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老蒋能力不行?毛主席点评一针见血,周总理重点讲了两方面

2024-07-23历史

要是问起蒋介石的军事水平咋样,回答估计会是像「微操达人」「机枪阵地往前挪 5 米」「运输大队长」这类的。

这个问题,有人也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过。这两位给出的回答,深刻又精辟得多。

1945 年,毛主席坐的专机到了重庆。他马上要跟老蒋等国民党的代表谈事儿,好多记者早早就等在那儿等着采访。

毛主席以合适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记者,这时候有一位突然发问:

「毛先生,请问您对这次谈判的结果有没有信心呀?对于马上要跟您谈判的蒋先生,您是怎么看的?」

要是回答得不好,说不定就会让一些心思不正的人有抹黑的机会。不过毛主席轻松就把危机给化解了:

谈判都还没开始呢,结果咋样不好讲,不过咱们已经把最坏的情况都想到了。

要说蒋先生,他那个「蒋」字啊,不就是「将」字上面多了个草字头,这不就是草头将军嘛。

大伙一阵哄笑。

谈判桌上的老蒋神情忽明忽暗,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草头将军」这个称呼。

谈判的主动权完全在毛主席和周总理这边,心里不安的老蒋干脆让美国代表出面,给毛主席开出像新疆省长这类优厚的条件,可毛主席一个都没答应。

1957 年,毛主席提出要出版【蒋介石文集】。领导们都很不解,为啥要给头号敌人的文章出书?

毛主席笑着听完大家的议论,等大家都安静了,这才说道,

好多人光晓得他是个大坏蛋,可不清楚他到底坏在啥地方,正因如此,咱们才得把他的著作集出版了。

说起老蒋的作品,最有名的大概得是他的日记。老蒋写日记这习惯保持了 55 年,日记里有国家大事、人事纠纷啥的,当然,生活里那些琐碎小事、儿女情长也有。

老蒋写日记本来是想「吾日三省吾身」,但很显然,啥也没「省」出来:

直到临死前,他都觉得内战输了是因为李宗仁不行、杜聿明不行、廖耀湘不行、「马下儿」(他在日记里对马歇尔的轻蔑称呼)不行……反正自己已经尽力了,不行的全是别人。

老蒋特别恨马歇尔,就因为在当年重庆谈判的时候,马歇尔老是「向着」咱们这边,后来还代表美国不给国民党提供援助。

后来听说马歇尔中风死了,老蒋在日记里直接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那股恨意简直大得没边。

先不说军事方面,老蒋日记里有关「生活」的那部分也挺有趣的。

年轻时候的老蒋,曾是追随孙先生的有志青年,同时也是个在洋场里厮混的花花公子(这一毛病到老了也没改)。

他喜欢美女,老是往美女多的地儿钻,都有老婆了还钻。他的一个小妾就是在那碰到的。每天钻完回来,还得在日记里记上一笔。

看到美女就心动,记大过一回。

大过记了好多回,可就是不改正。

后来老蒋跟宋家的三小姐宋美龄成了夫妻,这老婆厉害得很,老蒋这下老实了,把妾室给休了,以前那些暧昧的对象也都断了。

就这么老实了十多年,有一天宋美龄突然察觉,她的「达令」居然还跟年轻貌美的女秘书暗送秋波?!

这女秘书是老蒋前不久招来的,她起初没太在意,毕竟老蒋都「老实」好些年了。但那天她回家取东西,竟瞅见老蒋跟女秘书在干不光彩的事儿……

那对男女压根没瞅见她。宋美龄跟大姐宋霭龄哭着念叨了好长时间,到最后还是决定私底下跟那女秘书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女秘书并非自己愿意跟着老蒋,没说几句就跟宋美龄谈妥了,拿着宋美龄给的一大笔路费去了美国,此后跟老蒋再也没有碰面。

宋美龄没费一兵一卒就把情敌给解决掉了,就剩老蒋在那郁闷着呢。

从这些「著作」就能知道,先不说私德,老蒋总是把「反思」挂嘴边,可实际上根本不懂得反思,而且还特别记仇。

对于老蒋这个人,周总理在军事方面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1936 年,有个美国记者叫埃德加·斯诺,他在采访周总理的时候,问了这么个问题,

「站在军人的立场,您怎么看待蒋介石?」

周总理琢磨了一会儿,直截了当地说

「不太好。单说从战略家的视角来看,还算行,可要是从战术家的层面来讲,那就是个门外汉。」

虽说那时候两党处于敌对状态,不过周总理的这个评价倒是挺客观公正的。

老蒋真算得上是「还算不错」的战略家。在北伐战争的时候,面对那些实力不太强的各路军阀,老蒋不是靠武力一路硬压,而是尽可能地去拉拢、搞分化。

当时像川军、黔军这些,就是个典型,老蒋跟他们达成了合作,让他们去牵制云南、湖北的部队,而他自己领着中央军赶紧往北去。

对于实力挺强的北洋军阀,老蒋定下了严密又有条理的外交原则:

集中力量,先在湖北、湖南两省把吴佩孚打败,然后跟在旁边的孙传芳谈判,尽量让他放松警惕;

对于张作霖,老蒋琢磨着他会在一边瞧热闹,就决定不管他。结果呢,张作霖确实啥也没做。

凭借这样的战略,老蒋在 3 年里就让国家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达到了他的目标。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战略家,老蒋的确行。

不过后来在中原大战的时候,老蒋就露马脚了,所以也就只能算「还可以」。

再瞅瞅战术这块儿,那真是惨得没法看了。

还是在北伐战争的时候,1926 年,北伐军原本想着尽快把武汉三镇拿下来,前两个攻打挺顺利,但是到了武昌城就不行啦:

这的城墙特别高,可北伐军就只有短梯子,而且还是从老百姓家里找来的。别的攻城装备也都特别差劲,根本没法完成这样的攻城活儿。

李宗仁努力了好久也没攻下来,最后老蒋跑到前线指挥,要求必须两天内把这儿拿下。将士们原以为他有啥好办法,谁知道老蒋就说了一句「先爬上城墙的重重有赏!」

看来老蒋压根儿就没打算在攻城器械上动脑筋。说不定他觉得被高额悬赏刺激起斗志的士兵啥都能干呢。

最后将士们两天内没把城攻下来,这其实也没啥可意外的。

老蒋有过不少特别奇葩的举动,让部下们难受得不行。可他自己还一点都没察觉,部下要是不想听他的命令,他就揪着人家耳朵强迫人家听。

解放战争那会,杜聿明心里明白蒋校长的能耐,为防接到莫名其妙的命令,就让手下把电台都给砸喽。

真没想到啊,蒋校长居然派了一架专机到战场,把手令空投给了杜聿明。杜聿明没办法,只能服从,最后进了功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