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八路军山炮炮筒丢失,却又在危急时刻神奇出现,一炮打退日军冲锋

2024-07-17历史

1944年,八路军炮兵班遭遇200日军,而他们手中只有一座没有炮筒的山炮,眼看敌人就要扑上来。

危急时刻,班长忽然看到旁边河中有东西在一闪一闪的,捞上来一看正是他们所缺的炮筒!

武鸣亭时任山东军区某团作战参谋,最近他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负责修复山炮!

前段时间军区主力部队与日本鬼子作战大获全胜,鬼子们仓皇逃窜。逃跑之前他们将硕大的山炮分成了一个个零件,用马车拉着。

八路军进行了大范围的迂回包抄,最终在一处极为隐蔽的山间小路上追上了日本鬼子,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扑了上去,敌人被打得人仰马翻,丢盔弃甲后纷纷逃跑。

八路军顺利将山炮零件缴获,可是组装来组装去最后发现少了几个关键零件。要么是日本鬼子,要么是我军在运输过程中不小心弄丢了。山炮组装不起来,这些零件无异于一堆废铜烂铁。

由于武鸣亭担任过机炮连连长,平日里对各种武器装备的技术参数、组装、拆解等研究得很透彻,因此被特意抽调过来参与山炮的修复工作。

当时部队新成立了炮班,武鸣亭带着他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等不利因素,日夜连轴转,终于重新组装好了山炮。

然而,日本鬼子利用绝对的制空优势,不断出动侦察机对我驻地进行情报搜集。考虑到山炮体积太大,上级命令武鸣亭再次将山炮拆解,最后将剩下的不同零件藏到沂河两侧。

但在藏匿炮筒的时候,战士们可犯了难,因为炮筒实在太大放到哪里也不好隐蔽。最后武鸣亭决定将其放在沂河里面。

山炮炮筒是中空的,因此武鸣亭并不担心其完全会沉于水中,为了防止炮筒生锈,他让战士们在炮筒表面沾上了腊油布包,并记上了记号,便于之后的查找与安装。

面对日本鬼子的扫荡,八路军们轻装上阵,化整为零,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打得敌人满地找牙。十几天后,日本鬼子灰头土脸的撤走,结束了这次扫荡行为。

将日本鬼子打走后,上级命令将山炮零件找出来重新组装好。武鸣亭带领炮班的战士们连夜将所有藏匿的零件找了出来,最后发现唯独少了炮筒。

武鸣亭赶紧跑向之前放炮筒的河水处寻找,可是即使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炮筒的影子,武鸣亭急得满头大汗。

不对啊,武鸣亭心里想着,明明是把炮筒埋在了附近的水中。他带着战士们手拉手在河里来回搜寻,可是依然是一无所获。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侦察兵来报,前方发现日军部分人员杀了个回马枪,意欲报这些天的一箭之仇。

在上级的计划部署中,炮兵班要紧急后撤,以保存有生力量。面对刚刚找到的山炮零件,武鸣亭不舍得丢弃,他命人将其妥善放置在马车上,一点一点带着前行。

本来炮兵班与大部队一起出发,可是走着走着由于任务和携带装备的不同,炮兵班脱离了大部队。

经过一白天的急行军,炮兵班到达了一个三面环山之处,幸好这里有一个小山村,热情的村民们给部队官兵提供了热水热饭等。

考虑到前面还有一座大山需要翻越,而部队现在人困马乏,武鸣亭命令大家吃完饭后就地休息一晚上,天亮之后再出发。

天快亮的时候,负责站岗的小战士气喘吁吁跑到武鸣亭面前:「不好了,不好了,前方发现了200多个日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炮兵班班长眼睛突然亮了。

「前方河里怎么有个黑亮黑亮的东西,看着这么像我们丢失的炮筒。」班长的话语让武鸣亭也注意了起来。

经过初步判断后,武鸣亭命令人过去打捞,果然是我军丢失的炮筒,之所以呈现黑亮的颜色是因为使用了腊油布进行包装。

武鸣亭迅速将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向前进阻击敌人,一组原地进行山炮的组装。

日本鬼子已经冲了上来,就在他们凭借人多势众和武器装备的优势对我军火力形成压制之时,后面的战士们终于组装好了山炮。

山炮刚好在一个山坡上,围拢着它的战士们对于山下的日本鬼子看的一清二楚。

炮弹上膛,瞄准,开炮。随着一声炮响,山下的鬼子阵地上炸开了花,十几名日本鬼子当场毙命。

更加重要的是,本来处于优势地位的日本鬼子这下以为我军主力过来支援,他们乱作一团,很快败下阵来,之后纷纷逃亡。就这样,我军取得了战斗的最终胜利。

事后武鸣亭与战士们分析山炮在此处出现的原因,原来他们之前将山炮埋在了上游处,后来由于连续多日降暴雨,河水明显上涨,将山炮冲到了这个地方。

这真是「犹如神助」啊,正当武鸣亭与战士们腹背受敌之时,炮筒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并给予日本鬼子沉痛一击。也许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