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张震1994年做成大事

2024-01-27历史

开国大将之首粟裕,他是我军的将领中的佼佼者。在中央红军长征后,他毅然留在南方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这三年的磨砺使他对军事指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抗战时期,他指挥的黄桥战役、车桥战役、天目山战役,都是我军为了自卫反击而进行的战斗。这三次战斗,都在粟裕的指挥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尤其在三次天目山战役中,他仅指挥了几万人,却展现出了惊人的谋略,让毛主席都感到意外。

在延安,毛主席公开表示,他的眼光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粟裕与毛主席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虽然粟裕被授予了司令员的职位,但他并不在意名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

在他的指挥下,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等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最终,粟裕领导的三野部队消灭了245万敌军,成为我军四大野战军中消灭敌人最多的一支队伍。

毛泽东主席对粟裕寄予厚望,并任命他为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然而,就在解放台湾战役即将开始时,朝鲜战争爆发,使得这个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尽管如此,粟裕依然在军事工作中勤勉尽职,不负毛泽东主席的期望。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扩大战争,进驻朝鲜半岛,对我国边境地区进行轰炸,视新中国为大敌。

面对危急时刻,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我国东北地区调派部队,命名为「东北边防军」,并由粟裕担任军队领导人。

然而,粟裕因伤病原因未能率部入朝作战,这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遗憾。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他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大将身份担任总参谋长的人。

令人意外的是,粟裕仅仅担任了4年的参谋长职务,便走下了「神坛」。

在1958年的一场批判会上,中央军委在彭德怀的建议下,对粟裕等人进行了批评,认定粟裕为「坏人」,结果粟裕被解除了总参谋长职务,从此在家赋闲长达20多年。

特殊时期结束后,粟裕再次被任命为军委常委并重新参与工作。然而,他对自己的冤案一直念念不忘,多次向上级汇报,但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回复。

在忧虑和病痛的折磨下,粟裕于1984年2月5日去世,享年77岁。他的夫人楚青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一直坚持为他申诉冤案。

直到1994年2月5日,也就是粟裕去世十周年之际,她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答复。

张震是粟裕的老部下,两人关系亲密,经过黄桥战役、车桥战役等战斗,张震对粟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佩。这些交集和了解最终为楚青带来了粟裕的支持和肯定。

张震在抗战胜利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纵队司令员,这标志着他终于加入了粟裕的麾下。粟裕展现出了高尚的风度,主动让出了华中军区司令员的职位,张鼎丞最终成为了华中军区的领导人,而粟裕则成为了他的副手。

在此之后,张震被任命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并奉命前往淮安汇报工作。在淮安,张震第一次见到了粟裕,这次相见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震原以为粟裕会是身材魁梧,做事果断,不易亲近的硬汉形象,然而真实的粟裕却是个子不高,性格沉稳,衣着简朴,和蔼可亲,完全颠覆了他的想象。

刘伯承元帅曾评价说,粟裕是我军公认的儒将,能得到这样的赞誉,可见其牛气冲天。

粟裕的卓越领导力,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向苏中地区发动进攻的战斗中,张震部在粟裕的指挥下,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这也是张震对粟裕战术眼光的深深折服。

直到1948年,张震亲自来到粟裕身边工作,才真正认识到粟裕的「名将之风」,这也是张震对粟裕战略眼光的完全理解。

1948年初,中央军委为了解决当前局面,决定派遣粟裕将军率领三支纵队。张震将军作为参谋出身,具备强大的参谋能力。

在两年多的共事中,粟裕将军对张震将军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他的全力支持下,中央军委任命张震将军担任了兵团参谋长,成为粟裕将军的得力助手。

虽然张震将军内心充满惊喜,但他同时也担忧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胜任。对此,粟裕将军笑着安慰他,并对他表示了高度的信任和尊重。

从粟裕将军的眼神中,张震将军看到了领导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决定不负众望,为知音奋斗到底。随后,张震将军正式就任「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

在他上任之初,就遇到了一个难题。

粟裕在关键时刻提出了一个难题,他认为部队不应该过长江,但他知道军令的重要性,所以他在思量再三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想法提出。

张震是粟裕找到的第一个支持者,他向张震详细解释了这个决定的原因,张震深表赞同。在张震的帮助下,粟裕向军委发出了这个决定,这一决定在历史上被誉为毛主席看到自己的警卫连长已经成为数十万部队的统帅时,感慨万千,也非常高兴。

毛泽东对粟裕的电报内容高度重视,并邀请粟裕到中央驻地亲自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粟裕到来那天,毛泽东亲自出门迎接,并听取了粟裕的作战计划,对此深感折服。

最终,中央军委根据粟裕的建议做出了调整,暂时不命令部队渡过长江。由于这个决定,"东南野战军"这个番号在我军历史上很少被提及,因为粟裕没有带领部队去长江,中央也就取消了这个番号。

对此,张震对粟裕的敬佩之情更深了。

张震曾担任华东野战军的副参谋长、参谋长和三野参谋长等职务,实际上在他担任华野参谋长期间,陈士榘在外领兵作战,他作为粟裕的得力助手,协助指挥了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对作战部署、兵力调整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为革命立下了赫赫功劳,同时也是华东战场上解放战争最辉煌篇章的见证者。

可以说,张震是粟裕军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张震将军在建国后曾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等职务,与当时任副总参谋长的粟裕共事两年。随后,张震转往南京军事学院,担任副院长等职位。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张震对此感到不解和痛心,尤其在特殊时期,粟裕因战功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保护,而张震却未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

张震与马龄松的故事:在1967年,张震因为无法忍受折磨,他的妻子马龄松立刻让二儿子带着血衣前往北京寻找老领导粟裕帮忙。

粟裕的秘书阻止了他们,但粟裕得知此事后,他狠狠批评了秘书,然后将消息报告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张震,派人将他接到了军区总医院,使他摆脱了困境。

在养病期间,粟裕多次来电慰问张震。1975年,张震复出担任了武汉军区副司令员,8月下旬,他接到了粟裕的电话,立刻前往北京。

见到张震后,粟裕没有过多客套,直接表示同意。

特殊时期结束后,张震与粟裕在军委再度携手合作,两人的深厚友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加深。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张震对此十分怀念,每年在粟裕忌日,他会带着夫人前去看望粟裕的妻子楚青,表达对粟裕的追思。

张震视粟裕为自己的好领导和好朋友,1987年粟裕80岁冥寿时,他甚至在粟裕家乡湖南会同举行的会议上发表了充满思念之情的讲话。

对于粟裕的「冤案」,张震一直铭记于心。

1993年,粟裕的老部下,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对一份报告非常关注。经过中央军委领导人的多次研究和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在1994年2月5日,也就是粟裕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再次前往粟裕家中拜访。

当楚青听到这个决定后,她说:「本来文章在粟裕逝世十周年发表最好,但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要考虑时机。」

刘华清、张震两位中央军委副主席联名发表文章【追忆粟裕同志】,在1994年12月25日,这一天,粟裕冤案终于被正式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