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楹联妙对22,上联:司马含冤编史记,下联请师友妙笔留香

2024-03-01历史

头条原创首发。诗词爱好者,敬请师友赐教,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文案 |月下花弄影

上联:司马含冤编史记

上联「司马含冤编史记」,讲述的是一个悲怆的历史故事。司马,指【史记】的编撰者,西汉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他呕心沥血,完成了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的【史记】的写作。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三皇五帝,一直到当朝的汉武帝时期。【史记】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重要价值,无与伦比,它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生于汉景帝年间,一生大致与汉武帝相始终。父亲司马谈,生前为史官太史令。【史记】的诞生,与发生在司马迁身上的两件大事有密切的关系。

其一,是父亲司马谈辞世时的遗属。

司马谈在世时,作为史官,就已经着手撰著了史书的某些篇章,可是,天不遂人愿,在他五十多岁时,溘然长逝。临终时,他叮嘱儿子司马迁,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宏伟事业,并教导儿子:「孝始于事亲,中 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父亲是让儿子牢记「孝」德,来完成自己未竟的写史事业,其用心良苦啊!

年轻的司马迁,在父亲面前,低下头,流着泪,表明了决心:「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意思是父亲您放心吧,儿子虽然愚钝,一定按照您老人家的要求,按先后顺序,把历史的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尽数编辑整理成册,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司马迁接受了遗命,表示坚决遵从,不敢疏忽。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托付,对司马迁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史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其二,是李陵事件。李陵,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在一次同匈奴的作战中,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兵败被俘。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都城长安,汉武帝本希望他战死,后听说他投降了匈奴,龙颜大怒,朝堂上,弥漫着厚重的阴云。此时,汉武帝询问身边的司马迁的看法,他直言不讳,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士兵有恩信,按李陵的为人,有国士的风范。况且战场上「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虽古名将不过也」。他认为李陵这次失败被俘,是权宜之计,非真投降,等待时机以报汉,「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本想安慰气头上的汉武帝,可是,没曾想,这反而触怒了汉武帝,他认为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于是下令将他打入大牢。当时,司马迁有三个选择:一是死,二是拿钱赎罪,三是接受极刑。死,容易,可想到父亲临终的殷殷嘱托,他怎么含泪答应父亲的;可家境贫寒,又拿不出钱来赎罪;结果是,被判处了宫刑!这对司马迁是个莫大的打击。宫刑,意味着与宦官为伍,这使他感到极度的羞辱,但他还是坚韧地活了下来。可见,还是父亲的遗训帮助他在痛苦中,做出来了正确的选择。

后来,他在给朋友任安的信中,披露了自己当时痛苦的经历:「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每次读【报任安书】这篇文章,我都阵阵心痛,泪水模糊双眼。他当时在经受怎么的痛苦和煎熬,平凡的我们,怎能感同身受?

司马迁受辱含冤,历尽艰辛,全身心地完成了【史记】的写作,这是他用生命奉献出的一部光辉巨著,是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后人世世代代去怀念他!让我们用毕恭毕敬的态度,去诵读他用血和着泪写就的伟大作品——【史记】,去告慰那个不屈的高尚的灵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