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建国后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工作人员前去没收,他:这是粟裕送的

2024-01-03历史

1996年,我国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随之而来在全国便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收缴枪支的活动。当时工作人员来到了山东省莱芜县一户老人的家中,这名老人名叫 滕西远

只见老人拿出了一个有些年头的红绸布包,打开之后,里面竟然是 两把驳壳枪 。工作人员看到这两支枪支的时候也是一愣,因为这种枪支的年龄已经超越了在场的工作人员。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仍然可以看得出老人将这两把枪支保护的很好,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枪支仍然很有光泽。

按照规定来说,工作人员本应该将这两把枪没收的,但是当老人讲完这枪支背后的故事之后,工作人员只是去掉了手枪的击发装置,将这两把枪又放了回去。究竟这两把枪是什么来头?这位老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老闫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勇猛无畏「滕黑子」

滕西远出生于山东济南,家中有五个兄弟,滕西远排行老三。

1938年,日寇侵占了滕西远的老家山东,山东地区的人民在日寇的侵略下受尽了磨难,这些滕西远都是看在眼里,并且亲身经历,正是因为这些,滕西远从小便对日寇恨之入骨。

在滕西远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双双生病去世了,只剩下几个兄弟艰难生活。之后,滕西远的大哥和二哥都先后加入了部队。因为家里没有大人的支撑,滕西远年级小小就要养家糊口,为了养活余下的两个弟弟,腾西远只好自己一个人外出要饭,那年滕西远才仅仅 十岁。

但就算是这样,显然还是不能解决三个人的温饱问题。不久之后,滕西远的五弟就被活活饿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两个哥哥的影响下,滕西远也开始将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外出要饭的时,他因为年龄小跑得快,成为了县大队的一员,为县大队传递情报。

于是,滕西远便成了 县大队年龄最小的一位 。因为滕西远长期的营养不良,很瘦弱,再加上肤色也黑,那段时间大家都叫滕西远为 「滕黑子」 。滕西远自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跟着队伍和日寇进行对抗,一心只为了杀敌卫国。

人小胆大的滕西远很快就迎来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一天,在汉奸的带领下,日寇悄悄地来到了村子里扫荡,他们此次前来的目标正是抗日武装的共产党员。 一进村,日寇就抓捕了两名共产党员。 得知消息的滕西远和其他战士们提前翻墙,躲到了一户院墙上暗中观察情况。

当时正好有一名落单的日寇来到了院子里,正在这名日寇专心搜刮钱财的时候,滕西远和另外两名战士,悄悄的靠近,趁敌人不备,两人直接控制住敌人的手脚,滕西远拔出了一把匕首,直接一刀砍在了敌人的脖子上,这名日寇当场死亡。滕西远也因为手刃日寇一时间在部队中成为了名人,这也是滕西远参军的开始。

1940年,日寇开始对鲁中革命根据地发起疯狂进攻,实行令人闻风丧胆的 「三光政策」 ,企图消灭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我军方面肯定不能就此妥协,进行了奋力抵抗,其中就有滕西远的身影。他跟随着八路军山东纵队,与位于杨家横的日寇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在与敌人交手中,滕西远所在的队伍负责掩护工作。这虽然是滕西远参加的第一次比较大的战斗,但是滕西远为人比较机灵,也耐得住性子。先是躲在了暗处,没有开枪。滕西远想着敌人做好了充足准备进攻,要想反击,只能找准敌人队伍中的关键人物,直接击毙,让敌人自乱阵脚。

滕西远很快就瞄准了对方的旗手,紧接着就是一枪,将其击毙。 没有了旗手,敌人随即就如滕西远预料中的一样,失去了方向,仅仅凭借着指挥官的干吼,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趁着敌人慌乱的时刻,我军抓住机会疯狂反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手里的子弹打完之后,滕西远更是拔出手里的刺刀,和敌人近身肉搏。敌人都已经冲到了滕西远的面前,滕西远和敌人扭打在一团,最终手握刺刀,杀死了一个个日寇。虽然身负重伤,但好在支援部队及时赶到。

事后,因为滕西远 一人杀死六个敌人 ,被授予了 「一等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滕西远才 十五岁 。当时时任第四军司令员的 廖荣标 听说了滕西远的事迹之后,亲自接见了滕西远,赞赏道: 「你这个小黑子打鬼子还真行。」 并且还将一支驳壳枪送给了滕西远。之后,滕西远带着这把枪走南闯北,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粟裕亲自送其手枪,以示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滕西远也是立下了无数战功。1947年7月,滕西远所在的纵队被安排到了 南麻地区, 配合主力部队对当地的国民党进行围歼。在这里驻扎的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有着先进的美式武器装备。

时任 炮兵连连长 的滕西远带着队伍来到了指定位置。作为炮兵,掌握敌人的位置是首要的任务。于是,滕西远带领了一名战士亲自出面去到了前线,勘察地形。仅仅过了一个山坡之后,滕西远就发现不远处就驻扎了敌人两个加强营, 共计有200余名,还有一些战马、山炮等装备。

这明显不是普通的陆军。看见这一情况的战士非常紧张,趴在滕西远旁边一直在担心位置暴露,滕西远则是信誓旦旦的安慰,只要听从自己安排,就肯定没事。当时,两个人身上只带了 三枚手榴弹,外加一支步枪和一支手枪。

两人距离敌人的阵营只有半公里,一旦发生枪响,敌人必然很快就会过来。于是,滕西远灵机一动,决定上演一出 空城计 。两人慢慢地朝着敌人的阵营爬去,滕西远和战友各自守在一边,随着滕西远的手势, 两人在两个方向一个扔出手榴弹,一个打枪。 听到动静的国民党瞬间蒙了,为何两个方向都有声音?难不成是被包围了?

紧接着,国民党就听到滕西远大声地喊道: 「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是你们最后的出路。」 要知道,解放战争时期其实大部分的国民党都没有太大的斗志,刚刚经历抗日战争,又在蒋介石的逼迫下开展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内部也都是怨声载道。

因此,在听到被包围之后,国民党军队根本就没打算还击。滕西远也就利用对方的这一心理,一直拖住对方,直到我方的队伍赶来,将敌人歼灭。不仅如此,还缴获了大量的装备,大大丰富了我军的武器库, 俘获了两个加强营的敌人

立下了这么一个大功,滕西远这下又成了名人。在事后举办的庆功会上, 粟裕亲自给滕西远颁发了一等功,并且将随身携带的一支匣子枪送给了滕西远。 滕西远的两支手枪也就是这么得来的。粟裕大将军亲自将自己的配枪送给滕西远,可见对滕西远的器重。

之后的腾西远,就带着这两把枪,东征西战成为了军中有名的双枪手。

牢记战士使命,战功赫赫

新中国成立之后,朝鲜战争爆发。

为了保家卫国,还没来得及享受和平生活的志愿军们再一次奔赴战场,滕西远也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战场。1950年12月,滕西远所在的部队抵达了朝鲜,来到中朝边境的时候,滕西远看到通往朝鲜的公路已经没有一块是完好无损的了,嚣张的美军在中朝边界肆意妄为。

当时美军有着先进的器械设备,赶路也都是依靠汽车,而志愿军只能靠着双腿和美军进行赛跑。有时候为了赶上美军的行军速度,志愿军们一天之内得走上上百里的路,队伍里的士兵不管男女,都在咬着牙坚持,争取不掉队。

但是毕竟是在朝鲜战场,我军的后勤供给线总是被切断,战士们经常得不到供给。最终,志愿军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 吃炒面 。炒面比较方便好保存,后勤部队炒好之后,只需要志愿军战士们随身携带,等到饿了的时候直接抓起来吃就行,没有水的时候直接吃雪。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硬是将美军打退了。

1953年3月,滕西远所在的部队在 马坪里 和一股敌人相遇了,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迟迟分不出胜负。但是随后开来了一辆美军的坦克,给我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坦克有着极其厚重的保护壳,一般的武器根本起不到作用。见状,滕西远自动请缨,决定将炸药包挂在坦克的履带上,没有了履带,坦克根本进退不得。

天黑之后,趁着夜色的保护,滕西远独自一人背着炸药包悄悄的靠近了敌人的坦克。 但是敌人还有一名哨兵正在用潜望镜观察着坦克附近的情况。正在滕西远为如何悄悄靠近坦克一筹莫展的时候,滕西远发现在坦克的不远处有一条壕沟,虽然不深,但刚好能够遮住身子。于是,滕西远就凭借着这条壕沟,一点点地挪到了坦克的附近。

然后,滕西远轻轻的将炸药包放在了履带和坦克身子中间,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导火索咬断,撤离到了旁边躲了起来。亲眼看到坦克被彻底摧毁之后,滕西远这才回到了部队。这一下,滕西远在部队中又多了一个外号,人称 「爆破英雄」

因为炸药包爆炸的时候,留给腾西远的撤离时间很短,于是在滕西远的额头上,一直留着一处疤痕,这也成为了滕西远永不退色的勋章。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滕西远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立下了无数的功劳,战斗的残酷和血腥没有让滕西远退却,相反更加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战友们报仇,为百姓们争取安稳和平的生活。

战争胜利之后,滕西远也回到了家乡。在莱芜地区还有一位老乡和滕西远一样也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两人退役回到老家之后取得了联系。每次两人见面聊起过往的时候,想起那些逝去的战友们,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

其实按照滕西远的经历和功绩来讲,转业之后是完全享受生活的,但是滕西远却选择回到了地方老家。 在老家的各个部门担任职位,后来卸任之后就过起了普通老人的生活。每天买菜做饭,公园里溜达溜达,也没有再跟人讲起当年的那些事情。很多人也不会联想到眼前的这个黑瘦的老人就是当年的战斗英雄。

虽然退休在家,但是骨子里的热心肠、善良是藏不住的。邻居间有什么问题,滕西远也都会尽力帮忙。在党的百年诞辰的时候,滕西远更是亲自写了一本 【淮海战役】 ,其中详细讲解了自己和战友们当年的经历和感想,以此来告诫晚辈们要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也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了这些奋斗牺牲的老一辈战士们。

因此正是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充分有资格来获得配枪的资格。当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滕西远说道: 「我赶上的是一个战争年代,那就要为了胜利战斗,不能当逃兵,不能当俘虏,死也要死的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