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乔冠华醉酒后指责李克农,周总理面色严肃:你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2023-12-28历史

1962年2月,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斗争的杰出代表李克农将军与世长辞,他的离世,让许多昔日并肩战斗的老战友黯然神伤。

在不舍难过的人群中,有一个人格外悲恸,那就是乔冠华。不仅是因为乔冠华与李克农在外交战线上有共事之谊,也因为李克农逝世后,周总理跟他说了一件事。

李克农与乔冠华

李克农1926年就加入了党的队伍,抗战时期,他在国民党统战区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我国首任外交部长由周恩来总理兼任,同时,李克农也是中央情报部部长。

乔冠华比李克农小14岁,抗战时期,年轻的乔冠华主要从事新闻工作,负责撰写国际评论文章;解放战争时,乔冠华曾跟随周恩来,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建国后,他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就有乔冠华的身影,乔冠华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同样在我国外交战线上奋斗。

图|乔冠华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确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同的连番作战,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迎来停战谈判的机会。

1951年6月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召见李克农,他郑重地告诉李克农:「我点了你的将,要你去坐镇开城,外交部组成一个班子,乔冠华也去,军队也要有人参加。」

李克农当面毫不犹豫回答:「我马上准备出发!」

乔冠华,是我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职业外交家,他不仅有着广博的外交知识、还丰富的外交经验,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图|李克农

李克农身体不好,但这一重任,唯他是毛主席心中最为合适的人选,出发之前,李克农也将自己的身体情况向中央如实报告,让中央能够有所准备。

出发朝鲜前,毛主席再次专门接见李克农、乔冠华,与他们长谈,周总理同样与二人长谈许久,向他们交谈工作,可见这一谈判工作的重要性。离开前,周总理送给他们一句话:「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先生【文说】中的一句,意为:在该走的时候走,在不得不停的时候停。其中蕴含深意,也适用于战场和人生,要学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这是周总理对二人的叮嘱。

1951年7月上旬,李克农、乔冠华一行出发朝鲜,李克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担任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朝鲜停战谈判。

到了朝鲜以后,李克农、乔冠华一行受到金日成的亲切接见。经与朝鲜方面协商,中朝代表团的代表人选很快确定下来,李克农为中朝代表团的团长,乔冠华协助其工作,由于李克农的身份重要且特殊,大家都不提他的名字,都称呼李克农为「队长」,称呼乔冠华为「指导员」。

中朝代表团对外公布的名单为朝鲜人民军的南日、李相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邓华、解方、杜平、柴成文等人。

谈判的会址在朝鲜开城市区西北约两公里的高丽里广文洞的来凤庄,7月中朝代表团抵达开城,代表团分为三线,第一线为直接出面的谈判代表,主要有南日、邓华等人;第二线为中间站,主要有乔冠华、柴成文等人;第三线为后方指挥,李克农幕后坐镇,并及时将谈判情况向毛主席、彭德怀、金日成等领导人汇报。

图|志愿军谈判代表团团长李克农 (坐者)与邓华 (后排左一)、 解方 (后排右一)、 乔冠华在一起

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朝鲜停战谈判,中朝方的全盘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李克农主持,乔冠华协助。

谈判开始前,李克农与乔冠华都秉持严谨态度,设想可能出现的局面,并准备好应对措施,代表团谈判前开会,就谈判的各种事宜做出具体部署。

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李克农和乔冠华都密切关注整个谈判过程,一旦出现什么状况,负责联络的柴成文将军都会及时向李克农、乔冠华汇报,听从他们的指示。

漫长的谈判过程中,李克农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他的哮喘病时常发作,难受得他透不过气来,他眼睛不好,很艰难才能看清东西,他有时候写东西,颤抖的手抓不住笔,写着写着笔就滑落下来,他一边领导谈判工作,一边与身体上的病痛做着斗争。

有一次正在开会,商议谈判的内容,李克农突然倒下,昏迷了过去,吓坏了在场的大家,好在经过众人及时抢救,李克农才苏醒过来。

他的身体情况不容忽视,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让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接替李克农,李克农回国休息和治疗。

伍修权已经到了朝鲜,李克农却坚持一点:「临阵不换将。」愣是坚持了下来。

图|李克农在朝鲜

李克农常常不在谈判桌上,但每每谈判中遇到问题,在幕后给出解决方案都是他,就连对方谈判都不禁慨叹,在中朝谈判代表中,一定存在一位巨大的「隐形人物」,这个人物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是他们难以战胜的对手。

不仅如此,李克农还常常面临生命的威胁。

谈判桌上唇枪舌战,谈判桌下,是炮火连天,就算在谈判中立区也会出现炮击事件。有一次,李克农乘坐的吉普车被美军扫射的子弹打破轮胎,幸好司机及时反应,车子没有翻了,否则李克农就有可能「命丧当场。」

后来他难得回国短暂休息时,还幽默地告诉家人:「差点就翘着辫子去见马克思了。」

图|李克农

在谈判大厅的敞篷里,总是端坐着一个戴着眼镜、留着小胡须的、颇有将军风范的中年男子,他坐在桌子前沉思,一支接着一支抽烟,从容不迫地作出一个又新一个新的指示。

从1951年到1953年7月,在经历数千次会议后,战争双方终于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而旷日持久的谈判,经历了两年多,这两年,对李克农而言艰难又漫长,他终于还是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和斗争策略,一次次粉碎敌人的阴谋,最终取得了停战的结果。

李克农、乔冠华、邓华等人,无疑都是取得这样结果的「大功臣」!

图|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李克农(右)

有一次中秋节,乔冠华兴致大好,喝了不少酒,到最后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乔冠华的性子是三杯酒下肚,话就开始变多,口中念念叨叨的,总会说些什么,熟悉的人早也习惯他的这个样子。

这次喝醉了的乔冠华,摔了两个就被,竟然当着周恩来总理的面,大声说道:「在朝鲜,大大小小的事呢都是我跑 ,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忙,老头子只管坐镇后方了。」他说的「老头子」,就是指李克农。

不可否认,在谈判中,乔冠华做了许多工作,面对紧急情况时,他也总能展现出卓越的应变才能。而相对比在朝鲜谈判的过程中,李克农总是不出面的,所以乔冠华将自己心里的不满尽数说了出来。

可李克农、乔冠华,一个是「队长」,一个是「指导员」,两人在整个谈判期间互相信赖、配合默契,他们的付出都不可被忽视。乔冠华这样想不对,周总理为此事严厉批评乔冠华,直言他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要他向李克农赔礼道歉,并写出深刻检查。

翌日,乔冠华酒醒,想起自己前一天的行为,自惭形秽,他主动向李克农道歉,之后也得到了周总理的谅解。

乔冠华直爽,李克农大度,以后的时间里,两个人倒成了交情不错的好友。

图|乔冠华

李克农逝世

从朝鲜回国后的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李克农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在五十多位上将中,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在战场上领过兵、打过仗的将军。

但正如周总理跟姬鹏飞说过的:「外交同军事一样,不过是‘文打’而已。不要冒昧,不要轻敌,不要趾高气扬,不要无纪律乱出事,否则要打败仗的。」李克农的战场,何以不是「血雨腥风」。

所以说,李克农是担得起这样的「将军」之名的。

他有荣誉在身,但同时,也没有逃过病痛的折磨,1957年,李克农因为不幸摔倒造成脑溢血,不得不住院治疗,等病情平稳一些,李克农又接受党组织的任命,投入到工作中。

遗憾的是,1962年,李克农还是不幸因病逝世。

图|周总理夫妇看望李克农

李克农逝世后,周总理、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领导人纷纷来到医院,向其遗体告别。乔冠华当然也为李克农的离世而伤心,尤其是在李克农逝世后,周总理告诉他,当年他醉酒胡言,李克农专门为他说情,请求不要处分乔冠华。

乔冠华直到多年后才知道,他伤心不已:「李克农对我这么宽宏大量,我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