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第一次见尼克松,端起茶水与其碰杯,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

2024-02-02历史

毛主席与尼克松首次碰杯

毛泽东在上世纪70年代曾两次接见尼克松,这在中国和美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从他伸出手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相握开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25年敌视状态得以结束,局势开始缓和。

1976年,尼克松再次访问中国,毛泽东又接待了他。尼克松曾说过,他希望与这位中国革命的领袖共同探讨家事、国事、天下事。

一、以茶代酒,毛泽东与尼克松首次会面(1972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代表美国飞抵中国北京。对于中美双方而言,这是一次「破冰之旅」,也是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天。

毛泽东在尼克松抵达北京当天,就在他位于「游泳池」的住所接见了尼克松及其夫人,以及其他所有随同官员。在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面之前的一个月,毛泽东才刚刚康复,此前的一个多月,他突然昏厥,医疗团队紧急抢救。

当他恢复意识时,他有些感伤地说:「我已经收到上帝的邀请。」尽管春寒料峭,毛泽东的肺炎病情却加重了,已经无法独立行走,他总是在沙发椅上昏昏欲睡。

毛泽东患病期间,得知尼克松将要来访华,他振作精神,配合医疗小组的治疗,尽可能地安排会面。接待工作处紧锣密鼓地准备,客厅里摆了一张大床和便于病人使用的物品,需要尽快整理。

由于身体状况,他的衣帽有些凌乱,头发和胡子也有段时间没打理了。然而,这次会见如此重要的外宾,平日里不太讲究衣着外表的毛泽东决定修理一下发型,刮掉胡子,涂上头油,梳洗干净,然后换上了那套灰色的中山装。

在2月21日,毛泽东已经可以从床铺上起来,虽然还在恢复中,但是他的头脑非常清晰。他靠工作人员的帮助站了起来,一边说「我的口齿不太清楚了。」

站起来之后,他和尼克松握了手,看起来十分自信地说:「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尼克松提到,他们握手的时间长达1分钟。

在握手的过程中,毛泽东还幽默地说:「我们的共同朋友蒋介石可不同意这样做!」

两位美国访客温斯顿·洛德和基辛格,都被毛泽东的意志力所震撼。洛德甚至认为,即使未曾谋面,也能感受到他的强大气场。

而基辛格则对毛泽东的书房赞不绝口,称之为学者的避风港。

毛泽东的住处显得朴素且俭省,墙壁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和地上堆满了书,就像一个中层官员的住宅。尽管他说话已经不太清晰,但他的幽默和机智却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尽管时间原定只有15分钟,但最终却持续了65分钟。当会谈进行时,毛泽东的情绪渐渐高涨,苍白的脸颊上泛起了红晕,他的手势流畅而有力,让在场的美国人都感到放松和舒适。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坦诚,让人感受到了中美两国友谊的发展前景。

毛爷爷端起青花瓷茶杯,举过头顶,他告诉尼克松:「朋友相聚,应该举杯庆祝!」尼克松会意,也端起茶杯与毛爷爷轻轻碰杯,笑着说:「老冤家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

来,为我们的友谊干杯!」当时,毛爷爷身体还未康复,不能喝酒。但他幽默地说:「虽然我不能喝酒,但我们有水啊!

中国有句老话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用茶水代替酒吧!好一个茶水代酒!」这个碰杯的细节,让中美会晤的气氛达到高潮,现场的每个人都开怀大笑。

尼克松访华时,曾为中国送来了两只麝香牛和两棵参天的美国杉树,以表达两国的友谊。为了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毛爷爷曾与周恩来商量过向美国赠送熊猫的事情。

在一次接待尼克松夫妇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尼克松夫人展示了印有熊猫图案的香烟盒,并询问她是否喜欢。尼克松夫人回答说不吸烟,总理则指着熊猫图案继续询问她是否喜欢熊猫。

由于尼克松夫妇曾给中国人民送来一对麝香牛,毛泽东和周恩来计划回赠一对熊猫以表达谢意。尼克松夫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她表示非常喜欢熊猫,并惊呼:「天哪!

你听到了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第二天,【人民日报】用两个版面和七张照片报道了这次历史性的会晤。

中国的电视台也播出了长达七分钟的新闻。从那时起,大多数中国百姓见到美国的访问者经过时,都敢于用目光和微笑来交流了。

尽管尼克松访华后两国关系有所进展,但实际的进展程度并不大。尼克松在多种场合明确表示,美国不会牺牲台湾的利益,会履行对台湾的安全义务。

毛泽东也意识到了建立中美关系的困难,他对周恩来说:「路还长啊!我们可能都看不到那一天(指中美建交)。」

1973年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毛泽东在书房接见了他。这次会晤的目的是讨论中美关系。毛泽东开玩笑地说:「我看起来不错吧?」

基辛格认为,相较于去年的会晤,毛泽东的状态有所改善。

基辛格回忆起那次会面,毛泽东和尼克松依然谈笑风生,讨论着重大议题。两年后,即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

他发表了辞职的电视讲话,并在第二天离开了白宫,福特接任了总统。关于「水门事件」,它发生于1972年,是尼克松的竞选团队在「水门大厦」安装窃听设备和偷拍文件引起的。

虽然这是一起美国国内政治事件,但是并未严重影响中美外交。1975年底,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

此刻,朱莉和戴维看到毛泽东尽管已被病痛折磨得疲惫不堪,但他的精神却依然像青年人那样充满活力。这对夫妇对毛泽东超凡的意志力深感敬佩。

毛泽东与朱莉和戴维的这次会面,从除夕夜的11点半持续到了1976年午夜的12点左右,时间跨度之长令人叹为观止。

在谈话过程中,毛泽东递给朱莉一封信,让她转交给她的父亲尼克松。令人惊奇的是,毛泽东还用英文念出了信上的日期:「1975年12月23日。」

毛泽东对朱莉说:「我期待尼克松先生来中国,你父亲来的时候,我会在那里等他。」

尼克松并非第一次在下台后受到访华的邀请。在1974年8月,刚辞去总统职务不久的尼克松就收到了周恩来总理发来的电话,表达了希望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热切期望,并向他致以祝福。

然而,两个月后,尼克松因静脉炎住院,毛泽东主席亲自打电话向他表示慰问,并表示中国在任何时间都欢迎尼克松访问。

这一次,尼克松再次从他的女儿朱莉那里收到了访华邀请,因此他欣然接受了。在1976年新年刚刚过去的时候,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派专机赴美,迎接尼克松,并且仍然要按照元首的规格来接待他。」

从事外交部礼宾司工作十年的朱传贤说,派专机接送一位已经下台的总统,属于「超礼宾」接待。

1976年2月28日,一架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腾空而起,它将载着尼克松夫妇,踏上回国的路程。2月20日清晨,中国派出的专机早已在等候,只等尼克松夫妇的到来。

接待他们的朱传贤依然坚持称呼他们为「总统先生」和「总统夫人」。2月21日晚上8点,专机稳稳地降落在了首都机场。

新任的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部长乔冠华以及几位中国高官,早已在机场等候。尼克松夫妇被专车送到了钓鱼台宾馆,那里曾是他们4年前下榻的地方。

1976年2月23日,毛泽东抱病接见尼克松,两人进行了一百多分钟的深度交谈。毛泽东尽管身体不适,但思维敏捷、深邃,令尼克松印象深刻。

毛泽东怕翻译听不懂他的话,还拿起笔记本和笔,慢慢地表达他的观点。尼克松感到非常难受,看着毛泽东步履蹒跚,但仍坚持自己与尼克松最后握手。

当尼克松离开时,毛泽东站在门口与他告别。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带着未实现中美建交的遗憾与世长辞。

尼克松对毛泽东的去世深感痛惜,他赞扬毛泽东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是一位「勇气非凡和思想坚定的人」,是一位「完全献身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

在他的图书馆陈列室中,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著作占据着最显著的位置。

1979年,中美两国的大门正式打开,开启了友好合作的新篇章。这一切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邓小平的直接领导和推动。

美国卡特政府上台后,更是积极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卡特总统,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之一,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建交协议,确保台湾人能够维持和平生活。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派遣了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万斯进行了一次「探索性」访问。

万斯指出,中美两国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点,既不影响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也可以让美国和台湾进行非正式的接触。

如果中国能够接受这种做法,那么总统愿意推动美中关系正常化。在8月24日,邓小平接见了万斯。邓小平认为,万斯所表述的美国立场,相较于以前的中美谈判有所后退。

这次中美会谈并未就台湾问题达成一致,但是,这有助于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1978年春天,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进程出现重大突破。先是美苏关系出现了波动,苏联核力量急剧增长并积极在非洲扩张,这使得美国对苏联的威胁感到越来越强烈。

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实施"四个现代化"战略,计划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对美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5月17日,卡特总统对即将访华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下达了重要指令,他表示:「美国已经下定决心!」

美国愿意积极协商,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并消除可能存在的障碍。

中美建交:美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中美正式建交并互派大使,实现毛泽东的临终遗愿,邓小平访美开启中国与世界的新篇章。

抵达华盛顿当天晚上,邓小平受邀来到弗吉尼亚麦克林镇布热津斯基夫妇的家中。布热津斯基夫妇为邓小平准备了一场温馨的家庭晚宴,他们的三个十几岁的孩子端菜上桌,为整个晚宴增添了亲切的气氛。

邓小平在晚宴上品尝了美国菜肴,喝的则是前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送给布热津斯基夫妇的伏特加。尽管旅途劳顿,但邓小平在整个晚宴上都显得精神饱满,热情洋溢。

美国总统卡特对此访高度重视,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和国务卿万斯亲自到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邓小平。第二天,卡特总统还亲自主持了在白宫草坪上的欢迎仪式,并鸣礼炮19响,以示对邓小平的尊重和欢迎。

在30日的招待会上,邓小平以超过800人的与会者出席了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国立图书馆等6个团体的招待会。

在会上,邓小平阐述了中国对于世界形势、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观点和政策。他强调,中美关系应该从全局出发,并以长远的眼光去处理。

邓小平与卡特总统在访问期间,共同签署了关于科学技术及文化合作的两项协定。

2月5日,邓小平结束了与卡特总统在西雅图的会晤,准备回国。卸任后的卡特总统曾多次访华,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努力,是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

在他的日记中,他曾写道,接待邓小平的访问,以及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他在任期内最感到快乐的事情之一。

结语毛泽东在曾经谈及中美关系时说过:「总有一天两国关系会正常化的。」如果十年不够,那就十五年,十五年不够,那就三十年,总之,毛泽东坚信中美关系会迎来破冰。

正如尼克松所言,毛的深谋远虑令人叹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后,中美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这是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接力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些书籍揭示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们与中国及世界历史的紧密联系。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理念,以及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同时,这些书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