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国民党空军亏空8000万,蒋介石严令彻查,结果查到自己头上

2024-01-26历史

蒋委员长怒斥航空委员会,只造出这么点飞机,究竟钱都花哪去了?

这样的情况又如何在日本人面前交差呢?秘密历史,让我们一起探索。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蒋介石作为中央政府首脑,在全国压力下开启全面备战。

日本虽小,但军事实力不容忽视,其中最让蒋介石忌惮的便是空军。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迅速发展,航空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在军国主义思想推动下,日本制造出大量先进战机,无论技术性能还是规模数量,都足以让世界侧目。早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蒋介石就见识到日本空军的威力。

我方第十九路军在爱国将领蔡廷楷、蒋光鼐的领导下殊死抵抗,但由于日军拥有空中优势,我军处处受制,军用和民用设施在敌军轰炸下受损严重。

那时,国民党虽也派飞机支援,但由于空军实力有限,中央空军和广东空军一共才出动40架飞机参战,而集结近300架飞机的日军则优势明显,战场局势极为被动。

淞沪抗战的经验让蒋介石深刻认识到了「无空军即无国防」的真谛,因此他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来加强空军力量。

从1932年6月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多份阶段性的建设计划,其中,空军建设都是其中的首要任务。

为了提升国民党内部的空军专业人才,蒋介石选派周至柔去欧美各国进行空军专业的学习。

周至柔学成归国后,先后被委任为中央航空学校校长、全国航空建设会常务委员、航空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全面负责国民党空军的一体化建设工作。

尽管蒋介石培养和重用周至柔,但对于空军这个巨大投资的项目,他仍然心存疑虑。周可以利用其专业知识做具体事情,但掌控空军全局并非他的长项。

因此,蒋介石早已选定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他的夫人宋美龄。

宋美龄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对于西方科技文化并不陌生,在外交方面更是独步天下,且有参政报国之心,愿意帮助蒋介石分担国务。

因此,由她来主抓空军发展对蒋介石来说再合适不过。

1936年,蒋介石任命周至柔为航空委员会主任的同时,也任命宋美龄为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表面上看周至柔全面负责,实际上宋美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接手后,宋美龄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制造等专业知识,并从财政和人事两大方向牢牢控制了空军的实权。

据美国传记女作家尤恩森所写的【宋氏三姐妹】中提到:「宋美龄独揽空军大权,不容他人染指,并成为严格执行空军纪律的人。她规定,凡在这支精英部队中行窃者,将被处以极刑。」

有委员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也有委员长夫人的亲抓实管和尽心尽责,看起来国民党空军建设应该是一帆风顺的。

然而,为什么还会出现开头蒋介石大发雷霆的一幕呢?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抗日演说,表达了他坚定的救国决心:「只有坚持到底,抗战到底,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在明确了抗日态度后,他开始进行兵力盘点和策略规划。虽然他对陆军的情况非常了解,但对于空军,由于一直由宋美龄亲抓,他对此非常放心,所以没有过多过问。

在对敌决战的时刻,他把周至柔叫到办公室询问当前空军的发展情况。

周至柔向蒋介石汇报了空军的建设状况,他发现,在航空委员会的推动下,国民党空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建立了262处军用机场,覆盖了全国的重要军事战略区域。空军人员编制也在不断扩增,截至1937年,国民党已经拥有9个航空兵大队和5个直属中队,飞行员人数超过3000人。

军机规模也有所提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国民党共有战斗机346架,相比北伐时期增长了20多倍。

蒋介石从周至柔的报告中察觉到了问题,虽然相比于之前,346架军机的增加明显,但这与蒋介石的预期相去甚远。

要知道,当时日本陆军作战飞机就有1156架,海军还有278架舰载机,相比之下,国民党空军的这三百多架飞机实在是微不足道,无法形成对等的空中力量对抗。

(注2)此外,虽然蒋介石不清楚空军的具体建设过程,但他清楚地知道国民党在空军方面投入了多少资金。

1937年,国民党军费总预算为2亿元左右,其中空军约占35%,即0.7亿元,这部分巨额资金无论如何不可能只买到这么少的飞机,因此,蒋介石非常愤怒,冲着周至柔一通责骂,不断追问空军军费的去向。

周至柔无奈,只能大致列举了设备维修维护、飞机制造厂开销、机场修建等几个主要的资金使用情况。

蒋介石坚决要求周至柔提供航空委员会的年度预算报告。然而,当他看到报告后,他的怒气达到了顶点,因为报告显示空军建设出现了近8000万的亏损。

蒋介石对周至柔大声咆哮,表示他必须查清此事。面对蒋介石的指责,周至柔表情复杂,最后他说:「我确实没有做好我的工作,但我认为委员长最好别查。」

蒋介石听出了周至柔话中的含义,他认为这可能与宋美龄有关,因为重要的空军事务都是由她管理的。

想到这里,蒋介石的火气减小了,他对周至柔说:「不管是什么情况,你都要据实告诉我,我会公正处理的。」

周至柔知道自己不能再隐瞒了,于是他把掌握的所有信息都告诉了蒋介石。

周至柔之前提到的设备维修维护、飞机制造厂开销,并非纯粹是借口,它们确实消耗了大量的军费。

然而,这两个巨额支出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根本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将重心放在了「剿共」和「敛财」两大方向,而对工业建设和科技发展缺乏关注。

这导致国内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进而影响到军事装备的保障。

在1934年,中国的航空设备几乎全部来自国外,美国占比68.9%,英国占比8.1%,德国占比1.4%,法国占比16.3%,意大利占比5.2%。

不仅如此,对应武器弹药也是依赖进口。此外,国民党空军在全面抗战前被频繁用来对付共产党,还在「中原大战」中与其他军阀进行内斗,导致军机大量损耗,而维修和补充的费用都流向了外国人。

航空委员会虽然尝试通过国产化来替代进口,但受限于国内的工业水平和技术实力,只能组装和维修一些低端型号的进口部件,实际效果并不大,花费了大量资金。

虽然这些正常开销和非正常经费流失都让人感到冤枉,但宋美龄对空军财权的掌握,以及她所谓的「严格军纪」对家人和外人的不同对待,却是令人深感震惊的。

宋子文以财政部名义购买的10架教练机,购机费用与实际价格有20%的差额,这笔差额去向不明。

孔祥熙以「考察实业」为名购买的20多架「飞霞式」轰炸机,结果发现全部都是二手旧货,无法使用,此事最终也不了了之。

空军建设中的腐败只是对国民党军费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真正对空军装备实力产生致命影响的是宋美龄本人的决策。

宋美龄在学习航空装备知识时了解到,西方发达国家正在不断进行飞机新技术的研发。她因此判断,现在购买大量军机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些军机会很快过时。

她决定停止飞机进口,并将购买军机的经费全部存入国外银行。 从技术角度来看,宋美龄的决定有一定的道理。

但她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当时的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对日本人的侵华野心。这导致国民党错过了武装空军部队的最佳时机。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海岸线被日本人封锁,此时想再进口战机已经不可能了。

在蒋介石听取了周至柔的介绍后,他陷入了尴尬和愤怒的情绪中。愤怒的是,他一直寄予厚望的空军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得如此不堪,而这一切都与他或他的家人有关。

一通咆哮后,责任竟然被推向了自己。蒋介石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了好一会儿才挥手示意周至柔离开。

周至柔知道他已经闯下大祸,赶忙去找宋美龄寻求解决办法。他知道,委员长和委员长夫人都是不能得罪的。

虽然他已经把实情告诉了蒋介石,但他只能主动向宋美龄坦白,希望能够得到她的谅解。

周至柔的叙述让宋美龄陷入了深思,与蒋介石的怒火相对,她冷静地对周至柔说:「这件事情由我来处理。」周至柔松了一口气,他没想到宋美龄处理这个问题如此轻松。

她用独特的方式,让周至柔深刻理解了事情的严重性。 当晚,蒋介石回到家中,却没有看到宋美龄。

他发现了一张1936年10月31日的旧报纸,上面登载了社会各界为庆祝蒋介石五十岁生日而捐款购买飞机的新闻。

看到这则新闻,蒋介石的脸色瞬间变了。他立刻明白,宋美龄用报纸向他传达了一个潜台词:「空军战机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负责。」

这一层深意,只有蒋介石才能领悟。

蒋介石50岁生日那天,他听从了江苏省主席陈果夫的建议,以购买抗日战机和庆祝生日的双重名义,向全社会发起了一场「献机祝寿」活动。

这个活动在爱国热情的推动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共筹集到了1200多万资金。然而,这笔钱并未被用来购买战机,而是被用于了围剿工农红军的军事行动。

这个秘密只有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少数人知道。

宋美龄通过旧报纸提醒蒋介石,如果再追究空军问题,双方都会丢脸,蒋介石也无法撇清欺骗民众爱国感情的嫌疑。

面对宋美龄的暗示,蒋介石决定不再追究。次年12月,宋美龄在【论坛】杂志上发表文章,解释了中国空军在对抗日本空军时的困难,暗示这是她自己的失误。

只有蒋介石和周至柔明白,她在为自己开脱。

一场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混乱引起的风暴,在蒋介石、宋美龄和周至柔的默契配合下悄然平息,然而国民党空军战力不足的现实已经无法改变。

在接下来的全面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尽管英勇抗敌,涌现出如高志航、刘粹刚等空战英雄,但整体实力依然较弱,战场制空权一直被日本人牢牢掌握,因此中国军队和百姓民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历史可能会被掩盖,但真相始终深藏其中,即使时间过去,是非功过仍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