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胡宗南怎么当司令?12.5:1的战局输了,差点成了「地下党」

2024-08-09历史

25万人打2万人,反而被打的损兵折将,被台湾「监察院」的46位「监察委员」联名弹劾。

1947年3月份,陕北以及山东受到了国民党军的重点打击,包括当时中共中央所在的延安也被胡宗南率领的25万大军攻占。对于国民党军来讲,看似胜利的水面下潜伏着灭顶的灾难,因为胡宗南率领的25万大军很快就在陕北陷入了的「沼泽」之中。

当时攻占陕北的国民党军由胡宗南指挥,由34个旅组成,兵力多达25万人。虽然延安被攻占使得局面异常严峻,但最后 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仅依靠2万人的兵力就挽回了败局,打得胡宗南连连败退,不仅把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延安搞丢了,而且还把25万大军输的干干净净。

12.5:1的战局就这样输了,任谁都无法相信这样的结果,所以导致很多人怀疑胡宗南是不是地下党派来潜伏在国民党军中的卧底。 在1950年5月份的时候,「监察院」的46位「监察委员」联名弹劾胡宗南,称其是统领将才最多、所接受任务最重的人,但也是延误军事最严重的人。

在接到弹劾之后,当时正担任「行政院」院长的陈诚并没有直接去处理这件事,而是旁敲侧击蒋介石的想法。陈诚与胡宗南的关系一向不好,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如果陈诚直接处理这件事,必然会让人觉得他是在公报私仇。 在蒋介石透露出无意处置胡宗南时,陈诚便的直接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国防部」处理。

为了 让胡宗南不被弹劾的事情影响,他的部下与朋友都在私下活动,108个「立法委员」联名上书,不停提到胡宗南的劳苦功高,在这群人的努力之下,这件事终于是归于平静,而胡宗南最终也没有被弹劾成功。 尽管如此,胡宗南打败战的结局无法逆转,很多人都开始怀疑胡宗南的军事能力。

刚愎自用,毁了亲自带领的队伍

能够统领34个旅的将领实力应该不差,可是在陕北战役中多次将到嘴的肥肉放走了,甚至把自己的队伍反过来送到陕北解放军的口中。比如青化砭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的第4天,陕北解放军就已经在青化砭设好了埋伏,而胡宗南率领的整编31旅是在战役开始的前一天抵达。 当时整编31旅副旅长周贵昌还没抵达目的地就已经发现了解放军的埋伏,随即就向胡宗南致电并请求改道。

要不说胡宗南明明只有师长的水准,却偏偏霸占着集体团军司令的职位。 在接收到周贵昌的电告之后,胡宗南不仅没有引起重视,反而斥责周贵昌率领的整编31旅是贪生怕死之辈。随后便下迅速占领青化砭的死命令,否则就要违抗命令及临阵退缩来定罪。 既然上面领导都这么说了,整31旅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青化砭方向前进。在胡宗南勒令整编31旅前进的时候,这支队伍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被歼只是迟早的问题。

认不清局势,错失胜战良机

其实在青化砭战役之后,胡宗南仍然有大把的机会挽回败局。因为在青化砭设下了埋伏,所以解放军主力军的位置就已经暴露了,只要胡宗南抓住机会肯定能挽回局面。 可是胡宗南偏偏不肯认清形势,放弃了朝东北方向进军的机会,反而异常坚定的相信中共中央机关要横渡黄河。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下,胡宗南率领的部队先是向东占据了延长,然后又向北占据了延以及清涧。

而胡宗南认为要横渡黄河的中共中央机关在哪里呢?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央机关已经向着延安 西北方向的瓦窑堡前进了。在前进的途中, 毛泽东还制定了「一天走六十里,十五里一小休,三十里一大休」的行军计划,可见中央机关根本没把这次西进看的太重,反而是像领着亲戚朋友出门旅游一般,也许是早就料到胡宗南不会那么快反应过来。 果然在中央机关离开瓦窑堡的7天后,胡宗南的队伍才着急忙慌地赶到。

兵力调遣不合理,是25万大军失败的关键

胡宗南不仅无法及时地看清形势,而且自身的缺陷也很容易被对手看透,再加上用兵不合理,注定他会在陕北战场失败。 蟠龙是国民党军在陕北的重要物资补给基地,按照道理来讲,国民党军应该派重兵把守,可胡宗南就是不按照常规出牌,少的兵力留下来驻守,大部队却要长途跋涉前往绥德。

驻守在蟠龙基地的只有167旅一个团加旅部直属队,原来驻守该基地的七个半旅却被远调绥德。主力军在前往绥德的路上发现有大股解放军队伍向着蟠龙基地进军,此时 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向北行进了两天之久,发现解放军踪迹后立即向胡宗南进行汇报,可是胡宗南像是没吃过亏一样,依旧我行我素要求队伍北上。等到国民党主力军抵达绥德时,哪里还有解放军主力的影子。

就在国民党主力军抵达绥德的当天,解放军主力就已经在蟠龙基地发起攻击。即便国民党主力军发现解放军踪迹汇报没有引起重视,胡宗南依然有守住蟠龙基地的机会。 当时驻守在蟠龙基地的167旅也在数天前发现了问题,基地周边突然间就出现了解放军队伍,随即也向胡宗南进行了汇报,并明确表示解放军有进攻蟠龙基地的意向。可是在胡宗南看来,这些说词不过是167旅在夸大事实,根本没有任何的回应与措施。

从胡宗南的种种行为来看,解放军占领蟠龙基地,甚至是击败陕北国民党军都是必然结果。 由于兵力划分的不合理以及胡宗南的不重视,解放军轻易地攻破了蟠龙基地的防线,成功抢占国民党军囤积在基地内的物资。 这对于长期活动在陕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来讲,没有物资的生活非常恐怖。

在国民党军连长徐枕的回忆中,失去了蟠龙基地的国民党军陷入了困境, 由于物资被解放军占领,官兵们的食物完全是靠空投,天气热了却没有衣物可以更换,防御寒冷天气的棉衣裹挟着血腥味、汗臭味覆盖在身上,难闻的气味无时无刻不充斥在鼻尖。 脚上穿的鞋子都已经磨烂了,没有鞋子换就只能从死尸身上找鞋子。炎热的天气让疾病蔓延,药品的匮乏让国民党军损失了很多。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央机关先是从延安撤离,然后又以出其不意的打法迅速扑向驻扎在沙家店的国民党整编36师。 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胡宗南始终认为毛泽东已经远离该地区,但实际上毛泽东率领的中央机关活动范围非常小,一直在围瓦窑堡转圈圈,把敌人忽悠的团团转。

解放军一直以瓦窑堡为中心,东西南北一直进行战略调整,其中停留时间最长的瓦窑堡西边的王家湾,共停留了3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中央机关每天都与全国各地的解放军有联系,发出的电报无数次,如果胡宗南能够彻底排查一下,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些电报发出的位置,可胡宗南偏偏就没有发现。

在胡宗南率领的34个旅中, 也有作战能力比较强的战车营。战车虽然是轻型坦克,但也有不少是国民党中少见的重装备。覆盖该战车营的部队本来应该在宜川附近待命,然后再进入并占领延安。但 计划赶不上变化,陕北高原的地形比较特殊,坦克在这样的地势上根本施展不开, 所以即便是火力强大,也没有在宜川战役中派上多大的用场。正是因为如此,宜川战役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导致整个西北战局发生翻天覆地的是宜川战役,当时国民党整编29军参战的有3万余人,结果因为指挥不当导致3万余人陷入重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厮杀后被彻底歼灭。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整个西北战局就出现了完全的逆转。此次战役结束之后,延安收复的时间就越来越近了。

25万兵力在陕北这块土地上本应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却因为胡宗南无法施展出来,而且将34个旅彻底葬送在这块黄土地上。 而25万兵力被仅有2万兵力的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也不怪国民党军的「监察员」们联名弹劾胡宗南,甚至是遭到军事的制裁。

即便是胡宗南最后逃过了被弹劾的下场,此次战役之后也落下了不好的名声。 这种几乎不可能出现的状况出现在胡宗南身上,所以才会引起当时不少国民党军将领的怀疑,认为胡宗南是地下党员中的一员。 其实地下党以及解放军也比较郁闷,明明都已经有机会扳回战役局面,偏偏没有把握住机会。 因此,才会说胡宗南明明只有师长的水准,偏偏要去担任集团军司令,这样玩翻车了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