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最后一战,中将少将亲自冲杀,终获小煤山大捷。
建国后中日最后一场大战,中将少将亲率精锐,将级以下军人都无资格参与,最终取得小煤山大捷。
1954年5月16日清晨,文强突然闯进杜聿明的房间,兴奋地告诉他:「刘镇湘与日本人发生了冲突!」自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杜聿明很快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多次与日军交锋。
然而,当他听到战争爆发的消息后,却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的冷静,只是询问了结果。文强告诉他:「我方完全胜利!」
杜聿明则嘱咐文强赶紧去告诉刘镇湘:「要注意不要把事情闹大了!」然而,日军在1945年就已经战败并投降,那么到了1954年,为什么会再次与中国人发生冲突呢?
中日两军在哪里因为什么而打起来的呢?一起来关注,揭秘此次中日两军交战之谜吧!
长篇纪实作品【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揭示了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1954年5月16日,中日两军在功德林进行了激烈的交火。
作者黄济人,原国民党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的外甥,通过他的特殊关系,采访了大量国民党将领,收集到了一手的珍贵资料,使得本书具有极高的真实性。
黄济人称,参与此次战斗的日军来自阎锡山的「第十纵队」。那么,功德林究竟在哪里?为何会有阎锡山的部队参与战斗?
原来,功德林在民国时期曾被改造为北平第二监狱,位于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路1号,因此得名「功德林」。这本书将带你深入了解这场尘封已久的历史事件。
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众多的战犯,管理所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大部分的日伪战犯被送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原国民党将领则被关押在功德林进行劳动改造。
因此,被关押在功德林的日本战犯数量相对较少。在功德林,原北平宪兵司令上村、原陆军司令部高参以及一名从事情报工作的特务与刘镇湘打了起来,他们都来自于阎锡山的队伍。
在1945年日军投降后,我国采取了多种宽容政策,如通过军事法庭审判日军战俘、遣返战俘回到日本等。阎锡山对驻守在山西的日军采取了怀柔政策,成功劝说第一军司令部参谋岩田、日军独立步兵十四旅团长元泉馨等高级军官归降,最终招致了一万多名日军加入其麾下。
阎锡山的动机全是为了私利。他知道日军拥有先进的武器和较强的实力,因此他利用这股力量来巩固自己在山西的地位。
然而,这支曾被阎锡山寄予厚望的队伍最终被徐向前领导的解放军打败。阎锡山逃到了台湾,而他曾经的军队也再次沦为了战俘。
在功德林和小煤山,我党一贯秉持公平对待俘虏的原则,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无论曾经的立场如何,在这里都能得到相同的待遇。
这让那些习惯享受等级制度的国民党将领感到十分不满。
曾经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现在却被关押在一起。这让许多国民党将领感到不满,他们一心想着要给这些日本战犯点颜色看看。
5月16日那天,原国民党中将刘镇湘和邱行湘等人又在功德林的小煤山搓煤球。小煤山是功德林内专门堆放煤炭的地方,由于接受改造的高级将领们每天都要参加劳动,搓煤球、推煤车,所以他们把这个地方叫做「小煤山」。
刘镇湘毕业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是蒋介石的亲信将领,曾多次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和重用。
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第七兵团被解放军包围,64军的刘镇湘率领着剩余的士兵们坚守到底,然而他们的抵抗还是无法抵挡解放军的猛烈炮火,最终选择向解放军投降。
在这个过程中,刘镇湘和其他几位一同被俘虏的高级将领被送到小煤山进行劳动改造。这些将领都不是一般人,包括了国民党中将黄维,他在战役中担任第12兵团司令;第十八军少将师长杨伯涛负责筛煤;第十军中将军长覃道善负责提水;少将师长邱行湘负责拿铁锹铲煤;陆军中将宋希濂,被称作「鹰犬将军」;还有一个原国民党49军中将军长郑庭笈。
刘镇湘一直听说功德林里关押着日本战犯,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和他们交流,弥补他在战场上的遗憾。当他终于见到了这些战犯,他感到非常生气。
他正在辛辛苦苦地搓煤球,而这些日本战犯却在打网球,而且还玩得很开心。
在他们对日本战犯充满恨意的同时,杨伯涛提醒他们不能违反纪律,要冷静下来。刘镇湘和覃道善都接受了劝告,决定不与日本人发生冲突,而是专注于搓煤球的工作。
虽然这一天本该平静度过,但上村突然扔过来的网球打破了这种平静。刘镇湘捡起球,但并没有还给上村,而是把球扔进了煤堆里,表达了他的不满。
上村和刘镇湘正在热火朝天地打乒乓球,突然上村发现球不见了。他误以为是刘镇湘把他的球扔了,怒气冲冲地挥舞着手中的球拍,嘴里骂骂咧咧。
刘镇湘立即用力甩开上村的手腕,把他推到了附近的煤堆里。上村从煤堆中艰难爬起,原本因打球而满脸是汗,此刻却满脸煤灰,身上也沾满了煤屑。
他认为是刘镇湘的错,还没来得及拍打身上的煤灰,就再次怒气冲冲地朝刘镇湘扑去。 然而刘镇湘毫无惧色,抬腿就朝上村踹去,再次将他踹进了煤堆。
上村发现自己势单力孤,于是立刻用日语呼喊他的两个同伴,请求他们过来帮忙一起攻击刘镇湘。 尽管上村的伙伴们及时赶到,但刘镇湘凭借敏捷的身手和出色的反应能力,轻松化解了他们的攻击。
最终,刘镇湘成功摆脱了上村和他的同伴们的围攻,展现出了他出色的乒乓球技巧和强大的战斗力。
当刘镇湘在思考如何单独战胜敌人时,郑庭笈从厕所冲出来,匆忙中裤腰带都还没系好,他大声喊着:「小日本在打人!
小日本在打人!」杨伯涛、邱行湘和覃道善等人听到他的呼喊,立刻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邱行湘手持箩筐,抓住机会,对敌人的背后进行偷袭,成功将其中一个日本人抓住,使其无法动弹。
他直接骑在日本人身上,挥拳猛烈攻击日本人。虽然杨伯涛嘴上喊着「别打了」,但他的行动却迅速而精准,挥舞着用来抬煤炭的扁担,狠狠地打击日本人的后背。
日本人被这一击打倒在地,无法站起。
原来,覃道善曾经在湖南岳阳楼接受日军投降,但这次他决定不再轻易放过他们。他手持铁锹,直奔上村。上村见状,赶紧后退。
然而,刘镇湘认为铁锹只是用来吓唬上村的,并且如果真的动手,可能会伤及无辜。于是,他上前拉住覃道善。虽然刘镇湘不想放过上村,但他没有动手,只是朝上村挥了一拳。
这一拳让上村的鼻子流血了,他大喊大叫。刘镇湘趁机将他按倒在地,继续挥拳打他。其他日本人也被郑庭笈等人拽到墙角,被拳打脚踢。
当管理员赶到功德林时,发现日本人已经狼狈不堪,身上衣服被撕破,鼻青脸肿。他们哭诉被刘镇湘等人以多欺少,六个人对三人下狠手。
然而,经历过多年战场磨砺的刘镇湘等人并不畏惧,主动承认错误,虚心接受管理员的批评,并承诺以后不再随便斗殴。
这个由刘镇湘为首的,包括覃道善和郑庭笈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前来支援的大战,被誉为「小煤山大捷」。实际上,当刘镇湘等人与日本人交战时,打扫外院卫生的杜聿明听到了动静。
杜聿明战功赫赫,但被俘后身体状况一直欠佳,战争年代留下的旧伤未得及时治疗,已成顽疾,让他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
为了查明具体情况,他安排了曾经一起扫地的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谋文强去探视。文强到达现场时,正好看到刘镇湘、覃道善等人已经制服了日本人,并且挥拳打日本人。
得知兄弟们与日本人交战并取得胜利,杜聿明非常开心,委托文强转告刘镇湘,要他注意分寸,千万不能闹出人命。
此后,日本人再也不敢随便挑衅中国人,看到中国人就远远避开。
「小煤山大捷」、「食堂会战」和「围剿刘峙」被称为功德林的三大经典战役,因其参战者均为高级军官,被戏称为「将级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