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何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2024-04-28历史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下与中共方面的极力劝告和争取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定与红军停战,主张「攘外安内」的政策,然而张学良的这一主张与蒋介石先前发布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完全相左的。

而后为了督促对共「消极怠战」的张学良、杨虎城继续进攻红军,蒋介石亲自前往了西安。蒋介石抵达西安后,张学良多次劝其联共抗日但均遭拒绝,眼见劝说无果,张、杨二人情急之下策划用强制手段逼迫蒋介石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随即又通电全国,提出了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一发生,张学良就联系了中共中央,中共随即派出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代表前往西安与张学良、蒋介石共商合作抗日事宜。

同时,南京政府也收到了消息,经过商讨,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人于22日代表南京政府抵达了西安。

23日,三方会谈正式开始。蒋介石一开始仍然不愿意与共产党联手,后来经过张学良、周恩来、宋美龄等人的极力劝说,再考虑到自己当下受制于人的情况,蒋介石最终还是同意了张、杨所提出的八项主张。

就此,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当时时局转换的枢纽,对促成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决定送蒋回南京

事变是解决了,那么接下来被扣留在西安的蒋介石要怎么处理呢?是送回南京还是另做打算?

东北军中有人提出,蒋介石此人睚眦必报,我军如今通过强硬手段让蒋暂时同意联共抗日,等他回到南京指不定怎么想着报复回来。而且蒋介石之前那么抵触和共产党合作,未来他很有可能变成国共合作的一大隐患,不如干脆借此机会除掉他以绝后患。

但张学良直接否决了这个建议,绑架蒋介石已是他的无奈之举,而且蒋介石背靠南京政府,无论是从自己对蒋介石的感情出发还是从当时严峻的形势出发,他都不能杀掉蒋介石。

其实当时摆在张学良面前的选项只有一个:将蒋介石安全送回南京去。这个结果张学良在扣留蒋介石前就已经想过了,他还曾明确同中共表示过,只要蒋介石同意合作,自己还是会继续拥护他为领袖,并将其送回南京。

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乘机送蒋介石回到南京,此前他并未告知中共方面和杨虎城等人。大家没想到张学良竟然来了这么一出,几乎没有人支持他去南京,这不是羊入虎口嘛。

据说周恩来得知消息后还立马跑出机场阻止张学良登机,然并未动摇张学良前往南京的决心。果然,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对张学良发难了。张学良从到南京开始便被扣押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之后更是被软禁了大半辈子,直到蒋介石去世后才重获自由。

很多人对张学良的举动非常不解,他明明可以不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他不去南京的话完全不会遭遇后来的圈禁,而蒋介石即便回到南京也对张学良无可奈何。张学良不会想不到自己去南京之后可能会面临的情况,那么他到底为何非要坚持自己送蒋介石回南京呢?

扣蒋后面临各方压力,亲自送蒋回南京已成定局

实际上,张学良会亲自送蒋回南京并非他一时意气用事,他也是考量过多方因素的:

首先,就情感上来说,张学良原本是蒋介石下属,且同宋美龄兄妹交情匪浅,此次迫于形势「绑架」了自己原本的领导他本来心里就过意不去。他决定去南京估计心中也是存了将功补过的心思,张学良认为自己先冒犯了蒋介石,所以希望通过亲自陪同一举向蒋介石示以歉意,弥补一下之前的过失。

早在12月19日他就说过:

「当他回京的时候,我准备跟他回去,站在国人面前受冷静的公平的审判。如果他们听了我述说的事实以后,认为我的举动谬误而责罚我,则我愿意承受任何责罚,甚至死刑。」

其次是舆论问题。在发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是觉得自己发动兵谏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应当可以得到国内和国际上的普遍理解和支持,然而事变发生后国内外的真实反应却让他始料未及。

南京政府的责难和威胁在张学良的意料之中,他最没想到的是苏联的反应。苏联不仅不支持张学良通过兵谏手段让国共联手,还指责其行为可能扰乱中国政局,造成中国内战。

而后美、英等国也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基本上一边倒地认为张学良之举不妥。日本则趁机制造舆论,想要继续搅浑中国政局,强化南京政府同中共、西安方面的矛盾,苏联等国的态度和国内反对张学良扣押蒋介石的声音离不开日本的刻意引导。

比如【盛京时报】就抨击了张学良的行为,而【盛京时报】作为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纸,是日本在中国东北重要的舆论媒体,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日本政府和国家态度风向标。

通过【盛京时报】上刊登的内容,我们不难猜测出日本对舆论的引导方向:一是强调西安事变性质实际是中国军阀内部的争战;二是力图将苏联渲染成西安事变背后的推动者;三是将矛头指向共产党,宣扬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背后有中共的手笔。

在如此严重的舆论压力下,张学良必须做出强有力的回应,而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就是一个表示诚意和立场的好机会。

最后是张学良的自信。他的自信不仅来自自己与蒋介石等人的交情,还有背后的东北军、盟友中共以及杨虎城的西北军,他认为有这些筹码在,即便自己去了南京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既然张学良早就决定要亲自送人,为什么到25号上飞机那天没什么人知情呢?原因很简单,周恩来和杨虎城等人更看重张学良的个人安危,对他送蒋回南京一事一直持反对态度,张学良自知一时说服不了他们,就干脆避开所有人去送蒋介石。

等到蒋介石离世,张学良重获自由后,谈到当年送蒋回京一事,他表示:「我送蒋介石回南京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惩罚。更明白地说,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张学良告诉记者,自己是名军人,必须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他不想再起无谓的战争,如果自己的牺牲能够换维持国共合作的局面,那他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张学良一直都知道自己此去危机重重,但这是他必须要肩负的责任,他不能因为计较个人安危而破坏国共联合抗日的大计。他去南京的话一是全了蒋介石的颜面,二来平息了外界对自己扣押领袖的各种舆论,那么自此以后南京就不好再向西安发难,内战也暂时不会爆发了。

留下手令前往南京,遭圈禁数十年

离开西安前,对前路有所预料的张学良给部下留了道手令:「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孝候指挥。」他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也为属下做好了安排。

抵达南京后,蒋介石对自己在西安时狼狈受困的窘境耿耿于怀,恼火地导演了一出军事法庭审问和惩治罪犯的大戏,将张学良囚禁了起来。

包括宋美龄兄妹在内的许多人为张学良求过情,蒋介石都一一驳回了,在他看来,张学良犯了通共大忌,还敢扣押软禁自己,留他一命已是自己最大的仁慈。

蒋介石并非没有考虑过直接杀掉张学良,但前有宋美龄兄妹的劝阻,后有东北军的威胁,而且张学良都亲自送他回南京了,再杀他容易遭人诟病。于是,蒋介石最后还是留了张学良一命。

张学良为统一抗日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日全然不顾自身安危的作为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对于他来说,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能在亲上抗日战场,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战。

不过,他为抗战做出的贡献绝对是不可磨灭的,就像后人所说,张学良之举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可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