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部下给陈毅提建议:您给别人敬酒时,酒杯举得太高,不尊重人

2024-01-02历史

部下给陈毅提建议:您给别人敬酒时,酒杯举得太高,不尊重人

1958年,新中国迎来了陈毅接替周总理成为外交部长的历史时刻。

然而,陈毅刚刚履新不久,就收到了一封批评信,发信人是一位在外交部担任翻译官的冀朝铸。

冀朝铸,出生于1929年,原籍山西汾阳。1938年,由于日寇入侵,年仅9岁的他随父母前往美国,随后顺利进入哈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冀朝铸获得哈佛大学的入学资格本是他未来充满希望的象征,然而,在他大二时,一场重大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组织了十几个国家的军队,投入朝鲜战场,战火一度蔓延至鸭绿江,对新中国的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

冀朝铸,一位热血的爱国者,得知这一消息后,毫不顾及他人的反对,果断决定放弃在哈佛大学的学业,回国为国效力,并积极参与中国志愿军与美军的停战谈判。

1954年,冀朝铸加入外交部工作,成为周总理的亲近翻译,因其卓越的翻译能力被赞誉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

那么,冀朝铸这次给陈老总写的批评信,究竟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呢?

据冀朝铸表示,他观察到在周总理担任外交部长时,每次敬酒时,酒杯都比对方的要低。然而,他认为陈老总在给大家敬酒时,很多时候却拿着比对方要高的酒杯,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尊重。冀朝铸希望陈老总未来能够留意并改正这一点。

那么,冀朝铸的提议是否站得住脚呢?毕竟,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酒桌礼仪的基本原则。陈老总身为如此重要的人物,难道会对这种礼仪一无所知吗?当然不是。

在一次会议上,陈老总特意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表达道:「有些同志提到我敬酒时举杯太高,不够尊重对方的意见。但同志们啊,这恰恰是尊重对方的表现!总理之所以举得低,是因为他手臂曾受伤。不过,这位同志观察入微,批评犀利,实属难得的精神。」

陈老总所说的这段话,乍看之下似乎缺乏合理性,举杯比对方高怎么还能算作尊重呢?这似乎有点匪夷所思。

实际上,没有哪条道理是绝对的,陈老总所陈述的观点从他的视角而言确实是正确的。

为何如此呢?因为陈老总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不仅是外交部长,还兼任副总理、开国元帅,放眼全国,能与他地位相匹敌的人并不多。因此,当他向他人敬酒时,为了让对方能够以正常的高度回敬,他就必须将酒杯举得高一点。若陈老总的酒杯太低,对方便要比他还低,这必然会让对方感到不适。

以周总理为例,曾有不少人向他提出建议,表示作为总理,他将酒杯放得太低,让大家感到为难。若他们将杯子举得比总理更高,就显得失礼。

因此,陈老总刻意将酒杯举得稍高一些,实际上是在关心他人的感受,为对方考虑。

因此,可以说道理并非绝对,礼仪也无法一概而论,因为在不同的角度和地位下,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关于陈老总,尽管他收到了冀朝铸的这次「批评」,但并未因此对他产生不满,反而继续给予重用。冀朝铸后来几乎参与了新中国所有重要的外交活动,如尼克松访华、撒切尔夫人访华等,均由冀朝铸担任关键翻译,他的表现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随后,冀朝铸还曾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以及中国驻英国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等要职,因其卓越表现被誉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

这个故事着实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普通翻译官竟敢向外交部长提出建议,而外交部长也毫不回避问题,积极解释自己的举止。更难得的是,对提出建议的人并没有压制打压,反而继续给予重用,展现出那个时代珍贵的务实工作作风,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