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2岁时,周总理问医生检查结果,还能坚持多久?

2024-01-04历史

周总理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勇敢地问医生:「我还能坚持多久?」在场所有人都被他的坚强所打动。

1972年5月的一天,周总理像往常一样接受每月的体检。然而,这次的体检结果却让他心惊肉跳。他的保健医生张佐良手中的一张关于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格外烫手,刺眼的红细胞数量超过了4个,这意味着周总理的身体出现了新的问题。

在1967年2月,周总理就被查出心脏病,原因是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休息不足。尽管如此,周总理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处理繁重的工作任务。

然而,他的心脏病却越来越严重,甚至需要靠输氧才能入睡。他的房间外,总是有几个医生在来回踱步,他们时刻关注着总理的身体状况,以便随时进行抢救。

周总理的坚韧精神和无私奉献,令人深深感动。

「既然我已经站上了历史的舞台,就必须做好随时退场的准备。」为了节省人力,周总理将身边秘书的人数减到了两人,这样他们每个人的职责就更重了。

他深知他们的辛苦,每晚都会催促他们早点回去休息,但对于自己,他却始终严格要求。周总理会让秘书们先回去休息,自己却要坚持熬夜工作,一直忙到凌晨。

他是仁慈而严格的,对别人充满爱心,对自己却苛求不断。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张佐良想再进行一次尿检,但又害怕周总理会发现什么不对劲。

于是他找了个蹩脚的借口。周总理看着他皱着眉头和不自在的样子,怎么可能不明白他的心思呢?尽管如此,周总理还是配合他完成了检查,但张佐良依旧犹豫不决。

周总理忍不住说道:「你怕什么?不就是担心得病吗?有什么好怕的?」

1972年5月18日,医院的众多专家经过反复确认,最终确诊周总理患上了膀胱癌,此时他已经74岁。考虑到周总理的承受能力,大家决定暂时不告诉他这个消息,当周总理多次询问检查结果时,他们借口还不出结果或者需要照顾其他患者而离开。

然而,周总理敏锐地觉察到了他们的异样,也确认了自己的身体确实存在问题。在一次散步中,他和秘书以及几个医生聊天,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周总理看着秘书,恳切地问道:「请告诉我真相,我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工作,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我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心里想的还是国家大事,而不是自己的安危。得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后,他没有沮丧,反而更加努力地安排工作,配合治疗。

张佐良最初看到周总理积极的心态感到宽慰,以为治疗会比较顺利,但是周总理紧张的工作计划让他感到无法应对。

他希望能再次为周总理进行全身检查,包括查看癌细胞是否有扩散等状况,因为周总理已经出现了尿血的症状,而且出血量与其他病人不同,这可能意味着情况有所变化。

每次张佐良提出复查的想法时,周总理总是说:「你们先忙,让我把这阵子的工作忙完,我的工作不能耽误。」但周总理的身体怎么能耽误呢,只是在他心中,工作高于一切。

面对这种情况,张佐良也无能为力。

1973年6月,周总理带着病痛,连续工作近30小时未合眼、未进食,临出发前仍坚持去卫生间洗漱和刮胡子。

看到他颤抖的双手和靠着墙熟睡的身影,秘书心痛不已,眼泪差点掉下来。好几分钟过去,周总理仍未从卫生间出来,秘书慌忙前往查看,发现总理已经疲惫地靠墙睡去。

他的坚韧和毅力,令人深深感动。

「看来我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了。」后来,在党中央的安排下,周总理住进了305医院,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时光。

在住院的五百多天里,他接受了十多次大小手术,几乎每四十五天就要进行一次手术。

这个故事令人震惊,周总理在癌细胞扩散的痛苦中,捂着伤口坚持工作。他从未抱怨过自己的痛苦,甚至有一次,当疼痛无法忍受时,他问医生是否可以喊出来。

医生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惊讶,因为周总理住院这么久,从未喊过疼,也没有发出过一丝痛苦的声音。

医生感动得眼眶泛红,他的声音颤抖着说:「如果您忍不住的话,一定要告诉我们。」尽管周总理深知自己的病情,但他依然强忍疼痛,表现出轻松自在的样子,只为了不让身边的亲人担忧。

经过十多次的手术,周总理的身体机能正在迅速衰退,他也感到了这一点。有时,他会对前来探望他的妻子说:「我已经收到了马克思的邀请函。

周总理在1976年1月8日离世,当日医生检查时,他微笑安慰医生们:「你们去照顾其他患者吧,我这里不需要照顾了。」

这是总理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1月15日的追悼会结束后,北京的天空出现一架飞机,里面载着周总理的骨灰。

陪同周总理的有他的妻子邓颖超和秘书,他们将飞往何处,去做些什么呢?

在十几年前,周总理和邓颖超就已定下约定,他去世后将骨灰撒在祖国大地上。如今,邓颖超要实现两人的承诺,她将周总理的骨灰带到了北京城的上空,撒向了这里。

周总理在北京留下了许多足迹和回忆,而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他一定非常热爱这片土地。

他们接着来到了北京郊区的密云水库,这是周总理多次实地考察、呕心沥血的成果。接着,他们前往了天津,周总理与邓颖超的初次相识就发生在这里,而且天津也是周总理踏上革命征程的地方,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

最后的目的地是黄河入海口,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台湾问题一直困扰着周总理,可以说台湾是他的一大遗憾。

骨灰无法送至台湾,黄河终会将其带入台湾海峡。骨灰飘散的那一刻,邓颖超内心仿佛被掏空,只能看着手中空空如也的骨灰盒,无比酸楚。

她深爱的人虽然离她而去,但他的精神永远在祖国各地流淌,无时无刻陪伴她,守护着他的祖国和土地。

周总理离世时,身上穿着旧衣服,他的衣柜里没有一件新衣。他坚持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他认为死后也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炫耀。

甚至连骨灰盒,他也选择最便宜的,因为他不想浪费国家的资源。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他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