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386旅有多强悍?一战全歼120多名日军军官,培养出15名开国将军

2024-07-26历史

在抗日的战场上,八路军 386 旅那绝对是能把日本鬼子气得咬牙切齿的部队。

这支部队不光打仗勇猛厉害,还多次靠着智谋把日军耍得晕头转向,有一场仗更是把 120 多名日军军官给全部消灭了。

建国后的首次大授衔,从 386 旅出来的将军多达 15 名。

到底是一支啥样的部队会让日军怀恨在心,还培养出了那么多开国将军呢?

【勇冠三军的「亮剑精神」】

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老是被叫做「勇将」,可他也就只是个团长罢了。

李云龙的原型来自 386 旅的团长王近山,而那个老是点名骂李云龙、戴着眼镜的旅长,是我国有名的将领陈赓。

386 旅的名声那完全是打出来的,就拿神头岭大战来说,就足以表明这支部队在遭遇装备精良的日军时,是那种敢亮剑、敢拼命去打的队伍。

1938 年 3 月,刘伯承跟邓小平领着 129 师打算消灭黎城以及周边的日军。385 旅积极攻打黎城,把盘踞在周边城里的日军给引出来,386 旅接到命令在神头岭地区设了个三面埋伏,就等着日军「进圈套」。

黎城那边枪声一响,386 旅的 771 团特务连立刻就把从潞城支援黎城必须经过的那座大桥给烧了,一下就切断了黎城的「生命线」。

当拉着鬼子的汽车发觉前面的大桥已然被弄断时,整个部队都已经处在神头岭的三面围堵之中。

386 旅本来是红四方面军的 31 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被缩编成了「旅级」单位,刚开始改编那会儿,蒋介石心里就揣着「小九九」。

虽说都叫「国民革命军」,但实际待遇并不统一,因而八路军的装备跟日军相比,那真是「寒碜」得很。

虽说装备差得很,可打鬼子的时候一点也不手软。

陈赓一声令下,正面阻击的 771 团最先开火,牢牢地顶住了正面的日军。随后,从山坡两侧像旋风一样冲下来的 772 团,通过短兵相接,用刺刀把日军队伍给分割成了好几段。

这是陈赓针对日军武器优势想出的战术,在这么近的距离,日军的武器没啥优势,汽车、装甲车反倒成了搅乱日军战术安排的阻碍,就连他们拿手的拼刺刀也被限制了。

据参加过神头岭战斗的周福堂讲,在战斗开始前,386 旅的战士们还特地练习了大刀和红缨枪。

那时候他们朝山坡下冲,老远就能听见日军惊慌的喊叫。当大刀把日军还没来得及装刺刀的三八大盖磕开的时候,他能瞅见日军眼睛里满是惊恐。

很快,原本叫嚷着反击的日军就开始败下阵来,军官的命令都不管用了。只有少部分日军靠着山脚的一些窑洞,还想拼死抵抗,可马上就被缴获了日军武器的 772 团战士给消灭了。

战斗上午 9 点打响,才过两个多小时,除了一百来名没进包围圈的「尾部」部队侥幸跑掉,剩下的日军全被干掉了,386 旅只伤亡了 240 人。

这场战斗印证了「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不但有力保障了消灭黎城的作战任务得以完成,而且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张狂气焰,成为当时抗日连战连败中的一抹亮色。

1940 年,386 旅新扩编的 17 团也拥有了这种「拼刺刀精神」。在掩护炮团转移的战斗里,面对数量是自己三倍的日军「混成旅团」,又亮出了刺刀。团参谋长廖擎航牺牲了,连级干部损失超过一半,最终完成了保护和转移炮兵团的任务。

但这些,并非 386 旅真正的「扬名之战」。

【「专打386旅」】

在抗日战争期间,386 旅有一场战斗取得了最大的战绩,干掉了一百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日军军官,这就是【亮剑】里「团灭观摩团」的那场战斗,到现在还是被人们常常提起的「有趣的事」。

1943 年的年中,日军搞起了「大扫荡」的战术,在山西那旮旯反复「围剿」,把当时的老百姓折腾得苦不堪言。

日军为了把这样的「优秀战术」推广开来,华北地区总司令冈村宁次竟然调集了华北地区的军官前往山西太岳地区搞所谓的「参观考察」。

那时候,太岳军区第二分区的司令员王近山,正好领着 386 旅 16 团去延安,路过了临汾。

他从情报站的同志那儿听说会有「一群鬼子官」要经过这儿,当下就决定「打一家伙」。

经过一番仔细的琢磨,16 团将伏击的地点定在了旁边还有日军炮楼的韩略村。

虽说这儿有日军守着,可它是当地的交通枢纽,村镇里还有能歇脚的「中转站」,所以那些军官肯定得从这儿过。

趁着天黑,16 团在韩略村外头埋伏好了,一边等着日军的「参观团」,一边远远瞅着城外炮楼的情况。

早上 8 点,由几辆摩托车在前头带着的 13 辆「参观车」走进了伏击圈。

也许是由于这儿有日军的据点,这个日军参观团就没安排太多兵力跟着,只有少量日军当护卫。

16 团为这场战斗做了精心准备,第一枪一打响,掷弹筒、手雷一股脑儿都朝日军的汽车招呼过去了,首尾那两辆车上的日军都还没回过神呢,就成「烤肉」啦。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后面卡车上跳下来的日军,没军官指挥呢,很快就依照地形地势进行还击了,显然这些都是训练到位、经验丰富的老兵。

这时候,另外的一些军官也从惊慌里回过神来,着手组织突围和反击。

这种状况挺危险的,要是不能赶紧把战斗解决掉,炮楼里的日军很有可能会察觉并且派兵来支援,原先的全歼打算就落空了。

着急忙慌的时候,王近山叫战士们把刺刀装上了,可这一回没直接往下冲,是在手榴弹的掩护中朝着山下的日军冲过去了。

日军压根没想到八路军会舍弃原来的阵地,主动冲过来,一下子就被打得手忙脚乱,特别是那些军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是八路军首先攻击的对象。

这场战斗差不多持续了三个小时,日军就跑了三名士兵,被干掉的 180 多人里有 120 多个是军官,当中除了 6 个跟旅长差不多的联队长,还有 10 个少佐以及 100 多个中队长。

这一仗虽说有点靠运气,可也是拿刺刀拼出来的成果。

当然,日军对这结果那是相当「不满意」,就连冈村宁次都处置了一大批跟这事有牵扯的日本军官。

就因为这一仗让日军吃了大亏,所以日军坦克上才有「专打 386 旅」这种「幼稚」的狠话。

就这个角度而言,日军拿 386 旅也没辙。

那么,这一支队伍里到底出了多少位将军呢?

【名将辈出】

386 旅在抗日战争跟解放战争期间,换过不少领导人,还培养出了好多有名的将领,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1955 年我国首次给将领授衔的时候,有 15 名将军是从 386 旅出来的。

首先,386 旅最初的旅长是陈赓,他在大授衔的时候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他在北伐前就投身革命了,是个「老革命」,还在黄埔军校受过专业军事培训,是个将军。红军刚成立那会儿,他就当上了红 4 军团主力团的团长,在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里,那战功可大了去了。

他绝对称得上是「大将军」。

副旅长陈再道,这位参加过秋收起义和黄麻起义的老红军,在长征的时候坚决挡住了跟在中央后面的敌军,还被授予了「以一胜百」的奖旗。

离开 386 旅后,他当过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解放军二纵司令员,在首次授衔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跟陈再道一起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还有 772 团政委谢富治,以及当过副旅长的「和尚将军」许世友。

王近山是李云龙的原型之一,一开始他是 772 团的副团长,等团长叶成焕牺牲了,他就当团长了,后来还做过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建国的时候,他以解放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的身份被授予中将军衔。

徐深吉在红军长征那会儿就是阿坝区警备司令,曾经当过 771 团的团长,神头岭战斗他有份儿,大授衔的时候他是冀南军区司令员,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吴富善、张祖谅、刘忠、周希汉,这些有名的将领都曾在 386 旅担任过副旅长、政治部主任之类的职务,他们也是建国首批的中将。

另外,营长韩东山、徐其海、邹厚国、吴宗先等人,在那一回授衔时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当然,386 旅被大家称赞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在战争里牺牲的那些烈士们。

772 团的团长叶成焕,曾经是刘邓麾下的知名将领,陈赓还称他是「自己的左臂」。1938 年,他在指挥作战时,不幸被流弹打中头部牺牲了,那时候他才 24 岁。

386 旅刚成立那会儿,丁思林在叶成焕手下当营长,没过多久就升为新 1 团团长了。他曾经由于战斗成绩出色,被朱德授予「模范青年团」的称号。

他跟叶成焕一样,都是在打仗的时候让流弹打到头牺牲的。

1940 年,386 旅新添了 16 团,谢家庆接任团长没多久,就参与了百团大战。

战斗结束,他在查看地形的时候让敌人给发现了,在交火中被敌人打中要害死了,当时他才 19 岁出头。

要是这三位年轻的将领可以参加授衔,那他们也会成为新中国的将军。

【结语】

在建国之后的授衔里,总共有 15 名将军都是从 386 旅出来的,不得不说,386 旅简直能称作「将领的摇篮」。

虽说 386 旅抗日结束后就被归入了晋冀鲁豫军区,可那些将领却把它的精神与故事带到了别的队伍里接着宣扬。

这篇文章是「璟言历史」原创的,全网维权已经开通啦,要是没经过授权就转载,那就是侵权,肯定要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