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朱元璋有心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我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一命

2024-04-27历史

身为平民出身的开国君主,朱元璋的生涯可谓波澜壮阔。他自贫困的家境出发,连寺庙生活都难以维持,最终却踏上了九五之尊的皇位。这不仅仅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更体现了他超乎常人的手腕与心机。

朱元璋,这位从平民阶层崛起的开国皇帝,历来评价褒贬不一。有人钦佩他的非凡成就,视他为一代英主;也有人批评他建立明朝后的杀戮行为,认为他过于残忍。历史的真相或许难以定论,但朱元璋的影响和地位无疑不容忽视。

朱元璋晚年,为稳固子孙皇位,削弱老臣势力,巧立名目,诛杀开国功臣。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终因权力之争,落得悲惨下场。

刘伯温,这位曾经伴随朱元璋一路征战的智囊,不仅在朝堂上享有盛誉,更在民间传颂一时。然而,正是这份卓越的声誉,让他成为了朱元璋心中的隐患。

【刘伯温的功绩】

自明朝开国以来,刘伯温深得朱元璋信任,身兼御史中丞与太史令二职。他上任后,以铁腕手段维护法纪,对违抗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对失职官员,惩罚更是严厉。由此可见,刘伯温在明朝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刘伯温的公正无私深得民心,他如铁面判官般捍卫着底层民众的权益。然而,这种刚正不阿的作风却触动了朝中许多贪图私利的权贵,即便他的决策都依法行事,依然难逃这些权贵的忌恨。

明太祖朱元璋巡视在外,京城重任交由刘伯温与李善长。中书省李彬被御史指为贪婪作恶,其乃李善长之宠儿,平素威风八面。然而,朱元璋并未因私情而偏袒,对李彬之罪行严惩不贷,彰显其公正无私之威。

李善长运用多年同僚的情谊,向刘伯温为李彬求情,但刘伯温不为所动。为了达成目的,刘伯温借京城祈雨之机,向朱元璋请示处置李彬,他认为惩治此等恶徒后,天公必会降下甘霖。

刘伯温深谙天机之术,朱元璋欣然答应其所求。得令之后,刘伯温行事果断,不给李善长反应之机,便斩决了李彬。

李善长得知李彬遭遇不幸时,痛心疾首。自那时起,他对刘伯温心生怨恨,屡次设法陷害。刘伯温却以宽容之心相待,不念旧恶,一如既往地秉持公正。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不满如暗流涌动,有意严惩之。他试探刘伯温,期待他能顺势而下,助自己一臂之力。却不料刘伯温心如止水,毫无波澜。

刘伯温出人意料地像个旁观者,冷静地为朱元璋剖析局势。他强调李善长虽有微瑕,但作为朝中重臣功勋卓著,威望高重,不宜过分惩罚。朝中需李善长此类人物,调和调度。

【刘伯温的危机】

刘伯温,这位大公无私的智者,所作所为皆以大局为重,让人敬而远之。他如一座孤峰,冷峻而坚定,令人既生畏又生敬。明太祖朱元璋亦是其中之一,对他既恨又敬,无可奈何。

那时,朱元璋已步入暮年,正着手为子孙后代奠定基石。第一步,便是逐步解决朝中威望卓著的老臣,以免他们威望过高,令子孙难以驾驭。

刘伯温以公正严明的态度,深得民心,威望日增。然而,朱元璋却因此心生忌惮,担忧刘伯温势力过大,难以控制。他决定找个借口来打压刘伯温,以遏制其日益增长的威望。

闻听朱元璋的雄心壮志,马皇后私下密告刘伯温,盼其审时度势,适时隐退。刘伯温闻讯,惊恐之情溢于言表。

离别总令人伤感,刘伯温目睹众多旧友相继离去,如今自己也将步入这一命运。多年辛勤付出,终究难逃此劫,心中既恐惧又悲伤。然而,经过一夜深思熟虑,刘伯温终于寻觅到一线生机。

次日早朝,刘伯温姗姗来迟,朱元璋果然因此责怪。刘伯温却不急不躁,解释称昨晚起草奏疏时,一字难住,冥思苦想至深夜,因此未能按时休息,导致今日早朝迟到。

朱元璋心生好奇,究竟是何字能让刘伯温也犯难。刘伯温学识渊博,熟知天地之秘,却在此字前止步。他坦言不知如何书写,只知是「赦」字,期盼朱元璋能指点迷津。

朱元璋轻松表示此事易如反掌,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一个「赦」字赐予刘伯温。刘伯温接过字后,立刻跪地叩首,以示感激。朱元璋瞬间领悟,刘伯温早已洞悉其心意,以这种方式求的赦免。

尽管朱元璋心有不甘,但君无戏言,一旦「赦」字出口,覆水难收。刘伯温则明智地抓住了这难得的「赦」字,立即向朱元璋请辞还乡,从而暂时逃过一劫。

刘伯温的结局并未如他的智谋般风光,反而在权谋的漩涡中黯然落幕。他曾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因卷入宫廷斗争,遭受猜忌与打压,晚年饱受病痛折磨,于凄凉中离世,一代智者,终成历史的遗憾。

刘伯温巧妙地从朱元璋那里求得「赦」字,顺利携子返乡。然而,朱元璋贵为天子,岂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意愿。即便刘伯温已返乡,他的行踪仍受朱元璋严密监视。

某日,刘伯温因风寒病倒的消息传到了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即刻派遣与刘伯温素有嫌隙的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往探望。刘伯温惊讶不已,即便已辞官归乡,朱元璋的掌控仍未解除。

刘伯温误以为皇帝对他关怀备至,便嘱咐孩子妥善招待远道而来的御医和胡惟庸。待他们离去后,他按方抓药,但服用后却疼痛无比,不久便病重不起。

刘伯温含蓄地向朱元璋透露了自己的病情,但朱元璋却轻描淡写地劝他安心休养,毋须挂怀。刘伯温心中一沉,明白了这是朱元璋的暗示,他无法逃脱这一劫,只能在家中静待生命的终结。

刘伯温究竟因何而终,是朱元璋的阴谋还是胡惟庸的背叛,或是真身患绝症,无从得知。但刘伯温的生平警示我们:世事复杂,人心难测,莫轻信他人,需保持清醒与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