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在抗战之前,为何革命基础一般的山东,10年时间却成了最大根据地

2024-07-20历史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如果要说让我国军队最为惊喜和超出预料的根据地,山东地区绝对能够跻身前三名。

在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山东军区,和解放时期以山东为根据地的华野,在战争时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需要了解的是,在山东之前,革命的基础并不牢固,甚至在抗战之前,我军在山东地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山东却已经成为了我军的示范根据地。

山东究竟有什么魔力或者特殊之处,让其可以在10年间发展成为抗战乃至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最大也是最成功的根据地之一呢?

这一期,让我们与雨田君一同探索山东根据地从零到壮大的逆袭之路。

山东的根据地之强大程度如何?

鉴于山东根据地被称为我军典范,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山东根据地的实力如何?

在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是仅有一个以单一省份为主体的根据地,其他几个根据地为晋察冀、晋绥、陕甘宁、晋冀鲁豫、华中和华南,它并没有设于省界地带,而是直接根植于核心地带。

在抗战初期,山东就有我军领导的抗日武装出现,当时名为山东纵队(后来改名为八路军第一纵队)。队伍的领导是张经武,他是一位开国中将。而政委则是黎玉,他后来成为山东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8年,115师一部跟随代师长陈光将军和政治部主任罗帅的指挥,进入山东和山东纵队共同建设和开拓敌后根据地,对抗日寇。

如果再加上我军山东支部,那么当时我八路军在山东一共有三支反抗日寇的武装组织。

在那段时间内,我们军队连续建立了山东滨海、鲁中和鲁南等几个根据地。

1939年,山东地区建立了一支纵队。

1943年,为了增强山东根据地的集中管理力量,同时统筹协调山东根据地内所有军事系统,军委决定设立山东军区,将山东的115师、山东纵队和山东分局合并为一体。

山东军区成立后,山东根据地变得更加稳固,不仅多次击溃日军的合围行动,而且在日军大举南下参加豫湘桂战役时,成功夺回失地。1945年时,山东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城市如青岛、烟台和济南外,整个广袤山东大地已经充满了我八路军抗日武装活动的身影。

在八年抗战中,山东根据地作战5.16万余次(含民兵的2.5万次),一共击毙伤俘日军以及伪军53.5万余人,在抗战胜利前,一共创建了12.5万平方公里(山东80%以上的土地)、拥有2400万人口(81%以上人口)。

1945年7月,山东的革命根据地基本上都被我军夺回。

尤为关键的是山东八路军武装在1945年期间发展迅猛,山东下辖的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五个军区根据地部队总数达到27万余人(8个师,16个警备旅),而当时我军总人数只有127万,山东部队占比高达21.5%,其中正规军超过10万人。

当时支援东北的11万野战军中,有6万来自山东,实力雄厚。地方武装已扩展至包括民兵和自卫团在内,总人数接近200万。

1945年9月,日军在我军面前投降。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显著。

在解放战争期间,山东是国军唯一真正在战术上重点进攻的据点(陕北的政治含义更浓厚),国军在山东方向常年保持着60万以上的军队,到了1947年3月,为了应对山东据点,国军还成立了史上最为强大的战区单位——徐州陆军总司令部,总兵力达到103万人。

不但如此,国民军队重要的三支主力部队——整编5、11和74师,以及整编第8和9等美械主力师,都布署在山东方向。要说解放战争中受到最大压力的战区,山东是首当其冲的。

然而国军对山东进行了极端攻击,也越发凸显山东根据地的重要性。

国家军队集中火力攻打山东省。

在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的地位有多重要?

大家都说山东拥有三宝:粮食、军工厂和军人来源。

山东的渤海、滨海和胶东地区一直都是华东重要的粮食产区,解放区当时约有1/3的粮食来自山东,在战争期间,上百万民工将粮食送到战士手中。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当张灵甫仍在山上饥饿的时候,华野的将士们都是满脸微笑的。

富足的粮食保证了山东能够给华野提供所需的粮食,支援从华中北上过来的粟裕华中野战军,十多万人,同时也支撑了华东近50-60万人的一线和二线部队。

山东的谷物正在运送到淮海战场。

山东产粮的也产大量的武器和炮弹。

在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在鲁中南、胶东、清河、滨海、渤海等地区设立了许多随军修械所和兵工厂,兵工厂蓬勃发展,因此在山东流传着「兵工来自人民,人民支援兵工」的军民共处佳话。尤其是胶东兵工厂,对质量和数量都有很好的保障。1948年,胶东兵工厂拥有近1万名工人,生产了252万发炮弹和474门重炮。淄博生产的82迫击炮总数达到800门,炮弹数量为220万发。

这些装备也是支撑华野数十万人进行了三年战争消耗的基础。

山东工程兵制造厂。

在解放战争期间,山东是我军参与战斗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除一些民兵和地方武装外,共有120万山东士兵参加战斗,占据我军根据地参战总人数的1/3以上。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山东共进行了四次征兵,其中有59万名山东青年男子加入了战斗,其中胶东地区有28.5万人,占比达到了49%。

山东丰富的粮食、完善的兵工体系,再加上是我军主要兵源地,也让其成为了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最稳固的根据地。

山东兵三野获得表扬的三个主要因素,形成了伟大的根据地。

之前没有我军革命基础的山东,为何却发展成为我军最成功的根据地?

在此处,雨田先生将其归纳为三个要点。

山东拥有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

尽管山东有一半的领土是丘陵以上的山地,但这并不妨碍它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由于三面临海,山东交通便利;再加上胶东和鲁北两大粮仓、鲁南的煤矿以及鲁中的金属矿,让山东拥有极强的战略价值潜力和自给自足的基础。山东的资源丰富,粮食和矿产是战争必备的物资。

青岛、烟台和威海这些海港城市,加强了与外部经济联系,而山东在民国时期已经是一个经济强省,这种地理环境也是我军建设根据地的基础。

山东拥有独特的天然地理环境,使得该地区具备养育强大基础的资源。

山东的地势特点

山东人民对革命的热情超乎想象……

即使资源再充足,也需要激情和革命精神。

在抗战时期,与鄂豫皖、湘赣以及陕甘宁相比,山东并没有如同它们那样丰富的红色革命基础。山东人民始终保持着热情和激烈的革命热情,即便在抗战之前,奉系、张宗昌、老蒋和韩复渠等人曾短暂统治过山东,但他们只知索取,而罔顾建设,导致山东地区逐渐走向衰落,因此各地山东民众纷纷成立地方武装反抗这些军阀。

抗战开始后,韩复渠避战逃跑,最终被蒋介石击毙,除了李宗仁在鲁南台儿庄取得一次重要胜利,山东各地的国军基本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这让山东人对那些军阀和蒋介石感到更加失望。

在这种情形下,山东居民只能在不同地方自发组织抗击日本的武装力量。

山东人自发组织起来参加抗日武装。

直至此刻,我们的军队开始在山东地区展开作战,并成立了山东纵队。

在经历了几次战役胜利之后,山东人民开始对我军表示支持,积极加入山东纵队,与日寇在广袤的山东根据地展开抗战。实际事实证明,山东纵队和后来进入山东的115师,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军队,与山东顽敌相比,我军这两支部队才是真正的抗日力量。

山东地区在抗战之前,早就有很强的革命热情,在我军的引导下,自然也是情绪高涨,积极抗日,助力根据地建设。

在山东打仗的那支战队是被正式编制下的队伍。

第三,军事委员会和主席巧妙变换阵地,罗荣恒振兴了山东。

1941年,冈村老贼接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开始对晋察冀山东抗日根据地展开集中攻击,导致我方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115师和山东纵队在前期发展中遭受较大损失。在这个重要时刻,主席和军委主动改革,对山东地区进行一元化管理,组建了八路军山东军区。

1943年开始,山东军区正式设立,实施一元化管理,山东军区开始实行优质部队简化管理,将部队下放到各地,推进根据地建设,成立了主力部队、县大队、区小队等地方武装。在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强调联合当地的抗日武装,整合抗日斗争的力量。

随着这些改革的实施,我军在山东各个非交通道和沿海城市以外的广大县城和乡村开始崛起,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最终在抗战结束前基本上实现了控制。

山东根据地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山东根据地之所以能成为我军最稳固的根据地之一,除了自身的资源和地理位置因素之外,还有就是山东人民高昂的革命热情,以及在我军领导下,一起共同对日和对顽作战,在10年的朝夕相处中 产生的对我军的信任,双方共同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