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叶飞为何遭批评?还有三不准:不准发枪、不准发饷、不批准

2024-05-11历史

1937年7月7日,随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福建华侨也全力支持抗战,成为抗战中一支重要力量。

其中,叶飞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从闽东北上抗日,驰骋大江南北,屡建功勋,被陈毅将军称为新四军「最突出」的劲旅。

图|叶飞

1939年,叶飞却遭到项英批评。不仅如此,六团还遭遇「三不准」:不准发枪、不准发饷不批准。

这是怎么回事?

一、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的成长之路

闽东是中国创建的红色苏区,也是新四军的主要策源地之一。这里倚山面海,具有重岭环海、三面奇险的地理优势。

1932年,闽东连江、福安两地分别成立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和第一支队。

这是闽东独立师也是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早期的前身。

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宁德支提寺宣告成立,这是由闽东工农游击第一、第五支队合编的闽东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团和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扩编的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组建成的。全师共有3个团,2个独立营和1个特务连,共计1600余人。

其中,师长为冯品泰,叶飞为政委。

图|叶飞(左一)和战友

1934年10月,国民党趁我红军主力实行战略大转移之际,调集兵力对闽东苏区进行残酷「清剿」。

敌人的数量是闽东独立师的十几倍,即便相差悬殊,闽东独立师依旧顽强反击。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依然占据被动局势。

1935年1月中旬,红军独立师转变斗争方式,将苏区变为游击区。之后,他们迅速突出重围、化整为零,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就这样,局势从被动转为主动,游击队更有效消灭了一批国民党有生力量。之后,独立式的人数也从最初的不到500人,发展到近2000人。

1937年七七事变,拉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闽东独立师配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福建当局进行国共合作抗日谈判,并促成了形成闽东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图|阮英平

1938年1月,叶飞接受新四军军部命令,担任改编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阮英平担任副团长。

新编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下辖3个营,1营营长陈挺,2营营长沈冠国,3营营长为黄培松。

2月14日,1300余名将士从屏南双溪、棠口出发,3月底抵达皖南岩寺。

1938年10月,六团进入苏南茅山地区,主动出击日军,并奇袭宝埝镇。接着,他们又在丹镇公路夜袭敌人。12月上旬,六团在白兔镇毙伤敌人50余名。

接着,六团又运用夜袭、奔袭、奇袭和伏击等战术,与日军交战,并接连取得胜利。

图|新四军六团

之后的一个月,六团又针对日军作战特点,做了第二次整训。这次整训之后,六团的战斗力和各方面建设都有了很大提升。

1939年5月,六团奉命东进。

6月24日,一部二连长吴立夏率六团夜袭了黄棣、望亭、凤桥之间的日军据点。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六团全歼守敌30多人。此外,他们还炸毁了铁路线。

此役可谓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气焰,六团的军威更是大振。紧接着,六团又开启游击战,打得敌人更是魂飞魄散。

这时的六团,战斗力超强。不仅如此,每个班都配备轻机枪,每个连都配备重机枪。后来,陈毅司令还两次从六团调走100多挺轻机枪,支援兄弟部队。

图|陈毅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六团也从东进时不足700人,发展到2000多人。1939年7月底,六团在黄土塘一役歼敌上百人,缴获步枪20多支,可谓威震江南。

二、叶飞为何遭到批评?

全面抗战爆发后,原本与失去联系的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叶飞,从交通员缴获的敌人报纸上看到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和【中国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等消息。

这时候,叶飞敏锐意识到国共即将第二次合作。于是,他主动将闽东苏区改为闽东人民抗日军政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改为中国人民红军闽东独立师。

1937年11月底,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参谋顾玉良到闽东,并传达了有关国共和谈的指示。

图|顾玉良

1938年1月,叶飞在南昌接受新四军军部的命令。至此,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

此时,广大苏南的农村和中小城镇还未完全被日军控制。国民党军在溃逃时丢弃了大量武器,散兵更是流散在各地。之后,国民党派遣官员收编各处散兵。他们以第三战区为依托,在苏南扩大势力,并破坏抗日进步力量。

新四军根据中共和毛主席的多次指示,准备东进抗日。

1938年4月27日,粟裕等率先遣队从岩寺出发,挺进苏南敌后。6月8日,陈毅率部在溧水县与先遣队会合。

图|粟裕

这年9月,第六团奉命进入苏南茅山地区。此时,第六团面临着诸多新局势。比如,从前是与国民党军作战,如今与日军作战。

还有一个转变,令许多闽东战士很不适应。因为语言问题,大部分闽东战士听不懂苏南话。当然,苏南群众也听不懂闽东话。众所周知,开展游击战争需要依靠群众。如今语言不通,自然面临重重困难。

再加上过去是山地作战,如今要在平原和河网进行游击战。从前的经验如今都不管用,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1938年12月上旬,六团打白兔镇,这是一次白天攻打日伪据点的战斗。当时,村子里有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100多人。六团接到情报,白兔镇的敌人要撤退。

可战斗打响之后,六团才弄清楚,当地群众是想新四军拔除敌人在白兔镇的据点,并非敌人要撤退。

图|日本鬼子据点

这场战斗持续了6个小时,据点仍旧没有攻下来。最终,六团遭遇敌人反击,被迫退出战斗。

叶飞总结,虽然部队遭遇一些伤亡,却取得了经验。而战役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部队没有重武器,另一方面是不会用炸药爆破。

经过白兔镇一役,六团开始采用不同手段战斗。比如,夜袭、奔袭、奇袭和伏击等。终于,六团开始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六团在激烈作战经验过程中,还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人员、物资补给方面的困难。

当时,项英采取「江南特殊论」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在战斗时更是畏手畏脚。

比如,不敢发动群众,不敢独立自主发展武装力量,不敢提「减租减息」,不敢公开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对待国民党军更是无原则退让和迁就,令部队发展不断受限制。

图|项英

不过,陈毅却交代六团发展地方武装。于是,六团干部积极吸收当地民众参加冬防队,还带他们训练。收到战利品后,他们也会积极非给当地民众。

很快,冬防队就成为地区发展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可是,这一切却触犯了国民党的利益。他们知道六团扩招新战士后,立即找到项英。项英知道后,更是直接来电批评。

还给六团来了个「三不政策」:不发枪、不发响、不批准。

要知道六团刚从皖南出来时,留下一个营,只出来两个营。当时,从水阳一线到句容东乡,不断与日军作战,部队伤亡很大。

一旦不能扩军,又不能得到及时补给,部队自然会消耗殆尽。如今,三战区停止了经费、弹药和被服供应,给六团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

战士们在寒冬腊月没有棉衣、棉鞋,还吃不饱饭,只能光脚在雪地里行军。晚上睡觉更是只有一条单被,这让战士们怎么休整?

图|叶飞

令叶飞难受的是,当六团进攻白兔镇的日寇时,国民党镇江县政府竟然命令特务队伏击六团,致使十几名指战员伤亡。即便如此,他们还要主动保护敌后的国民党政权。

就算做到如此,叶飞还因为与国民党三战区的摩擦和矛盾,受到项英的批评。项英指责叶飞不懂统一战线,这令他十分苦恼。

于是,叶飞找到陈毅,如实反应了部队遇到的困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陈毅提出「人、枪和款要继续放手搞」的要求。

之后,陈毅要求六团继续东进,「不依靠国民党发饷、发枪,独立自主发展队伍,壮大自己!」

就这样,六团所有领导全部改名,叶飞改为叶琛,副团长吴焜改为吴克刚,参谋长乔信明改名汪明,政治主任刘松青改名刘飞。新四军六团更是使用「江抗」的名号,冲破国民党限制。

图|陈毅

当叶飞再次率部与陈毅会合时,队伍已经壮大。不仅如此,队伍还有了全新的武器装备。除了有了武装自己的实力,六团还有多余的机枪支援兄弟部队。

项英对于六团挺进东路额结果也很满意。他在写给的电报中提到:「老六团东征后,战斗力很强,武器也好,每连有六挺机枪。」

三、金戈铁马化叶飞

叶飞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祖籍福建南安,幼时回国就学。1928年5月,他在厦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1940年6月28日,新四军挺进纵队的三个团与江苏国民党李明扬和李长江的十三个团爆发武装冲突。

陈毅听后大为恼火,大骂叶飞「糊涂、害人!」

原本6月23日,叶飞等人就给尚在江南的陈毅打电报:两李部队决心搞摩擦,郭村难免一战。

图|陈毅

陈毅回电指示:上策避免冲突,中策退到吴家桥打,下策在郭村打。

要知道,郭村北面是国民党韩德勤的部队,东边是日军。如果在郭村打,对于我军实在不利,故为下策。

叶飞也马上回电:与两李竭力避免冲突,若一点要打,就在郭村。陈毅接到电报后,十分焦急,再次回电:在郭村打是下策。收到电报后,叶飞再次急电:依旧恳求在郭村迎战。

这一次接到电报后,陈毅再次电报。这一次,他的口吻完全是命令式:切不可取下策在郭村孤军御敌。

陈毅表达得很清楚,希望叶飞用上策,这样一来能等待援军支援。再不济可用中策,换一个地方再打。谁知叶飞再次回电,依旧坚持在郭村打。

陈毅十分恼火,叶飞五天之内三次拒绝执行命令。

图|叶飞

直到7月2日,侦查员报告我军已在郭村之战中取胜。陈毅一刻不敢耽误,直奔郭村而来。刚一坐下,他就要听取汇报。

听完汇报后,陈毅才终于知道,队伍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来,才取得郭村一役大捷。散会后,陈毅诗兴大发,当即赋诗一首---【保卫郭村】。

孤军英勇,领导坚强,是胜利的核心。

这一年,叶飞不过二十六岁,不愧是新四军中骁勇善战的虎将。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