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诚晚年谈淞沪会战失利:大战略没错,奈何老蒋不会用人

2024-07-23历史

文字 | 阿龙

排版:阿龙

说起淞沪会战,大家总会想起 1937 年 8 月打响的那场特别惨烈的战斗。

日本从海上登陆,让国军毫无防备,经过三个月的激烈战斗,最后国军全面撤退。这抗战的第一场仗,打得特别惨,可还是败了。

要说淞沪会战失败的缘由,因为角度有差别,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有人觉得淞沪会战从根儿上就是错的,压根就不该打。

也有人觉得淞沪会战是该打的,只是地点选错了,应当把决战的地方定在上海至南京这一带。

也有人觉得淞沪会战的失败,是老蒋决策出错导致的。

每个人的看法都有点道理,可都不怎么全面,要我说,关于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当事人最能说清楚。今天,咱们就根据日记,谈谈陈诚眼里的淞沪会战。

【1、陈诚的发家史】

陈诚出生于 1898 年,毕业于保定军校,跟老蒋是老乡。

对于陈诚的发迹历程,存在这么一种讲法。

1924 年,黄埔军校刚开办没多久,陈诚去应聘了副教员的岗位。

有一天夜里,老蒋突然来了兴致,打算去视察一下宿舍。

走到宿舍区一瞧,别的房间全黑着,就陈诚那屋有一盏烛光亮着。

老蒋气坏了,这小伙大晚上不睡觉,能在干啥坏事!他立刻走进房间,接着就愣住了,原来陈诚在烛光下熬夜读书呢。

至于他读的书,那是孙中山先生写的【三民主义】。

熟悉老蒋的人都清楚,他特别崇拜孙中山先生。瞧见陈诚在读【三民主义】,马上就有了兴致,凑过去跟他聊,交流一番后,才发现他俩是同乡。

就这样,陈诚的官途那是一帆风顺,没过多长时间,就晋升到中央军高级将领的行列里了,变成了老蒋的得力助手。

说起这个故事,简直跟童话似的,到底真不真还不好说。

关于陈诚的发迹历程,实际上有个更可信的讲法,那就是「三炮起家」。

1925 年去东征陈炯明的时候,敌人进攻得特别猛,老蒋为了给大伙鼓劲儿,亲自跑到战场监督指挥。他观察完敌人的情况后,就让炮兵用炮火覆盖,最后,这活儿交给了炮兵连长陈诚。

只见他沉着冷静,连着放了三炮,炮炮精准,全在敌军的中心炸开了花,把对方打得屁滚尿流。

就因为这件事,陈诚被老蒋给注意到了。

交流了一番,这才晓得陈诚跟自己是老乡,于是就更有惜才的念头了。

没过多长时间,陈诚的官运就特别好。而且他挺聪明,当上位没多长时间,就着手在部队里运作,过了几年,土木系在国军中已经有了些名气。

1937 年夏天的时候,陈诚都当上军政部次长了,还在庐山组织暑假训练团。

8 月中旬的时候,淞沪会战开始了,蒋介石把陈诚叫回了南京。

到了这会儿,让全世界都轰动的淞沪会战,正式开始了。

【2、大战略没错,人事出了问题】

见到陈诚以后,老蒋马上着手安排,让从华北调兵过来,跟日军在上海决一死战。

战斗开始之前,老蒋一直没法下定决心,就问陈诚:「上海究竟能不能打?」

陈诚马上说道:「这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打的问题,要是不打就把上海让出去,咱们还怎么生存?」

陈诚觉得,当下华北情况危急得很,如果彻底被敌人占了,敌人肯定会顺着平汉线从北往南打,直接冲着武汉来。要是武汉也沦陷了,咱们的大后方就没了,整个国家会被日军分成两半,头和尾都顾不上,到那时候,局面可就真糟糕了。

不得不讲,陈诚的眼光那是相当厉害,然而他跟老蒋都把敌人的兵力给分析错啦。

在他们俩眼里,日军能够动员起来的师团,顶多也就 13 个。除去朝鲜半岛、宝岛以及本土的那些师团,日军要是想攻打上海,那就得从华北调兵过来。

这么一弄,不光华北这边压力一下子小了好多,而且还能让敌人的进攻路线,从北边往南边改成东边往西边。

到那时候,自己完全能够凭借华夏腹地的广阔纵深,跟日军展开拉锯战。一旦进入战略相持的阶段,自己凭借主场的有利条件,把日军拖垮,那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

就这一点来讲,淞沪会战那绝对是必须要打的仗,从大战略的角度而言,完全没毛病。

但让他们没料到的是,这时候的日本已然全民皆兵。淞沪会战一打响,日军没从华北调兵,而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直接在本土扩编了两个师团,全都通过海陆运到上海,加入战斗。

这么一弄,老蒋的调虎离山这一招,算是完全白费了。

好在日军高层决策乱糟糟的,没在一开始就打通平汉线,让武汉有了反应的时间,这才促成了后来能改变整个中国战局的武汉会战。

当然啦,这些都是后面的事儿了。

商量完以后,陈诚没回住处,直接就飞到南翔找张治中商量办法去了。

见面以后,陈诚直截了当地问:「这场仗,你打算咋打?」

张治中觉得,攻打敌人的两边,使对方顾头顾不了尾。

但陈诚并不认可这种战法,他觉得,当下上海的日军数量不多,首要任务是得趁着日军增援还没到,把兵力集中起来,攻打日军的主力,将敌人给截成两段,分别包围起来,随后统统消灭。

最后,张治中听取了陈诚的想法。

然而他犯了个要命的错,想用闪电战截断日军再围起来消灭,这就得一次性派出好多军队。可张治中没这么干,采用了添油战术,结果没在短时间里把日军围歼掉,让他们有了缓气的机会,最后等到了援军。

8 月 23 号,好多日军在小川沙、狮子林那儿登陆了。

国军虽说准备了好多处江防,可守军数量少,到处都薄弱。在敌人全方位的海空打击之下,很快就垮掉了。到这时候,我军只得从进攻转为防守,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听到这个消息,老蒋一下慌了神,赶紧去问陈诚,到底要不要撤兵。

陈诚觉得,淞沪会战从战略上讲对咱们很不利,可从政略上讲又必须得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持久战的目标。而且,这时候日军就海空有优势,陆军根本没法行动,长远来看,对咱们还是有好处的。

最后,老蒋听了陈诚的想法。

但谁能想到呢,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人事调动居然出了大岔子。

就因为这个大问题,陆军的优势全没了,淞沪会战最后国军惨败收场。

【3、委屈的张治中】

8 月 22 号,老蒋一声不吭没告诉张治中,就把上海的指挥权给分成了两半,让陈诚当了第 15 集团军总司令,而张治中接着领导由京沪警备司令部改编来的第 9 集团军。

当天夜里,陈诚打算找张治中商量办法,可由于通讯不太顺畅,到底还是没联系上。

对此,张治中啥都不知道。23 日上午,他从太仓跑到嘉定,去见第 18 军军长罗卓英,结果却被对方质问:「张总司令咋跑到我这儿来了?」

面对质疑,张治中一脸懵。仔细一打听,这才晓得蕰藻浜以北划到 15 集团军那边去了,归陈诚管。

「这么重要的事儿,咋我就不知道呢?」

听到这消息,张治中火冒三丈,立马跑到苏州,找第三战区副总司令顾祝同问个究竟。

正巧,这时候老蒋打电话来,知道张治中在苏州,气坏了,质问他为啥不守在前边。

张治中很不爽地回答:「罗卓英归我指挥,我当然得去瞅瞅,我哪知道他已经划给陈诚指挥啦!」

可老蒋还是不肯罢休,张治中发火了,直接反驳说:「我去苏州跟顾祝同商量事情,始终在前线,蒋委员长到底想让我咋样?」

就整个事儿来看,张治中着实是挺委屈的。

熟悉老蒋的人都清楚,他有个不好的习惯,打仗的时候爱越级指挥,而且也不跟上面说一声,老是把总指挥弄得很被动。

原本啊,总指挥把整个作战计划都定好了,可一调兵却发觉,部队被老蒋给调走啦。这就让原先定好的计划没法施行,最后作战也就失败了。

这次的淞沪会战就是这样,一场仗,老蒋居然任命了两个总指挥。

任命就任命呗,居然还不通知周全。陈诚这人也真够犟的,就因为通讯断了,干脆就不通知了。这么重要的事,哪怕通讯彻底断了,也该派个传令兵跑着去通知啊。

然而老蒋跟陈诚都没这么干,致使张治中指挥的时候彻底陷入了被动。

经历了这件事,张治中完全心凉透了,直接就提出辞职,啥也不管了。

而这事儿,不过是国军组织混乱的一个典型表现,实际上,类似张治中这种情况,在整个淞沪战场几乎到处都是。

比如说,淞沪会战中国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第三战区总司令冯玉祥。

不过他是地方军出身,指挥中央军根本不熟练,就是个花架子。真正的指挥权在陈诚那,可他职务低,指挥军队的时候,到处被冯玉祥牵制。

这就是为啥,陈诚到了晚年回忆起来,把淞沪会战失败的缘由,怪到老蒋不会用人上头。

都说用人就别怀疑,怀疑就别用人,可蒋介石倒好,用人使劲怀疑,怀疑的人还使劲用。

不光这样,还使得他们相互制约,谁都没法发挥出最强的能力,这在战场上,那可是相当要命的。

不得不说,老蒋耍手段的本事没人比得过,可要说打仗,他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