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饶书记建议被否定,主席坚定支持陈毅

2024-01-15历史

陈毅元帅一生中,解放战争初期可谓是他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阶段。有传记记载,在1946年10月举行的华中局干部会议上,陈毅受到多位部下的严厉批评,甚至有人直言质疑他的作战能力,因而这次会议被称为「七人批陈会议」。这一说法源自当时山东野战军参谋处处长王德的回忆录,尽管个人回忆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需要验证的地方。然而,从逻辑上分析,「七人批陈会议」似乎有些令人费解:在当时,华东局的主要领导饶漱石离开参加军事工作组后前往延安,陈毅代理了其职责,因此部下怎会在主要领导主持的会议上集中批评他呢?当然,陈毅在战争年代受到部下批评并非罕见。那个时期,在组织内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司空见惯的,也是完全正常的。陈毅曾多次前往华中局机关陈师庵与同志商讨工作,在此期间,华中局干部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等曾对他进行过批评,而陈毅则以虚怀若谷、心胸开阔的态度对待这些批评意见。

然而,根据已知史料,部下专门在一次会议上对他进行集中批评的可能性很小。陈毅遭到部下批评的主要原因在于泗县战役失败和两淮失守,陈毅没有及时察觉薛岳的意图,在判断局势上犯了错误,并且在两淮危急时未能及时增援,导致战局失利,形势恶化。粟裕在苏中的「七战七捷」之后,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场的局势。在战争年代,无论将领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多么出色、多么魅力四射,一旦遭遇失利就必须对部队和部下负责。因此,这一时期的陈毅可谓「压力山大」,不仅受到部下的批评,上级也会有意见。主席曾考虑派徐向前去山东指挥作战,而在延安的饶书记建议「以粟代陈」。然而主席再三考虑后,仍坚定地支持陈毅,让饶带话给华东局,说「陈粟不可分」。这个建议是饶向主席提出来的,陈毅并不知情,这是否会在陈粟之间产生误会?从实际情况看,两人的亲密搭档关系是牢不可破的。

就在两淮失守之后,华中军区粟裕、张鼎丞等人联名给延安发报,建议把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联合起来,先打下宿迁,然后向西扩展,击破津浦路,配合刘邓主力围攻徐州,把李延年部给调出来,在运动中歼灭。这个建议陈毅完全赞同,而且建议总部把两个野战军指挥部合二为一。苏中战役后,蒋军集中兵力,向苏北和鲁南两个方向进攻,企图迫使我军在两个战场分兵作战,最终各个击破。当时的山东根据地形势不妙,北线之地已经逼近临沂,而山东野战军的主力都被陈毅带到了淮北,留下的只有几个军区的地方部队,相互之间还隔得老远,没法集中。山东唯一战斗力强的野战部队只有叶飞的1纵,但这支部队是来自江南的原新四军部队,山东某些地方领导把他们当作外人看,连正常的补给都不给,以至于8个月损失了几千人却补充不了兵员,部队肯定是有情绪的。华野部队装备精良,是回山东救急呢,还是按原计划留在苏北和华中部队联手作战?陈毅一时未决,内心侧重于回山东。

曾山等华中的领导对此不满,直接给延安发密电,陈述了意见。在是否入鲁这个问题上,粟裕看得更深。在他看来,我军目前的态势是战略防御,把鲁南当作歼敌的诱饵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陈毅想回山东本身并没有错,将来迟早也要入鲁,但在入鲁之前一定要在苏北打上一仗,理由有四:。华东野战军的历史转折点在敌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华中的当下,如果我军全面北调,敌军的主要进攻势头将会转移到山东,这样过早放弃华中将对长期作战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在失去两淮之后,敌军已经形成了对我军的三面包围态势。若不在苏北对敌进行重创,大军在转移过程中将会面临前后夹击的危险。此外,我军撤出两淮后,老根据地的民众情绪开始不稳,部队内部也存在思想情绪问题,如果此时不取得一次胜利再北调山东,军心民心将会更加动荡。主力部队撤离苏中后,仍需要在撤退之前取得一次胜利,以便为游击战争的开展奠定基础。

粟裕明确地认识到,华中必然需要暂时放弃,我军主力必定会北调山东,但这并不意味着北调就能轻松进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全力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歼灭战是北调山东之前的必要举措。主席也认为,将山野都调回山东并不妥当,仍需在苏北配合粟裕进行作战。经过反复考虑,陈毅最终决定在淮北歼敌。在这个关键时刻,主席发来电报指出,陈、张、邓、曾、粟、谭必须密切合作,六位领导人必须经常商议重大政策,并将战役指挥交由粟裕负责。华东野战军的领导架构基本确定,集中兵力作战的构想终于得到统一,但要想在苏北取得大胜利,仍需要合适的战机。由于华中根据地大面积沦陷,苏北仅剩下沭阳、涟水、盐城、阜宁四个县,内线作战的空间越发狭窄,因此粟裕之前设想的西出津浦路、围攻徐州的计划已不可行。因此,陈毅、粟裕、谭震林决定改变计划,在宿迁和沭阳一带歼敌,由粟裕前线指挥。到了11月中旬,战机终于出现。

蒋军集中25个半旅,四路向苏北和鲁南发动进攻,这证实了粟裕的判断是正确的,敌军的进攻重点确实在苏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的宿北战役爆发了。在陈、粟首长的正确指挥下,华东野战军用时五天歼敌2.1万人,缴获大炮100多门,蒋军整编的69师从此覆灭。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选人用人之道何其重要。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确保合适的人员被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在军事领导方面,策划和组织执行战役需要像粟裕这样的专家。而陈毅则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声望,他胸怀宽广,能够承受压力,善于自我批评,并且具有团结各方力量的能力。唯有他才能够将山东和华中这两个「山头」凝聚在一起。这种作用是徐向前或者粟裕无法达到的,因此主席坚定地认为「陈粟不可分」。【专注深入挖掘战争史,传播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