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低调徐向前∶在河北创造全新军事理论获巨大成功,后半生从来不提

2024-05-08历史

1938年,徐向前受八路军总部委派,秘密来到河北南部,接手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河北南部的游击区,在抗战史中一般称之为冀南根据地。

早在1937年底,129师便已派出部分人马,走出太行山区,向一马平川的河北大平原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然而事与愿违,冀南根据地是四通八达、平川千里之地,非常利于日军快速机动,我129师虽然化整为零,以连为单位开展斗争,但仍然无法稳定地站住脚。

鉴于情况危急,毛主席批准了八路军总部的方案,派129师副师长徐向前亲自到冀南指挥那里的斗争。

谁也没想到,徐向前这次到冀南,居然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一、收拾危局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徐向前出任129师副师长。

有人认为这是委屈了徐向前,以他的本事,当师长也绰绰有余。事实确实如此,但八路军编制有限,只有三个主力师,刘林贺三位师长论资历能力都没得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只能暂时委屈一下徐向前了。

贺龙元帅

这不代表中央没有别的考虑。以徐向前这样的旷世之才,副师长的位子绝对不够发挥的。1938年初冀南根据地遭遇危机时,毛主席第一反应就是派徐向前到冀南收拾局面。

冀南根据地,大致在今河北邢台以东,山东德州以西,河北衡水以南,南到今河南滑县、长垣一带,与现在河北河南区划不大相同。清末和民国时期,现河南省的东北角一部分归河北管辖,而今河北西南角几个县归河南,新中国成立后才改为今天的区划。

当时日军在冀南留的兵力不多,只控制了从邢台到临清、邯郸到临清这两条东西交通线,其余各县只驻留几百或几十名日军,广大的乡村无力进犯。日军收买土匪、恶霸、流氓等杂色人等,把他们收编为伪军,维持其统治。

国民党军一触即溃,留下的残兵败将逃窜到乡下,招兵买马,盘踞一方。

所谓鱼龙混杂,各行其道,正此时冀南之谓也。

当时我党在冀南有地方党组织,他们派人向八路军反映情况,建议迅速派人来建立政权。八路军总部遂决定派出一部分正规军深入冀南,发动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1938年1月,以陈再道、李菁玉为首的路东纵队(路是指平汉铁路),到冀南各县开展斗争。

陈再道是我军一员虎将,当时只率6个连500余人进入冀南,几个月就发展起1万多人的游击部队。

这么快扩大抗日力量,一方面是广大有志之士不甘作亡国奴,共产党来抗日,一呼百应,很多处在中间地带的土匪武装、国民党败残士兵,以及一些地方开明士绅组织的武装,都愿意听从陈再道指挥。

另一方面是陈再道极富军事干部的虎气,非常有个人魅力,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

开国上将陈再道将军

日军得知八路军杀来这样一支骑兵,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招诱双管齐下的方式,不断加大对陈部的围逼。

一些不怎么坚定游杂武装,在日伪军的威逼利诱下开始发生动摇。其中有一个叫葛桂斋的武装头目,就发生了投降日军的恶性事件。

葛桂斋被收编后,陈再道任命他为冀南游击区第五分区司令,此人虽然接受改编,但土匪习气不改。不仅排挤我军派过去的政工干部,还公然违反纪律向日占区贩运粮棉等紧缺物资。矛盾公开后,葛桂斋公然率部投日。

其情况宛似【亮剑】中楚云飞手下营长投降日军一样。陈再道顾不上集结部队,带着十几名骑兵一路追赶,一直赶到龙华以东的一条干涸的河边。葛桂斋留下一部分人阻击陈再道,他自己跑到日军据点投降。陈再道亲自劝说,把这些士兵都劝了回来,但葛桂斋仍然跑到日军那里。日军认为此人反复无常,而且手里也没了部队,将其处决。

二、「青面獠牙」徐向前

冀南各县形势非常危急,光靠陈再道掌握的几百名核心部队,不太好立足。徐向前遂亲率一部分主力再到冀南。

徐向前虽然没到冀南来过,但之前了解了详细资料,所以很快理出两条非常清晰的思路。

第一,抓住主要矛盾,与当地的地头蛇搞好关系,不激化矛盾。

第二,主动找日军打几仗,而且要打得干净利索漂亮,形成镇慑。同时对冀南人民群众也是一种直接的保护,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威信。

之前徐向前在国民党宣传中,一直被有意恶化,说他是「青面獠牙」的恶汉,不好接近,脾气暴躁,动辄杀人放火,活脱脱土匪头子的形象。

这次他来冀南的巨鹿县,当地官员、地主、士绅头面人物都十分害怕,徐向前特意举办了一场见面会,和这些人见了见面,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

徐向前当时由于身体不太好,显得面黄肌瘦,但他说话简明有力,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我党的主张,拿出的抗日办法也非常务实,懂的人一听就明白,能辨别出来这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国民党式将领,而是有想法有头脑的精明之人。

徐向前不惮身份之别,也国民党派驻的县长,乡间的地主,以及一些对我党抱有成见的士绅,都一一握手,亲切地拉近关系。

这样一来,「青面獠牙」的反动宣传就不攻自破了。反而是他带有亲和力的微笑,以及浓郁的山西方言,毫不端架子的质朴作风,马上在冀南各县一传十十传百,徐向前的形象就这么立住了。

但徐向前显然不是一个只做虚功的人。

了解了一线的情况后,他立即组织了一系列战斗,在威县、平乡、临清的主要交通线上发动地日军的袭击。

徐向前很有策略意识。

他一不打处于中间地带的国民党残兵,二不收拾对八路军怀有敌意的土匪游杂武装,专拣鬼子、汉奸和伪军打。

传递的信号非常鲜明,八路军来这里就为了打鬼子。

689团在徐向前亲自指挥下强攻威县县城,在自身付出百余人伤亡的情况下,毙伤日军百余人。

徐向前本来设计的是围城打援,目标绝不止这城中的几百号鬼子。日军派出信使到平乡求援,结果打援部队769团把鬼子信使活捉了,平乡鬼子没来,打援就成了一场空。

徐向前为769团的擅自行动懊恼不已,自责这仗没有安排好。

其实日军那边已经吓得乱了营了。日军之前打国军都是一打就崩,从来没见过主动进攻的中国军队。威县残余鬼子越想越不是味儿,害怕八路军再来,5天后弃城逃回邢台。临清的日军高桥部队害怕八路来袭,也弃城逃往邢台。

徐向前一来,冀南立即形势逆转,各城日军深沟高垒,向北平驻屯军本部搬请救兵。伪军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八路军神威大震,徐向前名头响亮,冀南根据地得以正式建立起来。

徐向前天才般的指挥艺术,还体现在一次打击汉奸武装上。

当时有一股叫「六离会」的会门武装,被一汉奸背地里操纵,伺机杀害我党派出的干部,专门破坏抗日。

徐向前决定毫不留情地予以歼灭。

开战之前,徐向前感到犯了难。

六离会虽然破坏抗日,但打他们还不能像打日本鬼子一样往死里杀。

六离会的六目是汉奸,其余会众很多是不明真相,被汉奸裹挟而来的。打死他们容易,但这样毫无疑问会破会党群关系,老百姓家里死了人,还会拥护八路军吗?

徐向前思量再三,采取了一种古典战法。

古代西方有一种经典的方阵防御的打法,即大队人马列成方阵,用极长极长的矛,搭配盾牌,抵挡对方的冲击,待对方冲击力竭后再予以反击。

现代热兵器战争早就淘汰了这种战法,徐向前只是在黄埔军校学习时从书上了解过,实战中从未用过。

六离会的徒众武器大多是大刀长矛梭标,枪支很少,他们作战时仍习惯于集团冲锋。

徐向前就叫部队,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只防御,不进攻,待六离会冲过来时放一顿枪,将其吓退,但不追杀(真要杀,冲过来时一顿枪就全报销了)。再来再放枪,等他们冲来冲去几个轮次,人都疲了,没力气打了,我军再一齐冲出,将他们大部分生擒活拿。

事后一审讯,立即把六离会中的汉奸头目和伪军联络官抓获,就地处决。六离会就这样星落云散,再不敢和八路军作对了。

三、「人山」理论

徐向前在冀南指挥作战迅速立住了脚,但他并没有停留在三板斧。

冀南是千里大平原,没有山,短时间能站得住,长时间怎么办?日军有机械化部队和骑兵部队,机动速度非常快。我军人多但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没有稳定的立足点,怎么办?

过去我军与国民党军作战,几乎全在山区进行,游击战理论依托的是山地。

敌来我入山,山地可以有效阻滞敌军进攻速度,为我军调整阵形、休养生息提供遮障。

但冀南大平原完全没有这样的条件。

所以很多人都不太支持到冀南平原开展游击战,而是主张缩回太行山。

徐向前认为,冀南虽不利于游击战,但这里是日军南下的咽喉,在这里牵制和打击日军,比在别的地方意义重大的多。

他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一条「人山」理论。

形象地讲,人山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依托,把我党我军的武装力量,化入人民之中,使日军无法捕捉,无法找到,无法消灭。

这从根本上讲,是对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提出新概念容易,实现却难。

徐向前历来不是那种只会喊口号、喊完了让下面人执行的人,他提出了几条实现「人山理论」的措施。

甲、利用村庄,只能作为袭击的掩护,不能作为固守的据点。(笔者理解,不固守,则可减少日军对老百姓的报复性屠杀。这是徐帅不把战争代价转嫁给人民、爱护人民群众的大仁大义。)

乙、组建骑兵支队,但不宜过大,过大即有笨重之累。(笔者理解,这是化整为零、易于隐藏、快速反应。如此,则藏到人民群众之中好藏。)

丙、一般游击队的组织也不应过大,但在许多游击队中必须要有基干游击队,其周围组织成若干小游击队,配合基干游击队作战。

丁、游击队的主力应位于可以四面周转的地区,其根据地或休整场所应多取几个。

戊、组成小的脚踏车(即自行车,敌后武工队的经典骑乘用具)向远距离的行程上活动。

这些是核心的战术原则。

与此同时,徐向前还抓了两个配套的动作。

第一是建立政权,打到哪座县城,就第一时间组织县政权,请刘邓首长派干部来,最多时,129师在冀南掌握了15个县城,邓小平最善于培养干部,他培养出多少,徐向前就要走多少。

这些懂政策会做事又讲方法的干部,经邓小平的引导,再加上徐向前的调教,都迅速在各县扎下根,成为冀南人山的骨干「主峰」。

这与国民党的政权形成了强烈反差,国民党军还没跑,国民党的县政府和县党部先跑,而共产党的县政权都冲在第一线。

第二是团结抗日武装。冀南大大小小抗日武装数百股,有的多达数千,有的只有几百。徐向前定了一个原则,对待大股武装,只要同意抗日,一律可以给一个八路军的名号,但不急于向他们派政工干部,不改编他们的编制,只求他们共同抗日,不要投日,不能当汉奸。

一度很多人不理解,不收编,怎么统一指挥抗日呢?

但是真要让他们去收编,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军根本没有那么多干部,没有那么大精力。

徐向前这样设计的思路,就是让这些杂色武装,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吸引分散日军注意力,把他们变成冀南人山的侧峰,同样起到掩护我军主力大队的作用。

后来有一支冀南青年抗日义勇军团,徐向前给了他们八路军的前置名,但一直没有打散他们的编制。后来该团首领段海洲过不惯苦日子,逃走了,有一部分对他死心踏地的人,也见风倒逃散了,6000多人只剩下1000多人还待在八路军。

徐向前对大家说,虽然略有遗憾,但没有铸成大错,段海洲和他的人马说到底没有投日当汉奸。

大家无不佩服。

后来冀南逐渐形成了坚强的抗日根据地,全面抗战八年间始终没有陷落,冀南军区坚持抗战的理论,就是徐帅创造的「人山」理论。

徐向前根据他在冀南的经验,发表了一篇【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该文发表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主办的机关刊物【群众】上,在国内各界引发强烈反应。

蒋介石看到这篇文章后,怅然若失。同样是黄埔学生,他手下的那些爱将们怎么就没有像徐向前这样的?

至于我们敬爱的徐向前元帅,虽然他创造的理论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低调如斯,后半生从来不拿这个宣传张扬,人品高洁,真是令人佩服之至。#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