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介石的二当家,他是国军总司令,新中国唯独不接受此人的投降!

2024-01-23历史

他曾经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担任过国军总司令,日本投降后更是被委派为中国方面的受降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才」,新中国却坚决拒绝了他的投降。

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曾试图加入我党,但我党却对他持否定态度。我党虽然成功收服了大量国民党人士,但却为何对他的投降如此坚决拒绝呢?

他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我党对他如此厌恶?

何应钦,一位被我党视为敌人的国民党高官,曾是蒋介石的「二当家」。他们早在日本留学时期便成为校友,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何应钦加入了同盟会,一边与成员探讨救国之策,一边在日学习军事理论知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爆发,何应钦积极参与,并在军队中锤炼成长。随着蒋介石的加入,两人的关系愈发密切。

1924年,何应钦担任孙中山元帅府的参谋,并调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从此成为蒋介石的亲信。

老蒋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他慧眼识珠地将何应钦调至身边,目标明确,就是要让他担任自己的副手。在蒋介石的鼎力支持下,何应钦在黄埔军校站稳脚跟,凭借多年友情和卓越才能,迅速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干将。

在军校内,何应钦广受赞誉,被尊称为「大管家」,甚至有「何婆婆」的外号。国民革命军成立后,何应钦凭借出色的才能,直接被任命为第一军的师长,充分显示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担任师长后,何应钦成功平定了刘杨的叛乱,以及两次征服陈炯明的战争,表现出色,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率领三千士兵对抗陈炯明的两万大军,竟然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

何应钦与蒋介石有着多年的交情,他在战场上表现卓越,为北伐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蒋介石非常赞赏他的表现,并对他给予绝对的信任,就像对待亲兄弟一样。

然而,何应钦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人,他坚信"利益至上"的原则,曾经背叛过蒋介石两次,这让他的上级感到非常失望。

第一次背叛发生在1927年,蒋介石刚刚掌握重要权力,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引起了社会人士和国民党内官员的不满。

在1922年到1924年期间,孙中山先生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后,对自己的救国政策进行了修改,提出了「联合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并成功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6年,北伐战争盛大开幕,何应钦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因此深得蒋介石的信任,被他誉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接下来的一年里,北伐战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南方反动军阀势力基本被摧毁。在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已经辞世,蒋介石一人独揽国民党的大权,于是他开始憧憬起统一全中国的梦想。

对于蒋介石来说,共产党无疑是他执政全中国最大的对手,因此他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清共」行动,亲手摧毁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导致大量我党优秀人士遇害。

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孙中山「联共」思想的破坏,也遭到了国民党内一些资深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对孙中山先生革命成果的背叛。

蒋介石在政斗中败给了汪精卫,后者撤退到武汉五蒋分庭抗礼。汪精卫对蒋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将其定性为「叛党叛国」,并开除了他的党籍。

党内反对声此起彼伏,甚至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军阀和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联合反对,逼迫蒋下野。作为蒋最信任的手下,何应钦手握军队,有实力给予帮助。

但他认为反蒋的声音太大,无法与其抗衡,于是选择了背叛,默默看着军阀和党内高官针对蒋。何应钦的态度让蒋心寒,多年后他仍无法释怀,愤愤不平地说:「哪怕当时何应钦站起来说一句话,我也不会走。」

蒋从不认输,尽管被逼下野,不久后他便再次登上了权力的顶峰,这使何应钦感到慌张。

何应钦对蒋介石的复出感到意外,他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于是向蒋介石道歉并哭诉自己的情况。尽管蒋介石对何应钦的话有所保留,但他并未惩罚他,因为他珍视两人的长久友谊,并且承认何应钦在军事上的才能。

然而,蒋介石还是错误地认为何应钦会忠心于他。最终,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中国东北大片土地丢失,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人决定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接受抗日。

在软禁蒋介石期间,关于是否对他进行处决产生了分歧。有些人认为,国民党在蒋介石上台后变得不再为人民服务,加上他对日军的不抵抗政策,使这些人认为蒋介石不能继续留在世上,否则会对中国的抗日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张学良还是决定保留蒋介石的生命,除了他与蒋介石、宋美龄等人之间的私人交情以外,中国共产党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西安事变爆发之前,张学良和杨虎城曾经与中国共产党有过联系。对于蒋介石这个人,毛泽东主席认为不能杀掉他,因为那样必定会导致内战。

如今正是抗日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因此,张学良的真正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

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国民政府内部陷入了混乱。宋美龄等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安全地救出蒋介石。然而,何应钦持有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国民党拥有强大的兵力,没有理由害怕他们。他主张直接出兵逼近西安,对他们的驻地进行轰炸,迫使他们投降。

何应钦的主张在国民党内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毕竟,一旦开火就无法回头,而且蒋介石被杀害的风险也会增加。

尽管许多人试图劝说他改变立场,但何应钦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然而,何应钦提出这个方法并非没有深思熟虑。

他已经成为了国民党内第二号人物,一旦蒋介石出事,他上位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他可能借此机会除掉蒋介石。

何应钦曾因「剿共」立场坚决,能力强而备受蒋介石重用,但蒋介石对何应钦的信任逐渐消失,因为何应钦是执行蒋介石「刽子手」任务的不二人选,对被捕的共产党员进行残酷屠杀,无人能幸免。

尽管蒋介石不再信任何应钦,但他不得不承认何应钦在工作上能为他分担。在全面抗战期间,何应钦也亲率军队出征,但当日本军队侵犯长城地区时,何应钦因其对日军先进装备的恐惧,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

为了维护他在平津地区的势力,何应钦决定让国军撤离长城关口的驻守,从而保护北平和天津。实际上,蒋介石也不想与日军关系过于紧张,何应钦自然明白他的考虑,因此他打算寻找合适的机会与日本人进行和谈。

日本人自命不凡,认为征服中国是迟早的事,所以拒绝合作,直接派兵进攻北平和天津。看到日本的进攻,何应钦突然变得软弱,准备放弃平津,幸好参谋长提醒他,如果放弃平津无法向蒋介石交差。

于是,何应钦派出了作战处的长官与日军谈判,怕日本人得寸进尺,提出无法满足的条件,所以特意向蒋介石请示。

蒋认为只要和谈成功就行。这件事何应钦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国民党对日军的妥协投降,他代表国民党谈判,肯定会背上「卖国贼」的名声。

但蒋介石安慰他这是为了大局考虑,一个人的名声受损不算什么。

何应钦为了完成蒋介石交给他的任务,又不想背上"卖国贼"的罪名,他决定利用他的部下熊斌替他"背锅"。他以职位不对等为由,没有直接参与谈判,而是让熊斌全权代表他。

日本的谈判对象是关东军参谋副长,少将军衔。何应钦的这一决定体现了他的精明和机智,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又避免了负面影响。

国军上将何应钦和对方谈判时,由于军衔不对等,于是派出了手下的熊斌代表。熊斌清楚上级的意图,但他作为手下,没有拒绝的权力,而且如果此事办成了,升官加薪指日可待。

谈判后,双方签订了【塘沽停战协议】,看起来双方都很满意。何应钦甚至还设宴邀请代理岗村宁次等人,甚至说出双方是「朋友」这样的话。

由于签订了这个协议,我国对不少地区再次丧失主权,也承认了日军占领热河的合法性。尽管何应钦曾背叛过他,但老蒋还是愿意重用这个人才,因为他知道何应钦的才华。

日本与国民党签协议,对中国野心却没停歇。尽管蒋介石不积极抗日,但仍有国军将领怀抱家国大义,带领士兵持续抵抗日军。

八路军始终坚定抗日立场,与国军将领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经过全民族人民的殊死抵抗,我们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对投降之事十分重视,蒋介石指派何应钦前往日本参加受降仪式。按照投降流程,日本需要签订投降书并交给中国,由我方代表接受。

然而,何应钦在受降仪式上的表现却引来了大量中国人的谩骂。这是为什么呢?

在受降仪式上,岗村宁次代表日本签署了投降书,然后将投降书交给了助手小林浅三郎,让他转交给中国代表何应钦。

然而,小林浅三郎在递交投降书时,微微低下了头,还没有鞠躬,何应钦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直接弯腰向前,接过了投降书。

照片中的何应钦腰比日本人还要弯,美国代表在一旁嗤之以鼻。作为战胜国,我们应该挺直腰板,理直气壮地提出要求,比如为了让日本充分展示投降的诚意,应该由岗村宁次亲自将投降书交给中国代表,而不是通过助手转交。

何应钦在战场上被日本人吓得瑟瑟发抖,甚至在投降仪式上都直不起腰,他的这种软弱使得我们即使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难以赢得对方的尊敬。

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几乎没有任何值得我党原谅的地方。他曾经坚决主张「剿共」,杀害了我党大量有志青年和优秀党员,双手沾满了党员的鲜血。

在对外政策上,他妥协于日本,甘愿成为「卖国贼」,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于他的个人品质,虽然历史上的评价不佳,但蒋介石并未亏待他,反而多次提拔他,使他坐上了副手的位置。

然而,当蒋介石出现衰弱的时候,何应钦毫无犹豫地在他背后下手。我党早就看透了何应钦的真实面目,尽管他选择投降,但我们也不能排除他在将来为了私利再次出卖我们的可能性,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