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1年肖永银到朝鲜参战,进展不顺,彭德怀:刘伯承不是擅长战术吗

2023-12-16历史

51年肖永银到朝鲜参战,进展不顺,彭德怀:刘伯承不是擅长战术吗

在肖永银的内心深处,他对个人得失持非常淡定的态度。然而,有一件事情却是他特别关心的,那就是军队士兵们的贡献,尤其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在一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向肖永银提到抗美援朝战争时,肖永银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最终抬起头说:

「我作为军长,代表着整个十二军,我要为他们说句话。在上甘岭,十二军的4500名战士用鲜血铺就了胜利的道路,请你们铭记这些逝去的生命!」

王近山:等战斗结束再议论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在安徽蒙城组建,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而王近山则被委任为首任军长兼政治委员。

对了解王近山的人来说,都了解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果敢,以勇攀险阻、敢打硬仗而著称。即便毛主席都曾评价:

「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得啊……别人说你是‘王疯子’,我看那不是疯,那是革命的英雄主义!你这一仗,把那位胡宗南打得可快要发疯了啊……太岳有个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够抓住战机打出色的仗!」

在王近山的领导下,第十二军顺应他的勇猛作战风格,成为刘邓领导下的精锐部队,与刘邓的大军一同参与渡江战役和四川进军,共同协助其他部队解放了重庆,接着参与了成都战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朝鲜,将战火延烧至我国东北的安东,频繁派遣战机轰炸安东,导致大量平民伤亡。毛主席领导下的党中央作出艰难决策,决定抗美援朝,捍卫家园。

在10月,毛主席委任了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领志愿军投入朝鲜战场。

12月,第十二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军长由曾绍山担任,隶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紧接着,第十二军接到任务,从四川动身,前往河北进行整训和改装。在此期间,肖永银等人在南京军事学院接受培训。然而,尽管部队即将出发,肖永银一直未收到入朝参战的指令。为了不被落在队伍后面,他决定亲自向老上级刘伯承请战,将请战报告呈交给刘伯承。肖永银在报告中写道:「刘院长,我们第十二军去抗美援朝,请您批准我前去,学习可以回来再继续。」

考虑到各种因素后,刘伯承在报告上批示:「同意!」

1951年3月下旬,第十二军得到入朝命令,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斗。

在入朝后,第十二军参与了第五次战役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战况并不顺利,尤其是在第二阶段的战斗中,第31师91团被敌军包围在三八线以南近100公里的地方,局势非常危险。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第91团表现出机智和勇敢,成功地突围并胜利归来。

由于战况不利,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感到十分愤怒,高声喊道:「人家是权威,我们成了丘八,你们不是刘伯承带出来的吗?刘伯承不是强调战术吗?为什么不执行呢?」

这番话如翅膀一般传遍了整个第十二军。由于战局不顺,士气本就旺盛的官兵们听到彭德怀的训斥后更加激愤,纷纷表示:「就算我们手被捆起来,也要打!」

第十二军的士气被点燃,正符合彭德怀司令员的意图。他采用的是激励士气的策略,充分了解在军队中大多数是血性汉子,而他的激将法屡试不爽,正如梁大牙(梁兴初)当时也是被激励而奋发。

随后,彭德怀在志愿军总部召开了作战会议。

会上,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怒气冲冲地指责彭德怀:「这是什么打法?什么指导思想?这样下去,我们还有多少人支撑不住?」

不久之后,第十二军联名撰写了一份五千字的电文,寄到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各兵种等处,表达了他们的作战意愿。

看到这一情况,彭德怀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嘿嘿一笑。显然,事情的发展正是他所期望的。面对第十二军副军长肖永银时,彭德怀笑着说:「你们十二军的火气不小啊!」

在后续的交战中,第十二军的勇士们将内心的怒火迸发在敌人身上,一仗比一仗打得漂亮,继续书写了第十二军辉煌的战史。

1952年初,秦基伟奉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率领第十五军的官兵接替第二十六军,在「铁三角」地区承担正面防御任务。

在调兵遣将的时候,彭德怀强调:

「五圣山是朝鲜的中线门户,一旦失守,我们将不得不后撤200公里,失去有利防御地形。谁失去了五圣山,谁就必须对朝鲜历史负起责任。」

随后,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总司令范佛里特,于8月三次亲自前往鸡雄山考察,并将五圣山选定为「摊牌作战」计划的目标地。

10月14日,范佛里特调动了超过6万人的兵力、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出动了3000多架次飞机,对志愿军第十五军分布在上甘岭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展开猛攻,每天投下数十万发炮弹和上百吨炸弹。

在军长秦基伟的指挥下,志愿军第十五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多次失守又奋起反击。在给予对方重创的同时,第十五军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战况告急之际,秦基伟于10月23日向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汇报前线情况。然而,以往勇猛、敢打硬仗的王近山将军,在看到战报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果断,而是通过电话向秦基伟提出了「撤」和「打」两种方案,留给秦基伟自行选择。

在经过两天的深思熟虑后,秦基伟于25日在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会上,鉴于当前战局,有人建议撤退,但秦基伟坚定表示:

「上甘岭战斗必须坚持下去,我们要比美国人更加坚韧、凶猛,这是朝鲜战场整体大局所需。我们必须坚决打下去,一直到最终胜利。目前,整个朝鲜的战局都聚焦在上甘岭,这是第十五军的光荣时刻。我们已经展现了坚韧的战斗作风,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敌人无法比拟我们的坚韧。上甘岭战胜了,将会大大打击美国军队的士气。」

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也通过电话向秦基伟询问:「对于这场战役的发展,你有何考虑?」

在电话中,秦基伟向邓华代司令员简要汇报了战况。最后,秦基伟坚定地表示:「暂时停止反击,将前沿部队撤入坑道,通过小分队的活动与敌人周旋,将其制住,抓住敌人的牛鼻子。同时,调整作战布局,整顿部队,研究战术,紧急准备进行决定性的反击。」

对于秦基伟的意见,邓华表示支持。电话挂断后,秦基伟立即着手部署,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守备部队全部退守至坑道内,展开坚决的防守。

在上甘岭的紧要关头,新兵力被投入与敌军决战,对志愿军的阵地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第三兵团指挥部在考虑调动可用部队时,最终选择了第十二军。

第十二军在此时刚刚完成一年的金城防御,准备休整。值得注意的是,志愿军后期在坑道作战方面的经验,源自第十二军在金城防御中的创新,这经验后来被推广至整个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部队。

尽管第十二军刚刚完成防御并准备休整,但由于紧急的作战需求,第三兵团副政委杜义德不得不致电肖永银,希望第十二军能尽快参与战斗。

接到电话后,第十二军代军长肖永银和副政委李震赶到第三兵团指挥所。在见到肖永银和李震后,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急切地说:「你们上,把十五军接替下来!」

肖永银和李震相互对视一眼,感到很为难。问题并非是第十二军刚刚从金城下来就不能参与战斗,而是涉及到部队上去后军事指挥权归属的问题。

肖永银和李震都明白,在战斗中,部队的指挥必须是统一协调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指挥混乱,将给部队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与李震交流了意见后,肖永银向杜义德提出:「我们提供部队,但不参与指挥。」杜义德点头表示同意:「这样也好。」由于前方战局急切,王近山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哪来那么多事!你们按这个弄,先打仗,打完仗再说!」

对于王近山的话,肖永银没有反驳,只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王司令,我认为,十二军由十五军指挥,既能打好仗,又能保持团结,这样处理更好。」王近山看着肖永银,思考了一下,说:「好吧,好吧,就按你们的意见,31师交由十五军指挥。」

于是,在王近山和肖永银的命令下,第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率领部队的精锐力量,作为第十五军的预备队,准备参与上甘岭的战斗。同时,李德生迅速前往兵团总部接受任务。

到达兵团指挥部后,王近山亲自向李德生交代了作战任务,并要求他将战况直接向兵团汇报,同时也要向秦基伟做出报告。

在10月30日和31日,第十五军在秦基伟的领导下组织了13个连队,对597.9高地进行反击,成功夺回了除11号阵地以外的全部阵地。

11月1日,第十二军31师91团接替了第十五军在597.9高地主峰的阵地,换防任务顺利完成。次日,敌军对志愿军阵地展开猛烈轰炸,投下了超过10万发炮弹,并调动了百余架飞机进行两个多小时的轮番狂轰滥炸。硝烟弥漫,地面工事几乎被摧毁殆尽。

炮火刚刚停歇,敌军地面部队如潮水般涌至。在纵深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志愿军第91团灵活运用金城防御依托坑道的经验,与敌军激战七小时,成功击退了敌军20余次的冲击。

这场战斗中,志愿军歼敌1500余人,炮兵击毁了3辆敌坦克,击落了4架敌机。第91团坚决守住了阵地,展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

与此同时,守卫在9号阵地的志愿军战士利用弹坑、岩缝和残存工事,以微弱的代价轻伤3人,成功重创了敌军。这场战斗中,志愿军歼敌400余人,以少胜多、小兵群作战的范例受到了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嘉奖。

这场战斗被【人民日报】以【志愿军某部在上甘岭创光辉战例】为题宣扬,英雄的战斗事迹让他们的光荣形象深深印在祖国人民心中。

经过四天的激战,第十二军31师91团与友邻部队紧密协同,成功打败了美31团、空降187团、南朝鲜军30和31团等4个团的104次冲击,造成近5000名敌军死伤和俘虏。志愿军牢牢地掌握住了接防的阵地,寸土未丢。11月5日,第31师获得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通令嘉奖。在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亲自视察金化后,美联社于6日发布消息称「到现在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被打败了」。

兵团司令部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部署了对敌反击的战略,「第十五军45师撤离阵地到后方整补;第十二军集中兵力对537.7高地北山实施反击,彻底粉碎敌攻势,夺取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接到命令后,上甘岭的志愿军迅速制定了战斗计划,并向兵团指挥部和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报告。

11月10日,第31师第92团突击队巧妙地利用黑夜掩护,悄然移动至537.7高地北山,躲藏于友邻部队坚守的坑道内和前沿的岩石下,为即将展开的反击作战做好了周密准备。

11月11日,第31师第92团在志愿军炮火的掩护下,与第93团协同作战,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争夺。在多次反复激战之后,志愿军第31师凭借大量杀伤敌军,逐渐巩固了阵地。

战斗持续至11月25日,历时近半个月,第十二军在537.7高地北山取得了显著胜利,歼灭敌军7000余人,成功恢复和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从根本上击溃了敌军的战术进攻,标志着上甘岭战役的圆满结束。

在上甘岭战役中,第十二军的40个参战单位和近千名个人表现出色,被授予了光荣称号。战斗中涌现了6名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胡修道以及2名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5名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以及4名特等功臣,41名一等功臣,16个战斗集体获得二等功以上的荣誉。

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不得不承认上甘岭战役的失败:「这次战争是最为血腥、时间最长的一场战斗,给联合国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战后的11月28日,兵团发布命令,第十二军将阵地移交给第十五军。随后,李德生率领第31师撤离上甘岭,进行休整,成功完成了兵团交付的上甘岭作战任务,令敌军对上甘岭深感「伤心岭」。

根据资料显示,第十二军第31师作为上甘岭最前线的主力,在一个月的厮杀中,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斗。整个战斗过程中,超过4500名第十二军的勇士们将鲜血洒在上甘岭的土地上,使得对于第十二军士兵在上甘岭的英勇表现,特别是那些烈士们的付出,肖永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敬意和怀念。

1952年12月,第十二军移驻元山西北,负责保卫朝鲜东海岸;后来,该军还积极参与了1953年春季的反登陆作战。

战后,第十二军并未立即回国,而是本着国际主义精神,协助朝鲜人民进行家园重建。直至1954年4月,第十二军才离开朝鲜,回到祖国怀抱。

在一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访谈中,肖永银曾默然片刻后抬头说:「我作为军长,代表第十二军,要为他们说句话。上甘岭上,十二军4500名战士的鲜血洒下,请你们留下一段记忆!」

肖永银所说的「留下一段记忆」即是指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中,永久纪念第十二军的事迹,让这4500名战士的牺牲不白费。

1958年10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大楼动工兴建;1959年3月12日,經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毛主席批准后,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次年7月,博物馆完工,10月举办了内部预展。

1960年8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对外正式开放。

「抗美援朝战争馆」曾多次调整改陈陈列,位于军事博物馆原展览大楼东四楼展厅,展览面积1300平方米,展品720余件,包括文物456件,照片238张,表格9个,作战图9张,油画6幅,硅胶人、雕塑共4个。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抗美援朝内容中,军事斗争是主线,全面展示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全过程,包括「决策出兵」、「运动歼敌」、「边打边谈」、「胜利归国」等四个单元。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停战谈判、人民支援、中朝友谊等方面内容都贯穿于战斗的始终。

展品中包括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战争中使用的物品,杨根思、黄继光等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的遗物,上甘岭带回的弹片嵌满的树干,缴获美军第7师31团的团旗,何孔德的油画【前线】、高泉的油画【决策出兵】、孙立新的油画【激战松骨峰】、张庆涛的油画【杨根思】等,观众在观展过程中不仅感慨万千,更加激荡心灵。

2002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荣获中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奖。

2010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重新向观众开放;2017年12月,该博物馆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名单。

这是国家和人民对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保卫家园而献出生命的英勇将士们所付出的敬意,同时也是对这些英雄的永恒纪念。真诚希望怀揣着深情的朋友们,能够前往参观,向我们参与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