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介石:富三代出生,童年突遇家庭变故,母亲对「贵子」寄予厚望

2024-07-24历史

蒋介石1887年出生在浙江奉化溪口镇的玉泰盐铺,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富三代。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祖父蒋斯千一手创办的,到他父亲蒋肇聪主事时,已经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蒋介石的童年也算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但是蒋介石的幸福童年,只维持到他七岁的时候。七岁那年,祖父去世,第二年,父亲去世。从此,他和母亲守着几间老屋和一些田地勉强度日。

青年蒋介石

祖父蒋斯千创办玉泰盐铺

蒋氏家族在浙江奉化溪口世代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历经几百年的时间,二十多世子孙中从未有一人靠读书走上仕途之路,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直到第二十六代蒋斯千的出生,蒋氏家族的命运有了转机。

蒋家在蒋斯千父亲蒋祁增的时候,已经感觉力不从心,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个儿子身上。蒋祁增的三子分别是斯生、斯水和斯千。斯生和斯水平庸无为,安于现状,但小儿子斯千却从小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他不仅熟读经书,还谙医学,只是这个乡里书生,进京考取功名,却几次名落孙山。

父亲蒋祁增看到最有希望的儿子也与功名无缘,不免悲观绝望。给三个儿子娶妻成婚后,自己便带着遗憾离世。

蒋斯千决心挑起家庭的重担。既然做官无望,种田也不能发家致富,只有从商,或许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奉化的溪口镇虽小,但却是个交通要道,是附近几个乡镇的交易中心。蒋斯千善于观察,觉得如果在镇上开一家盐铺,兼卖粮油,既能减轻贩运者长途跋涉的辛劳,又能方便附近乡邻,自己还能从中渔利,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况且蒋氏先祖从江苏宜兴迁到浙江后,曾任四明盐官。有了先祖的荫庇和余威,还有祖传的经营之道,蒋斯千将旧宅抵卖,开起了盐铺,并且为了彰显「盐铺即我,我即盐铺」,取名「玉泰盐铺」。「玉」,取自蒋斯千的名字「玉表」,「泰」,则为了吉利 。

玉泰盐铺

经过蒋斯千数年的精心经营,玉泰盐铺闻名十里八乡,蒋斯千「玉表」的名字也在奉化家乡著称 。玉泰盐铺的兴旺,让蒋家的日子从拮据转为小康,蒋斯千置下了三十多亩田地、竹山,还盖起来二层小楼,称为「素居」,供全家人居住。「全家人」包括蒋斯千两个哥哥及家眷,他们合在一起,上下三十多口,全由蒋斯千一人供养。

蒋斯千发迹以后,一连生了两个儿子,肇海和肇聪,肇聪就是日后蒋介石的父亲。斯水没有儿子,斯千便把自己的长子肇海过继给哥哥,一家人过得不分彼此。

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时候,玉泰盐铺突然遭遇横祸。由于「太平军」的兴起,战乱扰乱了奉化人的安宁,玉泰盐铺也没有幸免。交通阻塞,盐米价格涨落,盐铺受到了不小程度的损伤。后来盐铺又被大火焚毁,蒋斯千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毁于一旦,蒋家再度面临贫困的生活。

好在蒋斯千一直没有放弃玉泰盐铺,通过几年的努力,又攒了一些家业,重新开办玉泰盐铺。但此时的蒋斯千,历经风霜的磨砺,虽然刚五十出头,但已掩饰不住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

蒋肇聪画像

蒋肇聪将玉泰盐铺带入鼎盛时期

小儿子蒋肇聪一直跟随父亲蒋斯千,亲眼目睹了玉泰盐铺从繁荣到衰败,再到重建的过程。在他心里,也一直有个誓言,那就是将玉泰盐铺恢复往日的繁荣。

当蒋肇聪从父亲蒋斯千手上接过玉泰盐铺之后,蒋斯千便退居二线。蒋肇聪从小跟着父亲,一边读书一边经商,又有个善于思考的精明头脑,此刻的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比父亲当年还有魄力。

他将「盐官」的招牌往店里一挂,从此便「官运亨通」。业务也比父亲主事时扩展了不少,除了盐、米、酒之外,还有茶、饼、石灰等。他的精明加上善于经营,没有几年,就把玉泰盐铺发展到盈利所得比父亲主事时翻了几倍。蒋斯千看到自己亲手创办的家业在儿子手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甚是安慰。蒋肇聪一心想着重振家业,对于娶妻生子,也暂不考虑。他不仅把当年父亲抵卖出去的田地、竹山又买回来,还为盐铺扩建,增设了酿酒的作坊,并且也把他们居住的「素居」重新翻造。

事业有成的蒋肇聪眼看就到了而立之年,父亲蒋斯千抱孙心切,就私自为他定下了徐姓姑娘婚配。这婚礼可谓是奉化当地最为隆重的场面了,蒋家在奉化有钱有势,名声显赫,通过这次的婚礼,让蒋家在奉化的地位更加稳固。

徐氏过门后,生下一女一男,这名男子就是蒋介石的哥哥蒋介卿。蒋斯千见哥哥蒋斯生没有孙子,又将自己的长孙蒋介卿过继给他们,作为蒋斯生儿子蒋肇余的继承人。

此刻的蒋肇聪,可谓是事业有成,儿女双全,但他的野心让他不满足现状。他并不满足自己只是一家盐铺的老板,他更希望自己成为奉化的乡绅。于是他仗着自己读过八年书,加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和精明的头脑,干起了「讼师」的行当。「讼师」就相当于现在的律师,帮人打官司,不管是帮被告打还是帮原告打,他都在其中渔翁得利。因此,他的精明也被当地人称为「埠头黄鳝」,意思是比较狡猾的人。

如果这样的光景一直持续,那么蒋家可谓要千秋万代了。可惜,无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徐氏在嫁入蒋家第十年的时候,一病不起,不久后便撒手人寰。蒋肇聪守着偌大的家业,和自己的半个儿子(因过继给了蒋肇余),甚是凄凉,对于盐铺也再无心经营。

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蒋肇聪即使无心经营,家业在当地也是响当当的,说亲的踏破门槛。徐氏过世两年后,蒋肇聪又找了一孙氏配亲,虽然这次婚礼不如上次隆重,但在蒋肇聪的心里是喜悦的,家里有个女人主持内务,自己忙完外边的事情回家有个温馨之处,男人不就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吗?

可不曾想,这位孙氏嫁入蒋家不到两年,还没来得及生育,就一命呜呼了。蒋肇聪悲痛不已,好多乡邻都暗自攻击他命太硬,已经克死了两个老婆,以后没人敢嫁给他了。

于是,蒋肇聪又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了两年,毫无闺房之乐。这一切,被账房先生王贤栋看在眼里,于是,为了讨好东家,便帮东家物色了一个女子,这女子就是王贤栋的堂妹,此刻正在带发修行的王采玉。

王采玉

蒋介石出世

王采玉是葛竹村的,与溪口有五十里路的距离。她性情娴静、待人温和,有一手出色的女红。她是家中的长女,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她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并且全靠一双手,用绣品换钱。父亲王有则热心公益,家里入不敷出。王采玉则没日没夜地穿针引线,只为了帮父亲撑起这个家。

过度的劳累,使王采玉年仅十几岁就身体变得荏弱,为了不再委屈女儿,王采玉的母亲觉得给女儿许配一门婚事,于是王采玉嫁到了俞家。

俞家和王家是近邻,有自己的生意,日子过得红火,王采玉嫁过去再也不用日日夜夜做女红换钱养家。

可没想到,这俞家只是个雕花磁碗,外表光鲜,实则脾气暴躁,并且乱花乱用,不攒钱。他对王采玉还有诸多不满,不高兴了就对她拳打脚踢,以此泄愤。

即使是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人,还命短。一次酒醉后跌进了溪里,受凉得了时疫,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王采玉成了寡妇,她想回娘家,可嫁出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况且今天这个地步,自己也没有脸面回家,于是,王采玉便带发出家了。王采玉修行期间,自给自足,还时不时接济娘家。

也许是她的尘缘未断,一日,一位老者来王采玉修行的庵内讨水喝,看到王采玉的面相,便叹道:「可惜呀,可惜!不过还好你是带发修行,千万勿落发为尼,你日后非但大富大贵,况且贵子可期!」

或许是这一句「贵子可期」,王采玉心如止水的心竟然泛起了波澜。但王采玉又觉得不可能,自己是个寡妇,也没有留下子嗣,怎么会「贵子可期」呢?于是,她的内心又逐渐回归平静。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采玉已经把这件事忘却了。第二年春天,阳光和煦,万物复苏,王采玉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她的堂哥王贤栋来提亲,对方就是溪口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

王采玉没有去过溪口,也不知道溪口有这样一个老板。她心里不明白一个有钱有势的老板为何要娶自己这样一个带发修行的寡妇,认为这是不般配更不可能的婚事。但当她听到对方已经死了两任妻子,被视为「克夫」时,王采玉明白了:原来对方和自己有同样的命运。

王采玉的母亲托人打听了蒋家,说给女儿听。王采玉只默默地听着,也不作声,但她心里越发感觉和这个男人的命运越来越接近 ,又想起了讨水老者的那句话,莫非这几个字要应验了?

在母亲的劝说下,以及心中对「贵子可期」的期盼,王采玉应下了这门亲事。

蒋家对王采玉是个带发修行的寡妇有些顾忌,但当得知她命中会得贵子之后,也就打消了顾虑,于是按照男子亡妻续弦的习俗,把王采玉娶进门。此时的蒋肇聪45岁,王采玉23岁,他们的婚事成为溪口一时的热门话题。

即使偶有一些流言蜚语,但蒋肇聪毫不在意,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沉稳能干的续弦,他非常满意,同时他也期待着「贵子」的到来。

终于,在玉泰盐铺诞下了一名男婴,就是蒋介石。他的诞生,让全家上上下下一团欢喜。王采玉千盼万盼,终于「贵子可期」,蒋肇聪也终于喜得贵子,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于是,在蒋介石满月之时,玉泰盐铺门口张灯结彩,大摆酒宴,还特地请一班乡亲大舞龙灯。虽然不确定这个孩子是不是贵子,但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及对这孩子未来的期盼。

蒋肇聪喜得贵子之后,干劲更加十足了,玉泰盐铺的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兴隆,他心里感激王采玉给他带来的喜气,儿子给他带来的运气。每每回到屋内,总要先抱着儿子亲上一阵,然后和妻子深情对望,从他的眼神中也能体会到暖暖的爱意。

然而,就在蒋介石出生的第二年,玉泰盐铺又失火了,恰逢蒋肇聪外出收账不在家。火势越来越猛,又加上有风助势,直向里屋扑卷而来。

王采玉一边拼命地喊救火,一边抱着儿子往外跑。虽然众人纷纷跑来救火,但架不住火势凶猛,最后玉泰盐铺被火烧去一半,其他作坊全部被毁。

蒋肇聪收账回来,看到此情此景,目瞪口呆、欲哭无泪,悔不该外出,可也无济于事。年迈的蒋斯千看到自己一手创办的玉泰盐铺又遭此横祸,老泪纵横。

好在蒋肇聪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悲伤之后,养精蓄锐,在废墟上又重建了玉泰盐铺,并且比之前还要气派。

这样,蒋家又兴旺了几年,期间,王采玉还又生了女儿,蒋介石度过了顽皮又幸福的童年。

蒋介卿

遭遇变故

到蒋介石七岁那年,他的爷爷蒋斯千以八十一岁高龄离世。还没有从祖父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第二年,父亲蒋肇聪也因积劳成疾去世了。

临终前,他不放心盐铺,不放心妻儿。他对过继出去的长子蒋介卿说道,希望在自己死后,长子能够上孝母亲王采玉,下睦弟弟蒋介石,以慰自己的在天之灵。此时的蒋介卿频频点头答应着父亲临终的嘱托。

两年时间,蒋介石失去两位最爱护他的人,也失去了家庭的支柱,他幸福的童年也随之结束了。

王采玉征求蒋肇聪亲戚好友的同意,又和长子蒋介卿商议,要他将玉泰盐铺里所有的存货、账款和现钱都全部用在蒋肇聪的葬礼上,为丈夫讲最后一次排场。

可蒋介卿以孤哀子的身份极力反对,认为自己是父亲蒋肇聪的长子,是祖父蒋斯千的长孙,这玉泰盐铺是祖父一手创办,又传到父亲手里,现在父亲过世,这盐铺理应传到他这位长子长孙手里,而且要比父亲主事时办的更好。要是把所有财产都用在父亲的葬礼上,他这个老板以后还怎么当?

经过几番商议,取了折中的办法:给蒋肇聪买了上好的棺材,送葬的排场由奉化商界捐款。整个过程,都由蒋介卿这位长子主持。蒋介石只是披麻戴孝,为父亲守灵。

蒋肇聪刚一被安葬,蒋介卿和蒋介石成了互不往来的两户人。蒋介卿主管着玉泰盐铺,对于王采玉这边,开销开始克扣,使他们的经济日渐拮据。

蒋肇聪死后百日一过,蒋介卿便换了一副冷漠的面孔,对待王采玉像对待平辈一样,提出分家事宜。蒋介卿仗着自己是长子,分了三分之二,蒋介石这边只有三分之一。此时的蒋介卿已经成家立业,而蒋介石还只是个八岁的孩童,孤儿寡母无力反抗。他们分得了三分之一的财产,可这三分之一,说是财产,由于此前一场大火,再加上翻过几次船,还有不少外债,亏本不少,这三分之一的财产,不但没有钱,反而分了一身债。

再看蒋介卿,一反刚才的冷漠面孔,装出一副从未有过的温和,说自己是长子,分家也是为了王采玉这个后母和蒋介石这个弟弟好,是他答应父亲照顾他们的,现在玉泰盐铺资不抵债,他愿意接手并负责还债,把每年可以收租的田地和常年可以挖笋的竹山,以及几间厢房,归蒋介石这边。王采玉一时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了,于是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在「分书」上按了手印。

王采玉母子

可谁知,玉泰盐铺的账本是蒋介卿造的假,待王采玉知道了真相,一切为时已晚,手印按下去了,岂能反悔?蒋介石不肯罢休,要去找蒋介卿评理,可他一个八岁的孩子,又怎么斗得过成年的蒋介卿?王采玉觉得自己自从嫁入蒋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孤立无援过,为此,整日处在恶劣的情绪中。

那边,蒋介卿重振祖业,重新开张,成了蒋家的主心骨。这边,王采玉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尚未成年的儿子蒋介石身上。蒋介石收敛了此前的顽劣,越来越懂事,也感受到了母亲对于自己的厚望,开始用心读书。

若不是家庭突遭此变故,蒋介石还是那个顽劣的儿童,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对于出生富裕家庭的蒋介石也同样适用。他开始为了母亲,为了命运,渐渐撑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