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他领导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了经济建设的新阶段。
1986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新的中央领导层发挥作用,邓小平提出所有老领导应在党的「十三大」后完全退出领导岗位。
开国元帅聂荣臻听闻消息马上给中央写信,指出在当时的背景下只有邓小平才能镇得住军队。
于是在1987年的「十三大」上,聂荣臻和其他3位元勋彻底离开了领导岗位,而邓小平一直坚持到1989年才退休,顺利实现了我党向第三代领导核心的过渡。
邓小平成为党和军队新时代领导者,为实现新老交替想在十三大退出岗位
邓小平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从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开始,逐步成为了我党的重要领导人。红军时代他在农村根据地创建中发挥过重要贡献,抗战爆发后作为129师政委和刘伯承形成了十几年的革命搭档。
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又和刘伯承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都成为总前委书记。
可以说,以邓小平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资历,他完全可以成为开国元帅。
但是1955年时,邓小平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在毛主席提议下,他和刘少奇、周恩来都选择了不参加授衔。
1956年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在之后的10年里他协助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其他几位副主席,担负起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重任。
1977年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恢复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在第2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不但成为了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并同其他几位健在的元帅一起带领军队进入了新时期[1]。
1981年在十一届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大家一致公认他才是当时领导我军的最合适人选。
但邓小平第3次复出后,他不断地思考如何将我们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同时还计划着要从体制上解决建国以来一直被忽略的一些重要问题。
1949年始,我国党政干部和军官系统中都没有建立起退休制度,进入80年代后,许多党政军领导人年龄都已经超过80岁。
为此,在1982年的「十二」上邓小平正式提议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2],让一些老同志逐渐从自己的岗位中退下来,并以顾问的身份协助新一代领导人工作。
在当时邓小平也已经78岁高龄,他带头成为中顾委主任,并说服一批老同志离职转入中顾委,所以他也是我国现代干部体制的创建者。
而邓小平成为中央军委主席后,最大的手笔莫过于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事实上,在他复出之后,解放军员额已经由70年代的600多万下降到1983年的423万。
但由于没有健全的退休机制,再加上之前屡次扩军导致的机构膨胀,解放军出现了基层连队不满编,而营以上领导机构却异常臃肿的不正常现象。
为了彻底改变之前裁军一次军官比例上升一次的弊端,邓小平决心把建立军官退休制度和裁军相结合,通过让大量年龄偏大的领导干部退出军队系统,实现解放军内建立正常的新老交替制度。
1985年至1987年,解放军共实际裁军103万,其中有近60万都是各级军官,同时还裁掉了4054个团以上机构,解放军不仅完成了一次瘦身,而且还是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
从而使解放军真正从立足于打世界大战的数量建军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质量建军转变。
1986年7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邓小平在和议会代表座谈时,提出他当年已经超过了82岁,按照之前中顾委设计的退休制度,到了应该彻底退出领导岗位的时候了。
这不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退休的想法,他在1980年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时,就说准备在1985年退休。
邓小平认为自己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就已经担任了很长时间的重要职务,如今大家又都把他视作中国的领导核心。
只有完全退出领导岗位,才能有利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同时也想通过他的带头作用,巩固刚刚开始建立的正常退休机制。
况且在粉碎「四人帮」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长期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元帅已经在1985年9月同其他63位老同志,在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后不再担任中央委员。这让邓小平认为自己也应该效仿叶帅,早点离开领导岗位,好让年轻人有锻炼机会。
聂荣臻和邓小平在革命岁月中成为挚友,提议为保持军队稳定邓小平不能退
没有参加北戴河会议的聂荣臻元帅,在北京获知了邓小平「老干部全退」的提议。7月30日,已经87岁高龄的他在中办传送的文件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同时却给中央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
他认为以他为代表的老同志的确已经完成了自身的使命,是该将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任中央领导集体了,但邓小平在我党我军中拥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他在明年就完全退出领导岗位,有可能会影响军队的稳定。
一旦国内外出现不利的形势,再让邓小平复出的话,反而彻底违背了他退出领导岗位的初心。
尽管在革命战争的岁月中,邓小平往往是和刘伯承这个名字紧密相连,但事实上聂荣臻和邓小平也有着非常深厚的革命情谊。
聂荣臻元帅比邓小平年长5岁,他在1919年就赴法勤工俭学,当1920年邓小平来到法国后俩人很快成为了好友,并共同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4年聂荣臻去莫斯科学习军事,二人虽暂时天各一方,却都为我党创建早期革命武装而努力。
直到1931年邓小平来到了中央苏区,他才又和聂荣臻见了面。
长征开始之后邓小平被调入红一军团担任宣传部长,而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正是聂荣臻,二人亲密合作让红一军团屡次战胜强敌,为最后实现长征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二人又共同参与了红军东征和西征,并于1936年来到甘肃迎接红二、四方面军会师。
可没想到在庆阳地区邓小平突然患上了重度伤寒,医生也因缺医少药而束手无策,正在聂荣臻也为邓小平的病情一筹莫展时,已经与我党建立秘密交往的张学良派人送来了一批营养品。
聂荣臻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有几罐新鲜牛奶,马上命人把这些牛奶以最快速度送到邓小平的病榻前,邓小平喝了这几罐牛奶之后就神奇地的恢复了健康,从此两人之间有了一种过命的交情。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长期主管我国国防和科技发展,为顺利研制「两弹一星」付出了几十年心血[3]。
1976年后聂荣臻又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他为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之后近10年时间里,聂荣臻全力协助邓小平做好军队的整顿工作,同时他也在邓小平支持下为我军在新时代军工技术发展制定了合理计划。
因此聂荣臻认为邓小平还不能退出领导岗位,并非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也是基于几十年来他和邓小平之间紧密合作的理性考虑。而聂荣臻强调「只有邓小平才能镇的住军队」,也是出于对1986年军队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感到担忧。
百万大裁军打破了军官阶层的「铁饭碗」,同时社会上的拜金风潮不可避免地对官兵思想产生冲击,部队经商引发的腐败问题也开始出现,聂荣臻不能不联想到1947年他任华北军区司令期间,部队忙于经营导致战斗力下降的历史教训。
而邓小平在很长时间都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者,也只有他才有能力、有方法、有威望解决官兵在新时期的思想问题,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不被动摇。
四老全退为新领导层让出岗位,三老半退继续在必要时刻发挥独特作用
聂荣臻的回信在北戴河会场引起了热烈讨论,邓小平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起自己是否还应该于「十三大」上完全退出。聂荣臻在回信中特别指出,邓小平当时虽已年过80却身体硬朗,他完全有能力继续带领解放军进入下一个10年。
与会的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认为,眼下除邓小平外无人适宜接替中央军委主席一职,都劝邓小平不要在1987年就完全退休。
但是邓小平也顾虑到「十三大」本来就应该实现一次新老交替,如果以他为代表的最高领导层不做出变化的话,那么即使在中央委员会和其他机构进行大规模人事调动,恐也难以改变人们对已经长期实行的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印象。
聂荣臻得知大家的讨论之后,很快给中央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四老全退,三老半退。
全退的「四老」指当时仍然健在的元帅聂荣臻、徐向前以及我国法制战线的元老彭真和周恩来夫人邓颖超。
徐向前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黄埔一期生,同时还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建者,进入新时期后,他继续担任国防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
但岁月不饶人,1986年时徐向前也已经85岁高龄;政治局委员彭真在1983年成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6年已经84岁高龄;邓颖超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在1986年时与邓小平同为82岁高龄。
所以聂荣臻认为自己与他们三人在「十三大」上完全退出领导岗位,已经不会再对我党接下来的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而陈云是我党经济工作的重要领导人物,在1956年八届一中全会上就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在进入经济建设的新时代后,陈云的工作能力和优良作风仍然被党内外所敬仰,所以提议他退出中央委员会,但仍担任中顾委主任;
李先念也是我党经济领域的重要领导人,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就已经成为政治局委员,而且在1983年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后,李先念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并任期到1988年。
所以邓小平,陈云和李先念虽然退出了中央委员会,不再参加党重要的有关会议,但以他们的行政职务仍然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这比让他们完全退出必要时再「请出山」更有利。
中央领导同志认真分析了聂荣臻的提议,于是在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上完全按聂荣臻的提议进行了安排,最终产生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成员,平均年龄都有了明显下降。
之后每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都实现了人员更新,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让党的领导核心充满政治活力。
而聂荣臻退出领导岗位后依然支持邓小平发挥作用,在遗言中他坚定支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赞同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精神。
邓小平留任保证了过渡期基本稳定,1989年全退使我国在新世纪走入辉煌
事实证明聂荣臻的确很有预见性,确保了我国顺利度过1989年至1992年那段内忧外患的危机。
而且从毛主席建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体制之后,中央军委主席一职就应该由党的最高领导人担任,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党博古等领导人对领导军事斗争既缺乏能力更缺乏经验。
直到长征到达陕北后,我党才逐步确立了毛泽东为党的领导核心和我军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建国后,毛泽东长期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他的威望和能力几乎成了后来的中央领导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而遗憾的是,在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后产生的中央领导集体中,除邓小平外没有人能在军队中拥有如此高的威望。
同时新中国成立现任军人的最高职务也只能是中央军委副主席,所以在「十三大」之后也不可能再由现役的上将来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一职。
「三老半退」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央新的领导层出现错误时提供了一个挽救的机会,避免了某些国家在领导换届后出现的政治路线大波动。
1989年在我党召开了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邓小平认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他也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他又一次向中央领导提出:他的分量太重,对党和国家不利。
况且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既不健康也是很危险的。
于是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正式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一职,并在第2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上辞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职。
到了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人们再也没有见到邓小平出现在主席台上,同时中央顾问委员会也宣布完成历史使命解散。
邓小平在1987年到1989年这3年中保留职务,成功避免了国家和军队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鉴于他是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他在1989年后彻底离职,也正式宣告我军政干部和我军彻底建立了现代退休制度。
可以说,邓小平既是我党和军队早期的创建者之一,同时也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和人民军队能取得重大发展的奠基者。
参考资料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 · 2021-05-18
[2] 中央顾问委员会: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选择-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2018-10-04
[3] 【航天奠基人】聂荣臻:科学技术的「厚道人」 - · 中国军视网 · 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