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5年元帅授勋,刘少奇建议换掉陈毅,周总理坚决拒绝

2024-01-03历史

引言:

「陈毅离不开粟裕,粟裕离不开陈毅,现在可好,还是要排排级,分分大小王。」毛主席调侃道。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进行第一次授勋仪式,众星闪耀,其中最为耀眼夺目的当属我国的开国十大元帅。

然而,这十大元帅之中,陈老总却差点没有留住自己的军衔,并且在军衔评定的整个过程中,也因为陈老总的元帅之位引发了评议小组的多次争吵,甚至这件事情连毛主席、周总理和刘少奇都各执一词。

那么,本应该实至名归的元帅之位,为什么陈老总却差点擦肩而过?对于这件事情,毛主席三人又是为何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今都知道陈老总最终还是获得了元帅军衔,当时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欲知其中细节,便请跟随小编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去近距离认识和了解一下那些革命先辈。

授勋的必要性

首先要知道的事情是,我国为何要在1955年进行军衔的评定和授勋。

其实,早在抗日时期和解放时期,一般拥有这种现代化军衔制度的是国民党方面,而我军只有各官职的区别。

那时候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间,战争又是异常的残酷和血腥,最初军队和组织建制之时,就是在被老蒋迫害和日本扫荡之中完成的。

所以都是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特殊时期,万般无奈显得有点杂乱,但是又是比较规律的,我党一心以抗日和解放为主,官职这种东西足够用即可。

既然这样的话,为何在建国后不进行这方面的革新呢?

大家要思考一下那个时代,经历过数十年战争的国家是百废待兴,几乎是社会的大大小小各方面都需要重头再来。

我们还要收拾当时逃亡台湾的老蒋,属于是补丁材料少,水桶大小窟窿多,不过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切还是欣欣向荣的。

而在军队方面,只有小战争,没有大型战争,这种军衔制度,体现的现代化军事意义凸显得不明显,当时唯一要面对的可能存在的大型战争就是收复台湾。

后来也由于抗美援朝被迫暂停,一直到现在成为中国人的遗憾。与此同时,也就是抗美援朝暴露出了军衔制度的缺陷,推动了我国军衔制度的革新。

当时二战刚结束不久,世界还处于千疮百孔的状态,美国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分裂朝鲜半岛,跳板朝鲜,欲图钳制新中国自信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于是便有了我国可爱的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用列强将资本主义的纸老虎打跑。而彭老总除了带回来抗美援朝胜利的喝彩,还有这军衔制度的缺失以及对现代化军事化管理的诸多不便和惨烈的教训。

至此,授勋仪式的前置条件便是铺垫完成。

元帅之争

在毛主席带领的中央便指示彭老总开始进行军事化的现代化改革,也就是包括最重要的授勋仪式。

无论是在革命初期、抗日战争还是后来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我国涌现出许多有着璀璨战绩的革命先辈,这便也是授勋的依据。

同时有着一点要求,也是后续影响陈老总元帅之争的因素,那便是需要依旧就职于军队。而为了能很好的贯彻和施行,最初要被评为大元帅的毛主席做了表率,让这一位置一直空缺。

同时为了响应号召,原本十三位元帅名额限定中的另外三位元帅邓小平、刘少奇和周总理也是因为就职于中央,选择留下了十大元帅的建制。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就已经发现了陈老总的矛盾点,那就是陈老总此时已经退出军队,任职国务院副总理,将要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颗明星。

而且解放战争后期,陈老总也是在上海市任市长,脱离了军队。综合这些因素,关于陈老总是否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问题就被激化。

不仅如此,有位置空缺,就指定会有候补,由此与陈老总无法分离的战神粟裕便被推了出去。

当时的粟裕将军,可是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直接让解放战争一路高歌。非凡的战绩让粟裕将军成为军队中的新定海神针,粟裕取代陈老总当选十大元帅的建议也就被提出来了。

不过,粟裕将军也有不合适的原因,那就是资历太浅。注意,这个资历是与同一届其他九位元帅以及陈老总相比而言,这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评议小组怕粟裕将军这个新生代同居军衔会产生不满,所以关于粟裕与陈老总的元帅之争一时难解。而其中最为支持粟裕被授予元帅的便是刘少奇同志。

刘少奇与周恩来

讲到这里,许多读者还有当时的人可能会心生疑惑,认为刘少奇同志为何会有此提议,甚至有些人诋毁谁与谁交情不好的不齿言论。

这两方对立的观点,说白了全集中于刘少奇同志与粟裕将军和陈老总的关系远近问题上。那么,刘少奇同志和谁关系近?他又是真的出于这种考量吗?

可是大家都知道,这种观点就是纯粹笑话。要知道,刘少奇与陈老总、粟裕曾经在新四军的时候一起共事过,而且刘少奇许多军事工作,都喜欢推荐陈老总和粟裕和他一起共事,三人关系是非常好。

在刘少奇同志在会议上表达希望粟裕被授予元帅之前,他也已经和陈老总商议过,认为粟裕被推为元帅,作为后起之秀,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军事工作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拥有更多的威信。

陈老总也认为自己已经和刘少奇同志一样都要开始搞政工了,本就是淡泊名利,所以也是很赞同这种意见,毕竟一切都是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服务。

刘少奇同志有了本人的同意,便多次在会上提及此事,希望战神粟裕能更好的在军事上发挥作用,并且也与毛主席讨论过这个问题。

毛主席认为其实这样也没有什么问题,陈老总和粟裕将军一向是淡泊名利的。

不过,很快这件事情就让周总理知道了。众所周知,周总理是全才,军事政治外交,每一个方面做到了极为优秀的地步。

周总理就像是毛主席的诸葛亮,二人从遵义会议之后一直共同作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新中国,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周总理一直作为「管家」,有着自己独特且正确的看法。

在陈老总与粟裕将军元帅之争这件事情上,周总理便是选择了另一个角度。并且即使在北戴河忙于其他事务,也是加急解决这件事情,秉持的观点则是元帅之位必须是陈老总的。

那么,这是周总理偏袒陈老总吗?其实不然。

恰到好处的安排

周总理在接收到这个消息后,先是联系了毛主席商议此事,之后又赶往评议小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周总理首先是列举了陈老总的功绩: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指挥领导了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等,以及讲述了抗日时期和解放时期陈老总的其他方面功绩。

再接着讲述了陈老总时任上海市长时的政工贡献,这是第一点。说明陈老总资历够,功绩也是卓然,所以如果陈老总落选了元帅军衔,这会寒了许多革命同志的心,影响不好。

周总理也讲述,陈老总解放战争末期和新中国成立后转移到政工的原因,这是国家的安排,是党和人民的需求,又并非是工作失职所导致,为人民做贡献不应该被抹杀,可以执行特殊性处理。

这两点是明面的观点,而暗里的安排则又是新的考量,也是周总理和毛主席多次商议后的决定。而且抛去前两点理由不算,还需要站在粟裕将军的角度考虑问题。

粟裕将军在得知这些争议后,也是特意和毛主席表示自己并不在乎这些军衔。被授予是国家、人民和党的肯定和认可,不被授予也不影响自己继续做贡献,力推陈老总被授予军衔。

毕竟他俩亲如兄弟,而且在1975年二人还结为儿女亲家,真正变成了一家人。所以说从根据后来也可以反推,1955年的授勋对二人的感情毫无影响。

再者就是当时授予军衔一开始的时候,争议非常多,进行过程十分艰辛和困难。除了粟裕和陈老总的元帅之争除外,许多人也都纷纷表示自己军衔过低之类的。

这些同志急迫于得到人民的认可,爱护这种国荣誉,所以想要让自己的军衔得到合适的档次,形成了一种不好的风气。尽管毛主席与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同志打了个样子,还是有些同志执着于这个事情。

那么,如果以粟裕将军的功绩,自愿成为上将之首,就可以让同志们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于是,谁想继续吐槽自己军衔低,需要先了解一下十大将之首粟裕将军。事实证明,这种选择后来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就是周总理知才爱才,懂得任才。刘少奇同志当时力推粟裕将军也是爱才,但是周总理多走一步,是结合了粟裕将军的性格。

粟裕将军军事指挥艺术一流,不爱名利,而且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公平正义。但是有些时候,在工作上还是需要一些比较巧妙的处事风格。相比之下,在这点,陈老总就粟裕将军比较有经验。

尤其有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这种人才被污名化,就比如王明当时的左倾错误。周总理不让其承载过多的荣誉,往后也是带在身边,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很好的保护了粟裕将军。

当然,看出这一点的不止只有周总理。后来粟裕养病的时候和陈赓相遇病院,二人相谈甚欢,而且陈赓总是能给周边人带来快乐。

当提及当时粟裕的特殊处境时,陈赓也是开玩笑的说出了事实:有时候就怕身居高位有能力,却不会说话做人,这也证明了周总理最初的选择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