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昌浩征战记 留苏回国的沈泽民和苏区当地干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2024-06-04历史

第三十回 商南区见到和陈昌浩同时派往苏区的沈泽民,书记三番五次和泥巴,陈昌浩比较低调

到了苏区以后,陈昌浩和书记继续由本地苏区的干部陪同前往金家寨,这个金家寨是红四军军部所在。说来的有一点缘分啊,这个金家寨所在的区,是赫赫有名的布尔什维克大领导马马维奇的家乡,马马维奇不知道吗?陈绍禹应该知道吧?陈绍禹不知道王明那就一定知道的。

书记在莫斯科时期与马马维奇这个年轻人关系一直不好心结很重。两人之间互相不看好,老莫回国有一个比较大的原因就是不想和马马维奇在一起。现在书记来到了马马维奇的家乡,不知道陈绍禹知道以后有什么感想?但是不管怎么说安徽还是出人才的哈。

第三天书记和陈昌浩和护送人员走过了70里山路以后,来到了金家寨。这里已经安徽六安县下属的一个地方了。凡是苏区多为两省交界的地方,金家寨也一样这里和河南的商南县接壤,这两个苏区和黄安的七里坪一样都是老苏区了,鄂豫边区特委就设在金家寨,老莫和陈昌浩在这里碰见了同时被上海临时中央派到鄂豫皖工作的沈泽民,

烽火连三月,见面值万金,书记和沈泽民俩人紧紧握手互相寒暄,陈昌浩和中山大学的同学沈泽民则是按照联共的习俗来了一个大熊抱,陈昌浩在这里还看见了二十八个半当中的四朵金花张琴秋,张琴秋亲切的问:昌浩你的爱人我们四朵金花的银花杜作祥同志呢?陈昌浩回答道:额,杜作祥被留在上海中央工作了,她在苏联军事通讯学校学习过,中央急需通讯电报的人员,所以她就留在中央工作了。

书记和陈昌浩关切的问沈泽民和张琴秋夫妇,你们是怎么到苏区来的?老沈说:很简单啊,也很顺利啊。我从上海坐火车到了蚌埠,然后呢再坐商船到了阳平关,剩下就是走路了,一直走到为止。

陈昌浩问:路上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军警的检查?张琴秋回答说:还好了,没有怎么检查,就是看看包包里面有没有违禁品放放行了。原来安徽一带的赤白区的对立不是很严重,安徽的农民运动也不像湖北那样风起云涌,苏维埃运动和阶级斗争也没有鄂豫那样的激烈,所以这一带的民房受损的情况没有七里坪厉害。

当时长期在苏联工作和学习的人员,回国以后很不适应。什么原因呢?就是苏联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初期的国内战争以后,各项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联共布的一些政治生活全部有固定的程序了,阅读马列著作蔚然成风,学习、读书、报告、会议等等都已经正规化。联共布的党员着装和生活已经大大改善。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各级官佐的着装和上下级的之间的礼节更是有严格的规定。

【33年莫斯科五一】

【联共基层正在开会】

中国的留学生和在共产国际的工作的干部已经潜默移化。回国到苏区以后,看见一些乡里人连基本马列原理都不懂,马列原著更是无从谈起,不像留苏生回来言必称马列,动辄说原著,所以处处看不惯。反之苏区的干部也看不起这帮吃洋面包的鸡屎分子,说话胀死人,口气大得很,动不动扣帽子,有么子不起的呢?苏区还是劳资们的打下来的呢?有本事你来试哈子?

【留苏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过马列主义原著的】

沈泽民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老沈同志对这里的苏区工作也是很不满意,他认为这里的组织距离共产党标准还差得很远。一般的同志们都不知道马列主义是何物?对中央分局的指示也没有严格的遵守。这里的党团组织以及红军和苏维埃政府也不是那么的严密。还有不少的地主富农混杂其中,土地革命也没有进行彻底,没有召开农民协会大会,部分的地主富农还有土地和财产。

至于当时的军队一些干部,沈泽民认为比较跋扈,看不起苏维埃政府的人员。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当时的苏区就是靠军队的打下来的,维持也要靠军队,所以红军的人员的地位比较高。

特别是当时的军队的干部不少都是从旧军队过来的,有一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各种思想无不打上过去烙印。要说红军军政素质,还是赣南的红一方面军比较高,因为当时有过三湾改编,还有古田会议的决议,连一级当时都有士兵委员会,连队的伙食尾子都要公布结算。而当时各个战略苏区,都是独立经营的,所以个别苏区有这样一些现象也是难免的。这也是上海临时中央给书记和沈泽民同志的一个任务,什么任务呢?那就是要在苏区更加布尔什维克化。

粮食的问题始终是书记关心的问题,书记弱弱问问老沈:沈泽民,你们这里粮食这怎么样啊?老沈同志说:粮食不是问题,至于乱打土豪的事情还是经常发生的。沈泽民同志属于新到苏区的来的人,特别是刚从苏联这回来的,所以为了苏区就要搞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属于比较冲的人。老沈同志主张要立即开展党内的工作和斗争,迅速的改善这里的情况。书记同志到底经历过大风大雨的老干部,同意老沈同志的观点,但是不同意老沈的做法,书记亲切告诉沈泽民同志,不能抹杀苏区同志们的艰苦奋斗的成果和他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我们至今还没有这一块革命的苏区,我们一定学会尊重苏区的同志。

【苏区干部开会】

我们不能采取激进的办法,不要过分的批评苏区的干部,我们要耐心的帮助他们。如果采取的激进的办法,容易和苏区的同志们形成对立,这对党的扩大苏区的和扩大红军的战略决策都是不利的。

书记同志还给老沈讲述了自己在七里坪和新集的一些事情,为了说服军需处长,为了不乱打土豪,我这个中央分局书记和陈昌浩亲自到厂库当搬运工,亲自到被服厂当裁缝,这样最后大家对我的意见也同意了,新的政策也执行了。这不是很好吗?沈泽民听完莫书记的一番话之后,也觉得有道理,表示要缓和苏区同志的关系,暂时不提激进的改革。

【安徽苏区的粮食政策执行的比较好】

其实啊,当时的金家寨苏区粮食不匮乏,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时的金家寨苏区的领导们,还是根据的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富农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给出路的办法。这样的稳定了苏区的粮食供应。应该说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金家寨具体相结合的典范,可惜的是老沈沈泽民同志没有认识到。

陈昌浩同志和沈泽民不一样,刚到苏区的时候,陈昌浩还是比较低调的,一来陈昌浩的资历比较浅,到了苏区之后非常注意向苏区的同志们学习,陈昌浩认为苏区的老干部们能够打下这一块红色的根据地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陈昌浩到了苏区之后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

第二陈昌浩不安心自己的少共国际的工作,想到正规红军当中去工作,在革命的战争当中和国民党反动派直接开干。但是以陈昌浩的在苏联托尔马乔夫军政学校的经历,要想直接在鄂豫皖红军当中带兵打仗还是不现实的,所以陈昌浩非常注意向红军的指战员学习,这也是陈昌浩到苏区以后保持低调的一个原因。

陈昌浩的三板斧是什么时候抡起来的呢?应该是在红四军南下之后,当时的中央分局和分局军委联席会议上通过了红四军立即返回根据地的决议,但是没有人去传达和执行这个联席会议的命令,因为这个任务关系鄂豫皖苏区之安危,同时还有高度的危险性,就在会议陷入到尴尬和所有与会成员一筹莫展时候,是陈昌浩大喝一声末将愿往,显示了陈昌浩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战封侯,从而奠定了陈昌浩在红四方面军不可替代的大将作用。

第三十一回 苏区金家寨地委会居然不要沈泽民,这苏联回来的和当地的关系有多僵?

说事情,事情就到了,第二天金家寨地委书记老李同志找到了分局书记,地委全体委员准备开会请莫书记和少共国际书记陈昌浩参加,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请莫书记作报告。

但是老李书记没有邀请到顶头上司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同志,不愿意老沈同志参加。看看这矛盾有多深?书记想了一会儿说:可得,大会开会以后,委员们纷纷向书记反映,省委书记老沈一到我们这块几,就批评我们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但是沈泽民本人又没有具体的纠正的办法,搞得我们心里直打鼓鼓。

【地委开会不要省委书记沈泽民参加】

这个地委成员都相当年轻,大大都是二十毛边的小伙子,都是入党不久,或者是由团转党。资历等等应该都不足。原来的这里的游击战争都是外来的同志发动起来的,新同志都是苏区建立以后入党的,由于红军需求量很大,很多老一点的同志基本上加入了红军,留下的新同志各方面的工作经验都欠缺一些,沈泽民同志对他们的批评偏于严格。

针对地委委员的发言,书记给这些同志作了鼓励的讲话。说你们都是参加革命的不久的新同志,能够做到这一些已经是很不错了,对他们的工作提出表扬,同时我想对这一些同志们解释,我和沈泽民同志到这里来,主要是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工作,而不是排挤和打击他们。老沈同志的批评是为了让他们进步更快一些,有一点求全责备了,这是工作方法的问题。老莫书记告诉委员们,要他们放心和安心工作,我已经和老沈同志取得了一致意见,并且将我们做法告诉了委员们。

老莫不愧是老资格的老干部,对于这一类事情驾轻就熟。这一类的事情本来就不是什么原则上的大问题。经过莫书记的一番解释,金家寨地委的同志们转忧为安,他们都表示要支持鄂豫皖中央分局分局,拥护中央分局分局和省委的领导。并要和老沈同志和好共事,为苏区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一些地委的同志们也表示要加强学习改正缺点。经过老莫同志的做工作,这一件事情终于过去了。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苏联回来同志和本地苏区工作的同志之间的矛盾却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沈泽民同志和陈昌浩一样,也是享誉中山大学的二十八个半的布尔什维克,老沈同志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这一些同志都是对自己和对同志要求比较严格的人。在苏联的时间比较长,受到的联共布的影响很深。所以当他们回国以后,往往拿联共布的标准要求山沟里面的苏区同志,山沟里面的苏区同志,很多文化程度比较低。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学过的马列的原著。但是这一些苏区的同志能干,实践的能力很强,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就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书记同志调解了地委和老沈同志之间的问题以后,就要专注红四军调研工作了。这也是此次金家寨之行的主要目的,老沈,沈泽民同志还是继续负责省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