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在辛丑条约上签字时,李鸿章悲痛欲绝,将名字写成一团,以示屈辱

2024-04-10历史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派兵镇压,结果却节节失利,万不得已之下,朝鲜政府只得向宗主国清朝寻求庇护。

本来这就不是什么事,可是日本却趁机出兵朝鲜,将矛头对准了大清帝国。

同年七月,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向中国海军舰船发起了进攻,正式挑起了中日之间的战争,也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由于日方蓄谋已久,我方却匆忙迎战,再加上武器战船之间的差距,最终导致这场战争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我方惨败而结束。

这场战争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也进一步刺激了其它列强瓜分清政府的野心。

于是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抢夺特权和划分势力范围,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日薄西山。

面对此情此情,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宣扬变法图强,由此催发出了戊戌变法,只不过这次办法只是昙花一现便失败了。

变法失败后,人民群众反对和仇视外国侵略者的情绪日益高涨,中原大地上进而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他们给了活跃在中原大地上的侵略者沉重的打击,这些列强一方面向清政府施压要求镇压义和团,另一方面却打算直接出兵进行武力干涉。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清朝统治者唯恐西方列强会推翻他们的统治,便下令对外宣战,可是清政府却一败再败,不得已之下,只得乞和,最终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代表清政府签字的是李鸿章,他悲痛欲绝,将名字写成了一团,以示屈辱。

列强对待李鸿章的态度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清廷的统治者心生畏惧,如此危急时刻,本该痛定思痛,倾全国之力抵御列强,可是清政府的统治者却让人失望了。

他们虽然对列强们宣战了,但也只是担心列强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当八国联军真的打过来的时候,慈禧太后却带着光绪帝跑了。

值得一说的是,在逃跑之前,慈禧还在想着自己的个人恩怨,她借着民族危亡之际,还除掉了时常「蛊惑」光绪帝自立的珍妃。

现如今的故宫依然有那口溺死珍妃的井,准备去故宫游玩的小伙伴们不妨去看看。

慈禧跑了,但北京却没法动摇,八国联军破城之日,北京城生灵涂炭,悲哀的是,清廷统治者却视而不见。

当清军溃不成军,八国联军在北京耀武扬威之时,清廷统治者只好乞和,而作为外交小能手的李鸿章自然被慈禧太后所想起,于是他由两广总督摇身一变成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务便是全权与各国协商议和。

但李鸿章接到清廷的任命后,却犹豫了,因为侵华的列强反应不一,沙俄为了自己在东北三省的合法化承认了李鸿章作为谈判代表的资格,英、德等国则表示拒绝承认李鸿章的资格,尤其是德国,更是扬言要逮捕李鸿章。

辛丑条约的屈辱

李鸿章当时虽然人在广州,但对于列强的态度还是了如指掌,所以他从广州到了上海之后,便迟迟不愿意动身前去北京。

和谈的事情一拖再拖,这让沙俄坐立不安,为了促成和解,沙俄亲自派兵保护着李鸿章到了北京,可是德国却态度坚决,根本不肯与李鸿章交涉,这一度使得和谈无法进行。

后来德国元帅、八国联军总司令德瓦西到了北京之后,甚至还指挥联军向直隶发动了进攻,这番激进的做法,不仅惹怒了沙俄,连英、美等国也开始不再买德国的账,因为他们都害怕德国会独享「蛋糕」。

由于这些列强的干预,德国不得不做出让步,只好停止扩大对华的战争。

其实列强们的这般行为,并不是为了要保全清廷,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最终选择了保全慈禧,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进而决定进行和谈。

弱国无外交,和谈虽然得以进行,但列强却都在思考如何制定出一个对自己有益的条约,最终制定出了12款条约,另加19个附件,被称之为【辛丑条约】。

条约的内容着实令人悲痛,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即:道歉,惩戒,修约,外交改制。

由于条约的内容太多,我们就以惩戒中的赔款来做个简单说明,条约规定清廷要向列强们赔付45000万两海关银,由于数额巨大,列强还为清廷制定了「分期付款」,年息四厘。

从1902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为止,这39年需要付出本金和利息共计白银982238150两,这还不包括各省地方赔款的2000万两。

李鸿章悲痛欲绝

作为谈判代表的李鸿章,他自然深知辛丑条约的屈辱性,可是他却没有能力改变条约内容,说白了,他只是去替清政府签了字。

李鸿章被誉为清廷中兴四大名臣,他自然是有能力的,但此人并不值得褒扬,毕竟清政府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多出自他的大手。

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倒也得心应手,但他看到辛丑条约上的内容后也悲痛欲绝,毕竟签了这条约就等于是卖了国。

当列强们一再催促李鸿章签字的时候,他拿着笔将自己的名字写成了不容易辨识的一团。

有人曾说,李鸿章的签名并不是三个字,而是一个「肃」字,毕竟李鸿章就是清廷所封的肃毅伯。

其实不管李鸿章签的是三个字也好,一个字也罢,即使他只是在条约上画个圈,都无法阻挡这条约的生效,毕竟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这道理亘古不变。

清政府软弱无能,腐朽昏庸,一个李鸿章根本挽救不了。

签订条约之后,李鸿章吐血不止、痰咳不止、饮食不进、不能视事,生命已经危在旦夕。

之后没多久,便一命呜呼,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或许在他临死前依然记得辜鸿铭当面对他的指责:

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