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苏东坡传:哭歌之辩,后患无穷

2023-12-22历史

我们或许真该希望苏轼永远不要回到朝廷中去,永远不要在京城做大官,而是永远留在地方做官,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因为每当苏轼回到地方,就生龙活虎,政绩突出,干劲十足,一旦回到朝廷,就会成为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

苏轼重返朝廷之后,虽然在短时间里一跃成为朝廷的三品高官,但是由于政治思想观念的转变,他与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人物发生了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新法政策,本质是采取什么政治原则治理国家。

元祐元年九月一日,司马光去世。那天,哲宗皇帝正领着文武百官在南郊举行明堂祀典,安放神宗的灵位入太庙。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分为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兄礼。对天神、地衹、人鬼的祭祀典礼,属于吉礼。九月六日,典礼结束,朝臣们都急着赶往宰相府吊唁。程颐负责司马光的丧事,急忙拦住大家,说:【论语】上说了,一天之内不能又哭又歌。参加了吉礼活动又来参加丧礼,是对礼仪的亵渎。

孔子这话是没错的,也是建立在人的真实情感基础之上的。一个人经历或者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中,情绪上来说很难真正忽然转化为喜悦和兴奋。这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但是乐极生悲、从喜转悲,从情感上来讲就说得通了。于是当时就有人反驳:孔子说,哭则不歌,但是没有说歌则不哭呀。

程颐顿时觉得有些尴尬,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不禁提高了嗓门,继续争辩。

而这一切都被苏东坡看在眼里,本就对程颐严肃死板感到厌憎,又听着程颐在那喋喋不休,愈发觉得看不顺眼,觉得非常可笑,似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上前挖苦道:「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

叔孙通是秦汉时的儒生,刘邦称帝后,他采择古礼,结合秦制,为汉王朝制定了一整套规章礼仪。鏖糟陂则是北宋都城外的一处沼泽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程颐是从脏乱之地而来的冒牌叔孙通。苏东坡嘲笑程颐拘泥小节,不知变通,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村学究。于是苏东坡的话刚说完,百官就哄堂大笑。

这本是苏东坡的一句玩笑话,但是这句玩笑话太有杀伤力了,所以程颐一直记恨在心。

众目睽睽之下,苏轼如此讽刺、嘲笑程颐,程颐如何能善罢甘休,朝中那帮出自程门,视程颐如圣人的洛学弟子如何肯善罢甘休。至此,苏程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只是不曾想后来竟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洛蜀党争」。(苏轼、苏辙兄弟为四川人,程颐、程颢兄弟为洛阳人,「洛蜀党争」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