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为何始终无法战胜日军?是时候说实话了!

2024-01-07历史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的讨论和分享,还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介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八年抗日战争的开始。后来日军登陆东海岸,中日两国进行了多次震惊世界的重大战役。

然而,战争的结果却并不理想。蒋介石几乎派出了国民军全部精锐部队。以淞沪会战为例,日军出动了近30万兵力,而中国军队则达到了惊人的80万。然而,结果却是中国军队惨败,上海沦陷。

在后来的重大战役中,虽然一些规模较小的战役更加引人注目,但结果总体上与淞沪之战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立场引发了一些疑问。

为什么中国军队在与日军的战斗中总是失败?为什么他们总是寡不敌众,远远不如我们自己的日军呢?国军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来简单分析一下。

(抗战时期国民党战士)

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蒋介石的整体姿态和对战争的掌控力还是相当不错的。例如,陈诚等将领高级官员建议,不应让日军从北向南进攻,而应从东引上岸。

这个建议很容易理解。首先,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从北到南的战争几乎都是不利的,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都适合征服。

但从东到西的战争却不同。主要原因是地形问题。中国越往西走,地形就越复杂。这里沟壑无数,河道稠密,地形复杂多变,不利于外军入侵。

(国民党将领薛岳)

比如,在万家岭武汉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军参谋长薛岳凭借地形优势和先进的军事指挥能力,为中国人民呈现了一场全面歼灭战。

由此可见,国军并不缺乏优秀的指挥员,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前两个阶段。我们需要兵,需要人,但为什么还是不可避免地遭到敌人的追击?直到当时的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依靠天堑,才最终阻止了日军?

1、整合能力较差,单兵作战能力相对不足

我们都知道,在抗战之前,清政府和民国的几十年里,各地军阀混战,从南到北都有不同规模的战斗。按理来说,集结并吸收了几乎所有军阀势力的国民党军队,作战经验应该是非常丰富的。

然而,在对日作战中,这段经验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相反,从未到过中国的日本士兵看起来更加强大,战斗力也更强。

(抗战时期的日本军队)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看上去色彩斑斓、数量众多。事实上,他们还远远没有达到正常军队的水平。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杂乱无章的人,他们咄咄逼人,缺乏正规训练。

所以国民党本质上还是各地军阀的集合体,比如广西军人,一直都比较敏感。这些广西狼兵并不是不听话,而是更愿意听从自己人的话,比如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而且,战争是远距离作战,与其他地区的军队一起工作而不习惯确实很难。

广西军队的情况表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指挥能力或许没啥可说的,但内部凝聚力严重缺乏,导致军队普遍涣散。国民军。分散,没有均匀的向心力。

当然,无论哪个军阀的军队去,目标仍然是一样的,就是把侵略者赶出中国,所以可以集结起来,组织八十万人保卫上海。

(淞沪之战老照片)

反观日本,无论是目标还是战斗凝聚力都比较紧密。首先,从团体作战和单兵作战能力来看,日本对侵略中国的谋划已久。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海战,日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集中训练,还有依托东北、各地情报搜集和渗透等等,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给自己打开了漏洞。

不用说,论凝聚力和整合能力,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光明正大地拥有领地,吞下这块他们惦记已久的肥肉。

(抗战时期的日本军队)

经过多年的洗脑和侧写,卑微的日本军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凝结为一种。他们没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他们的直线管理也表现得很好。这也是他们在这场战斗中占据上风的原因。

2、早期装备武器存在差距

武器弹药一直是战场上衡量单兵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准。如果你想在战斗中获得优势而忽略其他随机因素,拥有足够的弹药是保证战斗水平的关键因素。

从这次蓄谋已久的进攻来看,日军在武器装备上不惜重金。从研发到升级再到海外收购,他们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升级装备。

(步枪「38型」)

以最常见的地址「38」为例。该步枪使用方便、灵活、安全、稳定。他可以近距离射击,也可以远距离射击,而且准确性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死亡率太低。

但尽管如此,日军还是险些把装备装到了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是,每场战斗都会发放足够的支援弹药。另一方面,国军前期武器弹药准备不足,战斗时弹药供应不到位。即使有明显缺陷的仿制「毛瑟步枪」存在于军队中,也仍然无法分发到全军。

(毛瑟步枪)

3、战术水平与战斗技巧协调困难

战术水平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能否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

从理论水平和战斗总结来看,中国占据绝对优势。成千上万的先辈们积累的战斗经验还活在我们的脑海里,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战术体系。

按理说,无论从战术上还是其他方面,国军都处于绝对优势。然而,从防守阶段到相持阶段的几次战斗中,国军始终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长沙保卫战期间日军进入长沙城)

以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发生的三场长沙会战为例,这三场行动都发生在战略相持阶段,这意味着日本当时出现了内部问题,无法再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规模的全面行动,发生在战争的早期阶段。

至于国军,他们吸取了此前几次大规模战役的经验,确定了「换兵位」的战法,以诱敌深入境内,巩固重兵。

详情参见万家岭大捷和富锦山保卫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都采用超车的方式。他们先佯装给敌人留下突破口,分散后集中,给敌人「包饺子」,最后一击毙命。

(国军几位王牌在万家岭胜利后合影)

中国军队在长沙战役中也遵循了这种作战方式,但并没有达到薛岳将军早期协同作战的效果。这是为什么

首先是团队构成混乱,导致执行上出现问题。中国人认为「将军不在,军令不从」。这种打法的本质就是强调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但现代战争中,只有三个字:「不听话」。

一支不听话的军队的影响力或许并不大,但如果有几支这样的军队,上级下达的命令就无法有效执行。每个人都抗拒,不想成为前台。战士再好,没有执行者也是不行的。

(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士)

其次,国军缺乏灵活性。关键时刻,保持不动、服从命令就发挥了作用。 「反正是上级让我在这里的,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我就一动不动。」这是战士和国军中下将领的心态。

然而,敌人并不理会这些事情。如果他们不能从正面进攻,他们就会从侧面进攻,从后面包围他们。如果步兵进不去,就会动用空中力量开道。如果早上不能击败他们,他们就会在半夜进攻。这种不断研究的方法肯定比墨守成规更有效。最后一点可能取决于战士的个人素质和军官对日本军队的态度。抗战初期的几次大规模战斗无一例外地失败,引起国军恐慌。他们看到日军就想逃跑。哪怕知道对方战术的绝对弱点,他们也不敢放弃。

(抗战时期国民党战士)

这就导致战士这个国军在战术的实施上显得格格不入。他没有输掉这场战斗,但他首先失去了动力。要知道战术必须具备战斗力,战术再好也无法自行行军。

4、缺乏对人的同理心,有单打独斗的习惯

看过电影【1942】的人可能不记得这样的场景:河南遭遇严重饥荒,人民没有食物。李雪健饰演的县令让当地驻军首长给老百姓分发一些食物。

警察讽刺地拒绝了。其实,其中的原因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如果士兵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们在战争期间的战斗力就会降低。当敌人占据上风,占领一块地区时,老百姓就会遭殃。

但理论就是理论,实际情况不应该被忽视。老百姓看着肚子饱饱的士兵,是不是感到悲伤?

(抗战时期延安的普通百姓)

肯定会的。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再这样下去,士兵们就会形成一种心态:「一切对我来说都更重要。我要先吃饭,先赚钱。别人的生死与我无关。 」

最终,当事情不如意时,他们就会开始感到不满,逐渐变成消极、怕死、麻木不仁。

这种缺乏对老百姓的同理心,不能仅仅归咎于战士这些国军下层,因为他们很大一部分都是这样,尤其是将领和国军自上而下的指挥官。

这就导致他们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高估自己,低估国人。无论是我们八军的部队,还是普通民众组成的民兵组织和爱国人士,我认为这些人都不能指望,光有他们就够了。

(抗战时期的民兵)

这就忽视了这场战争的本质,这是一场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驱逐入侵者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和责任。包装为一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英雄」并不适合具体情况。

只有把一切能聚集的力量集中起来,对抗别人的力量和能力,联合起来使用,才能动员一切力量抗日,才是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

但显然,国军从上到下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不肯承认。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宁愿寻求江浙老富豪的支持,也不愿团结民众。这在战争中并不完全正确。

5、伪军汉奸们按兵不动大家都知道,在八年抗战中,我们的对手不仅是日军,还有大批「伪军」。武器在我们人民手中可能会更加痛苦。

(大奸臣尹如庚)

这些人大部分来自敌占区和所谓「停战区」。还有一些人被俘,煽动叛乱。最高峰时,这一数字超过了100万。

抗战时期,这些人在正规军中担任各种角色,拿着日本人提供的「物资」,为日本人工作。我们可以做什么?

正规军不能容忍对自己同胞的攻击,伪军对正规军的攻击也是毫不留情的。它把他们拖了回来,精准地击中了他们,但他们却毫无还手之力。如果想要一体化,伪军恐怕无法像正规军的战士兵那样经受住磨难。

尽管如此,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数百万伪军被歼灭。到战争结束时,国民党已经招募了大约一百万人,并将他们改造成国民党正规部队。

(影视作品中的伪军)

这些人放下了日本武器,拿起了国民党武器,但武器的方向没有改变。他们最终成为了给中国人带来麻烦的炮灰和土匪。

6、腐败严重、物资匮乏

我们来说说一件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的小事。我们都相信自己固有的观念,国军里的军人有钱,吃大众饭,喝辣酒,手里有很多银元,偶尔还剥削人。

但军队底层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是事实。你觉得是因为后期补给跟不上吗?有趣的是,并不能保证提前交付。

(川军战士将上战场)

比如抗战初期,川军几乎没有新的物资,很多儒生连衣服都买不到,更不用说食物了。

那时更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战略物资了,口粮根本达不到要求的标准。许多底层的战士吃的是发霉的米饭,里面有无数的剩菜。他们连肉都想不起来,有时甚至连草都吃不了。

1944年,美国专家对国民党士兵的检查数据清楚地表明,在曾经招募的1200名国民党士兵中,约有60%的国民党士兵严重营养不良。

前中期日军的饮食比较均衡、营养,肉类、主食和水果都能及时补充。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国民党腐败严重,国民党内部实行着现代版的「富家酒肉满堂,路冻死」。

(滇缅战场中美远征军老照片)

将领及其直属部队的中高层国民军部队无法用完所有物资,有的甚至在偷偷向日本人出售政府发放的物资和国际援助物资。为此,美国军事指挥官还派人到美国人集结的远征军中,观察国军中的战士如何吃饭、接受护理、补充各种维生素,以确保各种粮食补给能够真正分配给他们。底层的士兵。

欺凌上级、瞒下级、吃空饷、中饱私囊,在国民党军队里是家常便饭。当然,国军中也不乏好人。以王耀武的将领为例。他担心战士在前线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他还在内地开设了各种工厂,为前线的战士供应物资。

(著名抗日将领王耀武)

导致很大一部分国家军队显得薄弱,缺乏战斗力。有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想赢,而是客观条件确实不允许。

结论

在和平年代,很难想象我们的前辈经历了什么。

但历史的结果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随机的,你所看到的结果都有必然的原因。不管驱逐侵略者有多困难,那些不顾生死参加战争的人都是英雄,值得永远铭记。

参考

郭雄、夏彦月、李小莲。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重要前线战役简介[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修改组。从9月18日到7月7日事件:前国民党将领对日战争新史[M].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项剑英.论抗战时期国民党在前线战场上的两次重大失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