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古代皇帝进洞房前后,都要干些什么?你看看溥仪是怎么说的

2024-07-21历史

古代皇帝在迎娶新娘时,洞房花烛夜可谓是仪式中最隆重、最私密的环节。皇家礼数森严,皇帝的洞房仪式自然也别具一格。究竟皇帝在进洞房前后需要遵循哪些独特的流程和禁忌?又有何深层含义?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这一过程中,又说过怎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洞房之前的精心布置:

古代皇家迎娶皇后,洞房准备工作可谓是费尽心思。首先,需要在宫中甄选一处独立的院落,作为临时的洞房所在。宫廷大内的寝宫虽然气派非凡,但终归是皇帝长期起居之所,难免有些俗气,不太雅观。因此,每逢皇帝大婚之期,都会在宫中别院腾出一处僻静处所,彻底打扫修葺一新,专门作为洞房之用。

临时洞房的院落布置讲究极为讲究。首先要一新其貌,将旧日的陈设全数卸去,换上全新的家什,以示吉祥美好的寓意。宫廷御工匠人们会从材质到造型,无不雕梁画栋,尽显皇家气派。红漆大门,彩绘廊柱,金漆雕花,穹顶龙纹,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意味。至于房内的摆设,自然也是箔烫金粉,錾花织锦,应有尽有。床第更是巧夺天工,以紫檀镶嵌金银,绣缦百绫,可谓奢华非凡。而地毡地毯,则无一不是采取上好的御制金罗绫绒,价格之昂贵,连达官显贵也是无力购买。

除了洞房本身的布置,女方行装的准备同样是件大工程。新娘的嫁衣裳饰,虽不及仪仗队那般规模宏大,但同样是无微不至,处处反映皇家身份。典型的新娘妆束是重重叠叠的盘发,外罩金翅凤冠,祥云缨纽,并用金钗钿钏彩鱼儿簪簪点缀其间。至于嫁衣,则是采取祥云通体金缕龙凤大红锦缎铺地长裙,外加各色明珠宝钏,璀璨夺目。另有各类金镯钏银镯镮,臂镯佩环,把身上从头至尾装点地是金光灿灿,彰显皇家贵冑。

女方行装准备时,有一个独特的规矩是不能过分考究新娘出身。新招的皇后无论出身如何,都要穿戴新官的嫁衣裳饰,使之与旧有贵妃娘娘毫无分别。这种做法看似公平一视同仁,但实则是为防止新皇后觉得自卑,生出他心。否则新妃若过于自惭形秽,是会影响婚后相夫教子的,这可不是件乐事。

洞房所在既已定下,新娘行装也已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规划好新娘入洞房的行路,使之隆重而有序。宫中的太监总管就会事先勘查路线,将沿途的步道清扫一新,设立门楼以供夫妇穿行。同时部署内侍宫女陪同,以及沿途几处 "礼亭"供新娘歇息,并备下上等的茗品果脯,以供行途中的加餐。礼仪用马车亦会预先布置停驻,以便皇后乘坐。而沿途可能会经过的各个宫门和驻兵站哨,守卫官吏们也要提前打点停当,以迎接未来的一国之母。

二、洞房当夜的隆重仪式:

在新娘洞房所在已备妥一切之后,就是洞房当夜的仪式流程了。皇帝迎娶新娘的方式固然与平民大同小异,但细节之处却别有讲究。洞房当夜,新娘子被内侍引领至洞房所在之院落的大门外。在那里已有一支仪仗队等候多时,门楣上更悬挂着一串串红绶,象征着吉祥的寓意。

随后仪仗队官会传唤外间的宫女内侍,让他们抬起新娘所乘之金银镶嵌花钿轿子,有序列队准备迎驾。宫女们会持红绣蓝缎袍,跪撒在轿前为道祝贺。而仪仗队的官员则会引路在前,太监随侍在侧,作为护卫护驾。就这样浩浩荡荡一路前行,沿着预先勘定的路线,循序渐进地通过各道宫门,一直到达皇帝御书房所在。

及至书房门外,新娘须下轿一次。乃是按照规矩,新娘入宫要先于皇帝拜见文武百官,接受他们的参拜以及一同送行的祝贺。新娘下轿后,身着锦缎箫裘,手执百合,缓步而行,跪拜于文武百官之前。文武百官随之会依次朝拜,祝颂祝贺的话语响彻云霄。礼毕后,新娘复又上轿,在众人簇拥下继续前行。

最后一站所在,便是洞房当夜的正殿了。这间正殿虽不似往日宫中寝宫那般豪华富丽,但所作的装潢依旧是别有用心。正殿的门楣要高高悬挂著朱红贺幡,每扇门板都要油漆镶钉上金黄喜钉。走廊两侧更是密密麻麻摆满了熘红的纸灯笼,熠熠生辉。室内地面则是铺就上一层层厚重的龙凤地毯,任何声响都会无声无息。

等新娘一行人到达正殿之时,皇帝早已等候在此多时了。两人在内侍宫女的引领下,一前一后重复朝拜的礼节。只是这一次,皇帝不仅要行拜见之礼,更得先取一杯热酒置于案几,待新娘朝拜毕便亲自奉上,二人须一同把酒临口而饮。这酒不是普通的美酒佳酿,其中还掺杂了一块新熟的牛肉,寓意着祝福二人有子嗣绵延香火。喝毕后,皇帝会问新娘肉的生熟,新娘回答生的话,即意味着能够怀孕生子;若回答熟的话,则寓意着缺少后嗣。

这道古老的婚俗固然单纯而略显粗鄙,但对于王者而言,却是通往传宗接代之路的重要第一步。所以新娘切不可有丝毫的闪失,否则便是要引起满朝文武的非议了。仪式完毕后,洞房的大门便会徐徐关闭,二人便可开始他们的伉俪之夜了。

三、溥仪对待洞房的怪异做派:

提及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人们总会想起他那些荒诞不经的做派。就连对于皇家重礼的洞房之夜,这位昏君也是我行我素,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行径。

根据当年亲身经历过的宫人们回忆,溥仪对于洞房所在的选址安排是浑不在意。彼时根据规矩,宫中人已将西太后寝宫整治一新,作为溥仪继位后的洞房所在。可是这位新科皇帝对此不以为然,对于寝宫的装潢布置也是无动于衷。有宫人私下问及原因,他竟如此回答道:"无非就是那么一般的房间,又算得了什么?我以前在养心殿可不就是在那里居住吗?"

这番话一出,顿时引起满朝文武的哗然。在中国古礼中,婚姻之事向来是神圣不过的大事,尤其是皇帝迎娶皇后一役,更是举国同庆的大典。可是这位新科皇帝却对此事全然视而不见,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小事一桩。更有甚者,他对皇家礼数竟也如此不以为然,顿显出了他那浅薄放荡的一面。

不过溥仪的古怪做派还远不止如此。在洞房花烛之夜,夫妻二人原本就应当小住一晚,以便明早设下祈子大典。可是这夜里,溥仪却是独自一人留宿在养心殿中,并未前往洞房。直到次日清晨,有太监禀报说皇后已在洞房等候多时,此君方才恍然大悟,匆匆赶至。

这一怪僻行径着实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一片哗然。有宫人私下责问溥仪缘何如此,他却理直气壮地反问道:"怎么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睡在哪里,与她有什么关系?"

四、洞房背后的皇家期许

皇帝洞房之夜固然是一场隆重的婚礼仪式,但更深层的含义则是对皇室香火的传承。一个国家的兴衰,皆系于王室子嗣的延绵。所以在传统礼教里,皇帝的婚配之事往往被赋予了极为重大的意义。

古代中国,不论是封建王朝或是世袭王国,都将王嗣问题视为头等大事。皇帝之所以能世代传位,很大程度都靠了一门的兄终弟及,以及母仪天下。后宫佳丽三千,除了是为了贵胄权贵的享乐,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为了生育子嗣,从而使得王室香火能够绵延万世。

古人讲"一孕傻子,莫过于君"。就是说,生儿育女本是人之常情,但王公将相却要格外珍惜后嗣。毕竟一旦王朝绝嗣无继,便是覆亡的前奏。所以古时英雄豪杰常年打仗征伐,然而一旦生儿育女,亲朋好友都会群情振奋,庆祝缤纷。可见当时社会对于王嗣的重视程度。

特别是皇室王族,对于传宗接代的期许更是无与伦比。每逢皇帝大婚之期,不但全国上下同庆,就连洞房之夜也要布置得隆重无比。这背后所寄托的希冀,不仅是祝福新婚之夫妻白头偕老,更是盼望他们早生贵子以绵延皇统。

据史书记载,每当皇后分娩临盆之时,宫中便要事先备下一尊金狮子以及五种谷物。若所生为男胎,则宫人要将金狮子置于龙床之侧,寓意皇嗣王者威仪;若所生为女胎,则五谷代替金狮以示吉祥。可见当时朝野人等对于皇嗣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若是皇室一朝绝嗣无后,整个大清王朝的存亡也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朝野文武无不万分期盼皇帝能够早生贵子,从而使国家的政权能够稳定延续。即便是溥仪这般昏庸无道的统治者,大臣们也还是希望他能尽快立储,以免日后出现政权真空。可惜这位末代皇帝不仅不作为,反而对洞房大典视而不见,以致最终大清覆亡,一朝覆灭。

五、洞房习俗的演变与延续

我们今天看来古旧陈腐的洞房习俗,在上古时代其实曾经是一种极为新颖的风尚。彼时中国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婚姻制度也带有明显的母系色彩。新娘在结婚之夜,其实就是被迎娶至丈夫家中,接受夫家宗族的认同和祝福。

所谓"娶入门、嫁出去",新娘这一夜便是嫁出自己的母系宗族,正式加入夫家的父系氏族。因而在婚礼当晚,迎娶仪式非常隆重,全然是为了彰显夫家的权威地位。这一夜往往要在新房布置红绸氍毹、插上喜钗,燃起熘红纸灯,在门楣上悬挂彩旗,都是在向世人宣示新娘已经"嫁出"母家的母系氏族,加入了夫家的宗族体系。

到了后来的封建王朝时期,虽然母系社会的色彩已经基本消退,但从洞房习俗中却还能窥见一些当年的影子。例如新娘入洞房之时,需行礼拜毕方能入房。这其实就是对新娘的初次认同和纳入夫家祠堂。而礼毕后,内侍宫女会端上一杯热酒奉上,其中还掺杂了一块新熟的牛肉,更是明确地寓意着生育子嗣、绵延香火的希冀。这种习俗直到近代,在农村地区仍然沿袭不废。

到了今日,中国社会的婚俗虽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一些洞房的旧俗仍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存在着。比如新人在领证后要在酒店开房,尽管没有了昔日的繁文缛节,但本质上还是在重现过去新婚之夜的场景。重点不再是祭祀认同,而是为新人的新生活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的年轻人更是喜欢租借一些带有浓郁古风情的民宿,在那里重温洞房佳节的传统习俗。他们会租借一间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在院落中点起灯火,在床铺上撒下红色花瓣,照着网上查阅的旧俗流程一一实践,以此来感受祖先们的文化底蕴。对于外乡人来说,这种体验更是耳目一新,令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旧时代的洞房之俗随着时代变迁已经渐行渐远。但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核,比如传宗接代的期盼、子孙绵延的理念,却仍然流传于世,只是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而已。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或许正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绵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