三兵团指挥员处置不当,指挥不力

    杨得志调华北,陈再道、王宏坤在解放战争时证明不太适应指挥大兵团作战。二野的三个兵团司令员,杨勇后接替杨成武任二十兵团司令,只有陈锡联未能去朝鲜。论资历,陈锡联和「李云龙」差不多,估计这是陈上将未能接替陈大将的原因。

    军中赵子龙陈锡联上将

    陈赓回国办军校,接替的合适人选除了陈上将外,另一位是改编八路军时的770团团长张才千。如果此二人中任意一位接任三兵团司令员,也不会有180师后来的种种事情。

    直到1953年许司令去了朝鲜,这个事才算定了。

    二、上级的指示电报让180师左右为难

    这是整体和局部的问题,掩护兵团主力转移和伤员转运要求180师坚守春川以南,这没问题,哪怕全部打光了也是光荣的。但是,汉江南岸背水阻敌就是死地,撤至北岸也完全可以阻击敌人,就像六十军军长韦杰最初的计划那样。

    由于任务来回变更,导致六十军三个师未能形成合力,构建完整的防线,被敌轻易突破。

    三、友邻部队的问题

    不能因为铁原和上甘岭就忽视了之前的责任。

    四、部队基础薄弱,指挥员素质不强

    91团和暂编第4团的境况更凶险,虽然牺牲很大,但最后都能整建制突围。然而180师仅26日一晚上的突围,部队建制就乱了,这确实与补充了大量国民党起义士兵有很大的直接因素。到了后来,太岳出来的老兵被迫自己组队突围。

    180师原师长去军校学习,政委郑其贵临时改任师长。他执行上级命令是坚决的,但是缺乏战场上的杀伐决断。不过,换位思考,谁敢在阵前置全局利益不顾,甘冒违令风险。

    91团接到师的命令是自行想办法全力突围,如果军、兵团再来一命令就地阻敌,那么李长林会怎么办?

    郑其贵的错误是,其一是在23日未能自行决断北渡汉江,虽然违令,但一样能在江北阻击,完成任务。其二是在28日下令分散突围。事实证明,抗战时分散突围有效,但在国外则效果不好。其三是优柔寡断,迟迟下不了决心。

    其实经验和教训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