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何不攻打陕西?

2024-03-01历史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 ,标志着八年抗战的正式开始。残忍野蛮的日军呼啸而来,妄图三月灭亡中国。然而在日军疯狂扫荡大半个中国的同时,有一个地方却始终未曾踏入它们的铁蹄——那就是西北的陕西省。

日军高层为何多次犹豫,最终放弃了对陕西的进攻?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

狼子野心 蓄势待发

「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左传】中这句古话精辟地点出了日本军国主义铲除中国的野心。

1931年,日本侵略军依靠设计炸死东北军阀张作霖,乘机占领中国东北。5年后,日军扶持伪满洲国,通过张作霖遗留的工业体系积蓄了足够的战力,这才发动全面侵华。

而陕西,在日军眼中无疑就是面临眼前的羊羔,当之无愧的头号眼中钉。这里既是党中央和红军的大后方,也集中了抗日军校与人才。将它占领,便可摧毁中国抗战的中枢神经。

日军对陕西虎视眈眈已久,多次空袭延安更是让这里仅次于重庆,成为日机最频繁轰炸的目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野心勃勃的狼群,在蓄势待发多时后,最终却迟迟不敢出手。

敌强我弱 难以为继

日本为何放弃了攻打陕西的念头?很多人认为,陕西既不产粮食,也没有工业价值,占领它与「以战养战」的策略相悖。但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日本远比中国强大,但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严重缺乏,无法支撑大规模的侵略行动。这就是日军被迫「以战养战」的根本原因。

即便在对华战争初期,日军攻势迅猛,也很快在中国军民的抵抗下感到吃力。于是,日军只能将兵力集中在东南沿海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

那么,陕西究竟有什么让日军望而却步的地方呢?

重重阻隔 难以攻心

俗话说,「定西难,定东易」。陕西这座西北要塞,依山傍水,自古就是我国的易守难攻之地,这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重要原因。

日军想要进攻陕西,必须先占领邻省山西。然而,他们在这里遭遇了晋绥军与八路军的多次击败,根本无暇他顾。陕西如今已成为日军的隔山观虎斗之地。

再加上复杂的地形因素,即便日军机械化程度较高,也难以发挥军事优势。他们对延安的多次狂轰滥炸收效甚微,可见一斑。

最重要的是,日本根本无力战胜这里强大的抗日力量。陕西不但是红军的大本营,还拥有充足的战略物资储备。一旦陷入消耗战,整个战局都将面临逆转。

于是,日军屡屡探查,也只能在失败中收场。他们终究不敢贸然踏足这片凶险的土地。

放眼长远 别有图谋

尽管日军没能攻下陕西,但它们的野心远未消减。专家分析,日军放弃攻打的背后,还有更大的战略考量。

从长远来看,试图短时间击败中国是不现实的。日军必须捺住性子,逐步蚕食,将战争进一步拖长才是上策。如果贸然攻打陕西,不仅付出巨大代价,还可能激起沿海抗战力量的疯狂反扑。这对日军整体战略无疑是个威胁。

因此,日军放弃陕西,也许正是从大局着眼。他们虽然野心不减,却也深谙战争的艺术,懂得攻心为上而攻城为下。

尽管日军没有成功攻占陕西,但这绝不代表他们会轻易放弃对这片土地的觊觎。残暴贪婪的本性让日军屡败屡战,但每一次都只能徒劳而返。

1937年春,日机首次空袭延安。从此,对我党红色故乡的轰炸几乎每日不断。他们希望通过密集轰炸打击中共中央和八路军的指挥中心,但收效甚微。因为面对残酷的现实,延安人民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团结奋起,忍饥挨饿完成了「三迁」。

到了1940年,针对延安的大轰炸达到了高潮。日机变本加厉,对延安市区实施了为期两月的持续空袭。这可能是抗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轰炸。然而,即便延安一度满目疮痍,中共中央和红军的指挥系统却从未瘫痪。

事实证明,用老百姓的血和泪也洗刷不掉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因为有了坚不可摧的政治信仰,有了和平和自由的理想国,人们便有了抵御任何威胁的勇气。这也是日寇轰炸一直未能奏效的根本原因。

反观残暴的日军,其国策也因此无法实现。因为一个民族的意志是无法被武力征服的。无论多少炸弹,都无法摧毁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也让日本的空袭从一开始就是徒劳无功。

终于在1942年春,日机的轰炸渐渐减少,再至1943年基本停止。他们也渐渐意识到,想要打倒陕甘寒窑这面猛虎旗,没有一万枚炸弹也白搭。于是,饱受挫折的日寇只能放下屠刀,转而对陕西实行经济封锁。

失败教训 转向绥靖

在数次武力威胁都以失败告终后,日占区对陕甘宁边区开始实行「绥靖」政策,停止了直接进攻,改为经济封锁。这反映了日军在前几年失败战役后的深刻教训。

毫无疑问,这与八路军和当地军民的英勇抗争是分不开的。正是他们顽强的抵抗让日军感到寸步难行。百团大战使得侵略者付出了巨大惨痛的代价,山西、河北的日军被迫处于败退之势。他们不得不承认,以武力面对这片不可侵犯的土地是行不通的。

此时的日军已经对战争前景深感绝望。他们为了避免更大溃败,不得不暂时摒弃了武力进攻,转而通过经济封锁削弱敌人。

封锁政策限制了边区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民不聊生的艰难岁月持续了5年之久。幸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边区政府调动一切力量发展生产,并实行精兵简政、过紧日子的政策,渡过了极端困难的时期,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总体发展。

自此,日军的野心已经彻底泄了气。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片英雄的疆土日渐繁荣富强。终于,在8年抗争的末尾,我们迎来了最终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