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3800年前的夏朝女性面貌被复原,她应是四岳后裔姜姓女子

2024-01-03历史

文/万物君

去年3月,考古人员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发现四具人类遗骨。科研人员从人骨的牙齿上提取了3800年前古人的遗传信息,发现其基因与现代中国人的基因近似度高达90%以上!

去年5月,负责DNA提取的文少卿称,「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相关的东下冯遗址人骨DNA的最新研究结果很快就要公布了,这将会给我们过往中华文明史的研究带来新发现。」然而半年过去了,也没见到具体数据。

科研人员根据夏人遗骨,结合基因大数据,复原了一位夏朝女性的容貌。看起来很华夏。那么这位女子具体属于哪个族群?换言之,东下冯遗址人群是夏人吗?还是唐人?

其实,有无DNA数据,都无助于破解上述问题。要想知道答案,还是需要从考古和文献方面着手。

1

东下冯文化是分布在晋西南地区,且与二里头文化同时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关于它的性质,目前有两类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二里头文化的地方类型;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但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强烈影响。

本文作者看了一些论文,觉得第二种观点更恰当些。现根据杨昱浩、井中伟、常怀颖、于孟洲等人的文章整理成如下理由:

(一)居址方面,东下冯文化的圆形袋装窖穴、窑洞式居址不见于二里头,二里头文化的夯土建筑不见于东下冯文化。常怀颖称这与地质条件有关,然而二里岗时代的东下冯遗址就有夯土建筑,说明与地质条件无关。

(二)核心器物方面,东下冯文化的核心炊器单耳罐不见于二里头;二里头文化的觚、鬶、盉等陶器几乎不见于东下冯文化。常怀颖认为二者都少鬲和甗,其实这是中原地区的共性,不能作为二者共性的证据。

(三)墓葬方面,东下冯文化墓葬方向杂乱,随葬品少,且基本不见酒器;二里头文化墓葬多为南北向,随葬品丰富并以酒器为主。

综上,可以认为,东下冯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相互独立。

虽然如此,东下冯文化受到了二里头文化的强烈影响,表现如下:

(一)诞生的时间相同,灭亡的时间相同。东下冯文化一至四期对应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随后,东下冯遗址四、五期之间,文化面貌发生巨变:东下冯文化消亡,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诞生。

(二)东下冯文化一期中的深腹盆形鼎、折盘豆、小口罐、罍等器物都可以在二里头文化中找到同类器,且多为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

2

关于东下冯文化的来源,通常认为它有多支源头,但没有一支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简而言之,东下冯文化是在继承当地的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的基础上,与二里头文化和白燕文化碰撞和融化而形成的。

具体来说,表现如下:

(一)东下冯文化的单耳罐、卷沿弧腹盆、卷沿深腹罐等,继承自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

(二)东下冯文化一期的卷沿弧腹豆、甗等可在晋中的白燕文化中找到同类器;蛋形瓮也可能为受白燕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三)如前所述,东下冯文化一期中的深腹盆形鼎、折盘豆、小口罐、罍等器物都可以在二里头文化中找到同类器,且多为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

(四)东下冯文化的簋、单耳杯、卷沿深腹盆可能来自陶寺文化,但数量极少,且只出现在东下冯文化的早期。

3

问题来了,东下冯文化背后的人群是谁?

晋西南自古以来就有「夏墟」之称,因此很多人认为,那里的人群为夏人。但也有学者认为,东下冯文化是唐虞族的文化遗存,因为晋南有着丰富的唐尧、虞舜传说。

根据前述的东下冯文化的来源,我们认为,其背后的人群,既不是陶寺文化的后裔唐虞族,也不是属于二里头文化的夏人,而是当地的三里桥文化人群。

根据文献可知,三里桥文化人群为四岳的后裔,分析如下:

一、【史记·周本纪】云:「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南边的三涂为嵩县,北边的岳鄙自然是指太岳山(霍山)一带。可知,晋南是四岳的地盘。【国语·周语】称,「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据此,四岳为姜姓,吕氏。姜姓人以伯夷为宗神,所以伯夷即四岳或与四岳有莫大关系。

二、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羌人的记载,商人经常抓捕羌人作为人牲祭祀祖先,何以如此?陈梦家认为,夏羌同盟,作为夏人的同盟,晋南的姜姓四岳后裔自然成了商人镇压的对象。商人在晋南建立东下冯商城和垣曲商城,就是为了加强对晋南的控制。而晋南之所以被称为「夏墟」,首先是因为那里的羌人是夏人的同盟,其次是因为夏亡后部分人迁居到那里。另外,商汤攻击夏桀的鸣条之战,其实就发生在晋南的夏县附近,可知夏桀在执政的晚期不是呆在二里头,而是呆在晋南。

4

做个小结:

一、尧舜时期,晋南一带是四岳族人(或者伯夷族人)的地盘,他们的文化为三里桥文化,处于尧舜的陶寺文化和鲧禹的王湾三期文化之间。陶寺文化晚期,陶寺遗址被北方的族群攻破,尧舜族被掳到北方石峁遗址、朱开沟遗址等地。四岳族人受到波及,但因其族群偏南,所以受到的影响较少。

二、尧舜时期,四岳与鲧禹关系就很好,例如支持鲧和禹治水。到了夏代,四岳族人更是与夏人结盟。夏人信任四岳族人,不去直接控制他们。所以,晋南的东下冯文化,虽受二里头文化影响,但仍可称之为独立的文化。

三、商人灭夏后,进入晋南,建立商城,直接控制羌人。夏人退居晋南,与当地的羌人一起,共同对抗商人。商人经常捕捉羌人,用作人牲祭祀祖先,导致夏人和羌人大量西迁。于是西部地区流传着夏禹的传说,称其出自西羌。其实并非如此。

四、退居西部的羌人,也即姜戎,后来与本属白狄的周人联合,推翻了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