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粟裕又打神仙战,豫东战役20万对阵国军25万,消灭10万敌人

2024-02-03历史

解放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中一段辉煌的诗篇,更是世界战争史上难以磨灭的奇迹:在这场历时4年的战争中,国民党和我军屡屡投入多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兵力进行战斗,其兵团作战规模放在当时世界上都实属罕见。1948年爆发的豫东战役,是我军历史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这场战役被粟裕称作是「自己感到最为吃力的一仗」,但我军依然以少数兵力获得了歼敌近9万的重大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却依旧在会议上对粟裕做出了批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场战争对解放战争的整体进程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粟裕「斗胆直陈」,打响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我军便将解放战争由内线转移至了外线。随后陈粟、陈谢另两路兵团也入驻中原,计划寻求扭转解放战争局势的转折点。但是,我军的大规模兵团行动也引发了蒋介石的高度警惕,在听闻我军三路大军向中原开进的消息后,蒋介石共计调动了多达90个旅的兵力,和我军开展对峙。虽然我方三路大军相互配合,对敌形成牵制之势,但因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敌方越来越熟悉我军的作战方式,因此很难再像以前一样打出像孟良崮那样的歼灭战——而这也成为了摆在当时粟裕等一批将军身上的难题。

此时,军委认为:若想改变战局,则需要调动华野三个主力纵队,南渡长江,将部队穿插至江南地区,迫使国军回防江南,进而使中原、华东战争局势发生转变。但是,粟裕经过再三思虑,最终给出了不同于军委的意见:他认为,若我军南渡长江,虽然能够威慑国军,但南渡部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发国军调动,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次,华野三大纵队当时约有6—8万人,若深入敌后的江南地区,势必处于劣势兵力状态,而且在中原地区抽调6—8万人兵力,也是对我军中原解放区防御的削弱。

最后,粟裕认为:虽然目前敌军警惕性越来越高,但若瞅准时机,以华东、中原解放区为依托,还是能够打几个歼灭战,从而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粟裕将自己的意见交给刘邓大军,并希望由刘邓大军转交给中原,在电报的结尾,粟裕写下「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是否妥当,尚祈裁示」16字——而这也是继苏中战役之后,粟裕第二次向军委提出这样战略上的作战建议。

对于粟裕所提出的建议,军委予以了高度重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五位国家领导人经过一致商讨,最终决定采纳粟裕的建议:暂时放缓南渡长江的计划,可先在中原地区打几个歼灭战。但在采纳粟裕建议的同时,军委也给粟裕立下了几个计划目标:预计在未来的4—8个月中,歼灭敌军5——12个正规旅,尤其是国民党部队的主力: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

邱清泉位居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就读于黄埔第二期工兵科,后在1935年期更有留学德国的经历,是国民党军官中军事素养数一数二的将领。因为邱清泉打起仗来不要命,更有着「邱疯子」的绰号。而邱清泉下辖的整编第五军,则号称为「国民党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支部队曾打响昆仑关战役,并曾挺进缅甸援助英军,多次予以日军重创,其战斗力也同样不容小觑。想要歼灭这一兵团,对粟裕和华野而言在当时确实是不小的考验。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正如毛主席所说「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如果国际局势有变或待蒋介石进一步增强兵力,那么我军将可能完全失去中原战区的主动权。因此为了保障粟裕能够打赢这场歼灭战,军委命令刘邓大军牵制可能支援邱清泉第五军的国民党十八军,为粟裕打响歼灭战做出充分准备。而粟裕则令3纵、8纵指挥中野11纵向淮阳一带运动,吸引第五军南下;1、4、6、广纵、特纵南渡黄河,进抵定陶、城武地区,力求歼灭鲁西南守敌一部,吸引邱兵团回转北上;邱兵团向北转移时,陈唐兵团尾随敌军北进,协同南渡黄河的各纵队夹击邱兵团于鲁西南。

随后战局果然如粟裕所料:3纵、8纵向淮阳开进后,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果然南下,而国民党第十八军也尾随邱清泉之后:一场双方的大战在所难免。

兵锋三转,豫东越打越奇,以少胜多我军再赢一仗

在得知邱清泉兵团南下后,粟裕亲率华野1、4、6纵、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南渡黄河,进至鲁西南地区菏泽、巨野地区,并与中野11纵会合,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邱清泉兵团周围已有我军8个纵队,我军歼灭邱清泉兵团的时机已经成熟!

但是在我军经过大规模的兵团调动,蒋介石也发现了我军欲消灭邱清泉兵团的企图,于是急电命令邱清泉停止南进,同时派八十三师、二十五师、七十二师、六十三师支援邱清泉主力,转向鲁西南一带和我军进行决战:在敌军增援下,原来我军对邱清泉兵团形成的优势兵力被打破,当时我军在鲁西南约有二十万部队,而国军总计则有二十五万部队,因此第一次歼灭邱清泉兵团的计划就这样落空了。

粟裕深知:如果让敌军在局部地区形成整块优势兵力,是很难吃掉敌军的。怎么能够再次创造歼灭敌军的战场环境呢?——见以淮阳为饵不成后,粟裕又生一计:决定调动原来吸引邱清泉兵团的3纵、8纵奇袭开封:当时的开封是河南省的省会,虽然开封城防御工事坚固,但是当时3纵、8纵距开封不到一日的路程,而且据粟裕获得的情报:开封城内只有国民党一个师和3万人保安部队。因此粟裕便改变部队围攻鲁西南的计划,转而奇袭开封。仅1日时间,我军便攻入开封城内,国军守军3万余人悉数被歼,国军66师师长李仲辛阵亡。

开封的解放给了国民党当时极大的触动,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命令邱清泉的第五军和胡琏的第十八军疾驰救援开封,但均被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层层阻击,其中宋时轮指挥的华野10纵用20小时,急行军180公里,奔袭第十八军指挥部上蔡,使胡琏不得不令原来救援开封的第11师3个旅急忙回援,许世友、谭震林二人指挥的山东兵团围攻兖州,韦国清的苏北兵团攻克海州以西阿湖等地,同样对其他地区驰援开封的敌军形成牵制之势。

在国军驰援受阻后,蒋介石进一步增强兵力:除了令邱清泉第五军向开封挺进外,蒋介石还额外派遣区寿年领第75师、第72师北上,与邱清泉第五军从东、南两个方向,对华野形成夹击之势,同时蒋介石还令黄百韬整25师去救援被许世友、谭震林兵团围困的兖州,进而盘活豫东战役整体局势。

眼见敌军逐渐逼近,而且邱清泉第五军没有任何分兵的迹象,粟裕感到战争局势如果这样下去,是对我军愈发不利的:于是便再次发电向中央请示,希望放弃原计划歼灭邱清泉第五军兵团的计划,伺机寻找机会歼灭敌军其他的有生力量。

在电报中,粟裕报告称:「因情况急迫,请示不及,已令各部执行。有何指示,请即赐复。」而军委给粟裕的回电是:「情况紧急时,独立处置,不要轻视!」

最终,粟裕把歼灭战的目标盯在了区寿年第75师、第72师的身上,为什么粟裕会在这时候转变目标呢:因为正如前文所言,首先是邱清泉兵团在驰援开封的路上并没有分兵,从敌我形式对比来看,两军相差不大,而且邱兵团装备精良,与华野多次作战,长此以往并不能在战场上捡到便宜,歼灭邱兵团。而相比之下,区寿年的第75、72师兵力少,且和我军作战经验较少,警惕性上不如第五军。因此,我军放弃开封城,以吸引邱清泉兵团占领开封,同时向睢县、杞县两地徐徐撤退——果然如我军所料,区寿年兵团孤军深入至睢县、杞县地区,而邱清泉兵团驻防的开封与此相隔40公里,又因新占开封而不敢妄动。我军乘此机会,于两地夹击区寿年兵团,最终将国军75师悉数歼灭。

而原本解围兖州的黄百韬兵团,因为区寿年兵团被围,于是便再次调转兵力解围区寿年——但黄百韬最终还是晚来了一步,在帝丘店战斗中,黄百韬与我军相遇,他本人也在这场战斗中受伤。

第一次大兵团作战,对国共两党有何影响

豫东战役是国共两党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以20万对25万的劣势兵力,仍然歼敌近9万人,着实是难得的胜利。陈毅在评价豫东战役时,十分欣赏粟裕的指挥才能,说:「粟裕指挥豫东战役,真的是愈打愈奇,愈打愈妙。」

但对粟裕来说,这场战争可能是他自从军以来最艰苦卓绝的一仗,他回忆豫东战役时说:「这次战役,是一次包括攻坚战和运动战在内的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兵团作战,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但是,经此一役,我军积累了丰富的大规模兵团作战经验。豫东战役的胜利,让辽沈、淮海地区的大规模兵团作战有了充分的经验样板,这为我军后来打响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

但是豫东战役整体上还是有些许的遗憾:虽然整场战役获得了胜利,可没有完成军委最初给华野划定的歼灭邱清泉第五军的任务。毛主席在后来的一次会议上说:「华野在战场上少打了一个胜仗,这是要提出批评的。」——但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对粟裕的一种激励呢?在毛主席华野特纵司令陈锐霆谈话时说:「解放战争就好像是在爬山,你们华野的这一仗打下了一个山腰子,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而国民党方面虽然一度在战场上有着兵力数量优势,却一直在豫东、鲁西南之间疲于奔命,尾大不掉。因黄百韬兵团去驰援区寿年兵团,兖州最终孤立无援被我军攻破,津浦路到徐州铁路所有城镇落入我军之手,而驻守济南的王耀武兵团则被完全孤立,使我军在济南战役中将之全歼。同时,也因为黄百韬驰援区寿年受伤「有功」,而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而同样在战场上奔命的邱清泉兵团则被蒋介石斥责「驰援不力」而遭到处分。这使邱清泉和黄百韬从此二人生下间隙,在未来的碾庄战役中,得不到邱清泉部的配合,是黄百韬最终被我军围歼的重要原因。

没有谁会料到,一场名不如三大战役的豫东战役,在未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而这也正是战争艺术的变幻莫测之处。但从始至终,只有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这是历史上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