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1年毛主席与周总理会谈,闲聊中毛主席:洪学智到哪里去了

2023-12-28历史

1971年毛主席与周总理会谈,闲聊中毛主席:洪学智到哪里去了

在新中国的战争历史中,毛主席的杰出将领众多,受到毛主席亲自或间接关心的军事领导人也不在少数。然而,在所有这些将领中,毛主席对洪学智的关切程度却相对较低。

「福将」洪学智,生于1929年,从小失去双亲,孤苦无依。在革命的召唤下,他在16岁时加入了革命队伍。当时,国民党进行着最为残酷的血腥镇压,许多人因此动摇离队。然而,年仅16岁的洪学智没有畏惧,反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中激发了自己独特的革命斗志,坚定了自己终身为革命而奋斗的决心。

1929年5月6日的夜晚,洪学智等地方武装成员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利用敌人警惕放松的时机,发动了商南起义。他们攻破了地主的大院,为广大贫苦人民开仓放粮,宣告起义成功。随后,洪学智如愿以偿地加入了红军,一个月后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加入红军的那一刻起,洪学智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毫不畏惧苦难和死亡。每当面临恶战和硬仗时,洪学智总是冲锋在前。很快,他崭露头角,担任了班长、小队长,负责指挥战斗和宣传工作。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时光,洪学智笑着说:「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了,只要还没有被打死,我就要继续和敌人去拼命!」

1932年,国民党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洪学智所在的部队被派往苏家埠附近阻击敌军增援。

在第一场战斗中,洪学智所在的机枪连连长阵亡。接任的第二任连长在第二仗中也倒在冲锋的路上。于是,洪学智在火线上被任命为新的机枪连连长。

在战役胜利前夕,洪学智英勇杀敌,冲锋在前。然而,在即将冲至一个小坟头时,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肺叶。洪学智倒地,鲜血从左胸涌出,他的身体失去控制地滚下山坡。

在红军医院抬着洪学智的担架时,战友们都以为他已经无法挽回,然而,当他的伤势逐渐好转,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战友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洪学智出院后,躺在担架上走向自己的部队,途中恰好经过自己的家乡。

接近家门口时,洪学智为了不让亲人担心,勉强从担架上下来,步行走向家。进入家门时,他的大爷和大娘正在院中打豌豆。看到洪学智时,两人直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你不是已经去世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难道是你的…」好一会儿后,他们才确认洪学智还活着,他真的回来了。

洪学智回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小山村,乡亲们纷纷前来探望,挤满了洪家的小院。洪学智出院时领到了两块大洋,他用其中一块买了些盐,全部分给了大家,剩下的一块钱,洪学智给了即将出嫁的姐姐,作为嫁妆。临别时,家人都劝他不要再走了,但洪学智如箭般回归内心,他要回到队伍中去。

因此,他借口要去山上的姐姐家看看,从山崖上的羊肠小道离开了家,去找寻自己的部队。到达部队后,洪学智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作为红军,只有消灭反对派,我才会回家。」

红军长征穿越草地时,洪学智已成为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负责为中央红军提供粮草、安置伤员。在这一重任肩上,洪学智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却因过度劳累生病,感染了伤寒。由于医疗条件差,洪学智的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岌岌可危。

洪学智的警卫员目睹着首领奄奄一息,悲痛欲绝,竟然在悲愤之下自杀,而他的秘书长也因高山缺氧突然死亡。

或许是洪学智命悬一线,就在这危急时刻,部队偶然找到了一位医术娴熟的老中医,为洪学智开了一张药方。但方子中最关键的几味药材在部队里找不到。为了齐全药材,战士们四处寻找,最终竟然全部找齐。

在老中医的治疗下,生命垂危的洪学智逐渐康复。洪学智的儿子洪虎多年后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正值过草地,才能找到这些建议草药,才能治好父亲的病,可以说正是长征拯救了他。」

在抗日战争中,洪学智担任八路军团长,亲自参与了百团大战,击溃了日伪军多次的「扫荡」行动。1940年,洪学智临危受命,率领抗大总校200多名干部支援苏北抗日前线,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跨越晋、冀、鲁、豫、皖、苏六省,最终在苏北盐城与新四军军部汇合,全员无一减员,洪学智更受到刘少奇和陈毅的高度赞扬。

解放战争中,洪学智被派往东北,参与指挥了解放东北全境的几乎所有战斗。之后,他率领部队南下入关,参与了解放平津、血战湘赣、解放海南岛等数次重要战役,屡立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当美帝国主义从朝鲜半岛逼近中国时,洪学智再次奉命出击。在志愿军中,他成为彭德怀的得力助手,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后勤保障,在朝鲜战场上建立了卓越的战功。

在漫长而残酷的革命战争岁月中,洪学智度过了九死一生,锻造成了一名坚强的战士。回顾晚年时的革命经历,他激动地回忆道:「活下来的人都是大难不死,而从四方面军活下来的更是死里逃生。」

洪学智深情地说:「我十几岁就投身党的怀抱,从鄂豫皖战斗到川陕,再到红军长征,经历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之后奉命参与抗美援朝战争,20多年的战斗岁月里,每一天都在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每一天都在面对生与死的艰难抉择……」

毛主席的关切洪学智这位出色的将领备受毛主席的特殊照顾,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全国政治风暴的时刻,洪学智的名字都频频被毛主席提及。

1937年3月,在党中央对张国焘等人进行批判时,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受到牵连,其中包括了洪学智在内。当时,由于「逃跑未遂」的罪名,许世友、洪学智等人被判处6个月至一年半不等的有期徒刑。得知此事后,毛主席亲自前来探望,只携一名秘书。

毛主席详细询问了大家的生活状况,并询问:「你们有什么要求吗?」由于受到了冤屈,众人默然无语。毛主席继续说:「过去他们讲的那些话不能代表中央,只能代表他们个人。你们想出去工作吗?」众人仍然保持沉默。毛主席干脆地表示:「如果你们想出去工作,可以马上在边区分配工作!」

洪学智率先开口,表达了希望继续学习的意愿。他说:「过去一直在打仗,对马列主义理论了解太少,急需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洪学智的发言引发了其他人的跟随,纷纷表示希望继续学习。

毛主席笑着说:「这一期已经结束了,等到下一期吧!」众人纷纷表示等待下一期学习的机会。毛主席许诺后,回去继续工作。

这是洪学智第一次与毛主席直接接触,五十多年后,他仍然历历在目:「毛主席对我们这些干部非常关心,非常信任我们。许世友逃跑一事,毛主席不仅迅速平反,对许世友更是给予充分信任。实践证明,我们都是革命的战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是英勇无畏的。」

1945年9月,新四军三师在黄克诚率领下向东北进军。途经临沂时,陈毅军长在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后,与洪学智单独进行了一次谈话。

陈毅告诉洪学智:「毛主席特地委托我同你谈话,毛主席对你非常关心!」这让洪学智感到热血沸腾,毛主席居然还记挂着自己。

陈毅停顿片刻后继续说:「毛主席让我问问你,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如果不满意,毛主席说,可以考虑另作安排,而且,马上就可以安排。」

洪学智考虑片刻后回答:「这些年,我对三师部队有了感情,与黄师长协作得很顺畅。由于黄师长身体状况欠佳,需要我来协助,我愿意继续留在三师工作,对职务高低并不在乎。」

1950年10月,洪学智作为第15兵团副司令员,跟随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投入朝鲜战场。从这时开始,洪学智与后勤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就是在洪学智的带领和指挥下建立的。这彻底粉碎了美军切断我军运输线的企图,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后方基础。

1954年初,洪学智刚回到国内,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突然,他的老首长、当时的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黄克诚紧急召唤他到北京。黄克诚告诉洪学智:「现在通知你,停止学习,立即到总后参加工作。」于是,洪学智只得遗憾地中断了学业,成为总后勤部的副部长。

然而,洪学智内心深处对军事的热爱难以割舍,不知何故这一信息传达到了毛主席那里。在1954年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向洪学智询问:「我听说你不愿在后勤工作?」

洪学智老实回答:「是的,主席!」

「为什么不愿意在后勤工作呀?」

「我一直从事军事方面的工作。」

「那你在朝鲜战争时怎么又从事后勤工作呢?」

洪学智毫不犹豫地回答:「主席您下的命令啊!」

毛主席听后大笑:「啊!原来你是怕命令啊!」

尽管后勤工作并非洪学智的志愿,但他仍全心全意投入到新中国军队后勤建设中。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洪学智后来成为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先驱。

1959年7月,洪学智从西藏归来,因为拒绝说一些「违心之词」而受到批判。两个月后,他被调往吉林省担任农机厅厅长,并全家搬迁到长春。

在这困境时刻,毛主席的关切犹如温暖的春风。1965年的一天,毛主席在与韩先楚的谈话中突然问:「好久没见到洪学智了,他去哪了?」

韩先楚回答:「我也很久没见到他了,听说他现在在吉林。」

毛主席听后对韩先楚说:「你见到洪学智时,帮我转告他,在庐山上他只是个认识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

1971年,毛主席再次询问洪学智的消息,而此时洪学智正在四平市进行劳动改造。毛主席向周恩来总理询问:「洪学智现在被搞到哪里去了?」周总理回答:「在东北的某个地方。」

随后,周总理通过沈阳军区的领导了解洪学智的情况。得知消息后,革命委员会的人迅速派人将洪学智接回省城。在离开农场之前,革命委员会的人还组织了一次大会,想要向洪学智提意见,但出乎意料的是,原本预期的批评大会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表扬大会,农场中的人纷纷表示:「没有意见,这个老头是个好人!」

我军独一无二的「六星上将」正是因为洪学智的宽厚胸襟、无私心态,使他能够从容应对这一份命运。

1977年8月,洪学智再次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兼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80年1月,洪学智再次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这也是他时隔20年之后再次执掌总后勤部的帅印。

1988年,中国恢复了军衔制度,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年的评定中,上将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衔。75岁的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成为了中国唯一的「六星上将」。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将军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94岁。

在悼念期间,人们以多种方式表达对洪学智将军的哀思。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成千上万的首都市民参加了洪将军的遗体告别会,许多将军的老战友、老部下、老同志和老乡都前来悼念。

一位市民从长春赶到北京,拉起横幅写着:「老将军一路走好,给您磕头了」;一位志愿军后代从山东骑车赶到北京,在洪学智雕像前跪下,连磕三个响头;在寒风中,成千上万的人自发聚集在八宝山,为洪学智将军送行。

郑国良是一位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老兵,他在战场上驾驶着一台苏制吉普车,与洪学智一同穿越险路,度过无数次的战火岁月。

当洪学智去世时,郑国良已经79岁,身患脑血栓和老年痴呆后遗症,几乎忘记了一切,甚至连自己的家人也认不得了,在过去的5年里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

然而,当郑国良听到「老首长不在了」时,老泪纵横,呜呜地哭了出来。郑国良的老伴说,老首长在长春的时候,老郑每周都会去老首长家坐一坐,后来,洪学智回到北京,老郑每次去北京也都会前去探望老首长。

洪学智同样非常惦记郑国良。2003年,退休后的洪学智撰写的【洪学智回忆录】成功出版,洪学智第一时间嘱咐家人,务必送一本给长春的郑国良。

洪学智在病重时留下遗言:「去世后,一定不要办追悼会,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把我的骨灰送回安徽金寨老家。」

按照将军的遗愿,2008年10月,洪学智的骨灰安葬在了故乡金寨县。他的墓志铭上写着:

「洪学智,两膺上将,国之勋臣。出生于双河农家,从戎于商南起义,显赫于南征北战,扬威于抗美援朝,彪炳于现代后勤奠基,辉煌于改革开放创新。艰危屡善谋略,曲折愈显忠贞,勇武而见儒雅,刚直而怀柔肠,权重坚守本色,位高心在百姓。魂归故里,情系乡亲,桑梓立碑,永昭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