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红四方面军干部的命运:何畏和许世友的不同归宿

2024-01-15历史

红一、四方面军联席会议上,传闻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场几乎演变成火并的冲突。据说,红9军军长何畏在会上拔出手枪,准备向毛、周开枪,而坐在一旁的徐向前却迅速抓住了何畏的手,导致一连串子弹打出了十几个弹孔。这个故事最初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份杂志中,由于该杂志的影响力,故事很快在社会上广为传颂,甚至传到了徐向前的耳朵里。然而,徐向前对此表示怀疑,并写信给杂志社,指出历史不应该被捏造,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尽管这个故事充满了惊险刺激的元素,迎合了大众的好奇心,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一看便知其虚假。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何畏的名字几乎在军史叙述中被抹去,若有所提及,也总是被描述为「脾气暴躁的坏人」。比如,许多文章都提到,何畏因一次战斗失利而对作战科长周希汉发火,周则坚决辩解,引发何畏持枪向周连开五枪的事件,而周则奇迹般地毫发无损。周希汉后来谈起此事,总是说「何的枪法太差,而自己确实命大」。这样的叙述展现了何畏不惜牺牲生命的军阀风采,同时也突显了周希汉不畏死的傲人气质,生动展现了两人的个性特点,充满了典型的小说笔法。然而,事实上,何畏开枪只是出口气和吓唬,并非真的想对周希汉造成伤害。

何畏口齿不清的海南话,其他人都听不懂,只有聪明过人的周希汉能够准确理解他的意图,何畏又怎么可能真的将他射杀呢?在毛儿盖会议期间,周副主席本身身患重病,并未参会。何畏当时的职务地位也不具备参加会议的资格(徐向前也证实了他没有参加会议)。另外,关于一把手枪如何能在瞬间连发十几发子弹,编故事的人也未能提供合理解释。难道何畏使用的是德国原装进口的二十发快慢机吗?不过,这样的故事仍然在社会上广为传颂。何畏并非毫无人情味的莽汉,他在顶撞上级被打后,特意嘱咐手下照顾周希汉,并安排炖老母鸡来慰劳他。

这一细节表明,历史人物何畏是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人物,不能简单地以负面评价对待。尽管他备受负面评价,但其人生经历中也有许多闪光点。何畏出生于1900年,比彭德怀小2岁,比徐向前大1岁,比林彪大7岁。他是海南博鳌人,三岁随父移居马来西亚,后因参加反殖民运动被英荷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回国后,就读于厦门大学,毕业后前往香港一家服装厂工作。25岁时参加省港大罢工,一年后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参加广州起义,随后潜入越南,与越南游击队一起与法军作战。这段经历不仅积累了他的游击战经验,也使他对广西的地理民情极为熟悉。

因此,组织上派他到广西参加百色起义,在红7军任营长,正式开始了他的红军生涯。何畏不仅作战勇敢,智谋出众,在红7军中众人皆知。有人称他「小诸葛」,也有人叫他「拼命三郎」,可见他是难得一见的智勇双全人才。红7军进入江西苏区后被编入3军团,何畏依然担任营长。在种种条件下,何畏在红军干部中拥有巨大优势——在国外参加过反帝斗争,上过大学,黄埔毕业,国外打过游击,国内参加了两次起义。论阅历之多、文化水平之高、斗争经验之丰富,红军干部中确实鲜有人能及。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人出身为他在以农民为主体的红军队伍中增添了许多优势。

如果何畏留在江西苏区发展,他的人生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走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在1932年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从此成为张主席的得力助手,注定了他将踏上不归之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留下的人物中,何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在1933年成为红九军军长,是张主席推荐的,地位堪比王宏坤、周纯全、李先念、王树声等杰出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在红一、四方面军于1935年6月在川西懋功会师的重大事件中,很多叙述中都只提到了红30军政委李先念率领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与一方面军汇合,却没有提及何畏。

实际上,早在5月份,红四方面军就已经做出决策,由何畏和李先念率先遣部队进入懋功地区,为一方面军开辟道路。而首先与一方面军会师的部队是25师74团,正是由红九军指挥的。此外,在红四方面军内部的沙窝会议上,何畏成为候补委员,地位高于副总指挥王树声,成为红四方面军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然而,何畏在张主席失势后选择离开队伍,与对张主席的明显支持有关。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与余天云一起持枪威胁朱总司令,显示出他在红四方面军内部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许世友事后回忆称,最初对张氏的罪行选择了保持沉默。

然而,当得知周纯全和何畏即将被执行时,作为一名军级干部,他意识到很难置身事外,于是决定离开。随后,许世友加入了陕北的红四方面军。在这个干部团队当中,何畏显然受到与许世友等人不同的对待。许世友等人后来被誉为「优秀同志」,而何畏则多次遭到公开批评,比如贺龙曾当面斥责何畏是「乱弹琴的工人」,要求他诚实承认错误。主席也曾表示,何畏和张氏一样,都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种压力下,何畏选择了像张氏一样悄悄离开延安,于1937年4月消失得无影无踪。关于他的结局,有多种说法,但真假难辨,最终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离开是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何畏从此成为一个反面典型。主席在谈到对待四方面军干部的问题时曾说,四方面军除了何畏以外都是好的,因此何畏成了四方面军唯一的「坏人」。这样的评价,已经是定论。如果当初何畏能像周纯全一样,对自身问题有深刻认识,并留在革命队伍中发挥作用,即便是出于对四方面军干部团结的考虑,也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至少在授衔时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