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两年,老蒋设下埋伏,为何从没中过?
从瑞金到乌江,从遵义到赤水,再到金沙江和大渡河,还有泸定桥,直到甘肃会宁。四路英雄,18万人马,历经380多次战斗,跨越14个省份,翻过18座山脉,趟过24条河流,穿过草地,翻越雪山,行程达25000里,无数英魂埋骨异乡。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堪称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如果没有长征,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大不相同。
红军在长达两年的长征途中,经历了13个月的艰难险阻,期间,尽管蒋介石设下重重陷阱,但红军却从未中招,这一壮举令人惊叹。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探寻红军成功突围的两个绝妙策略。
四渡赤水,红军巧妙绕圈圈,令老蒋团团转。鸟枪对大炮,凸显出我党和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虽然红军在长征出发前兵力约为18.6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却高达100余万人,敌我双方兵力接近1:6。
战斗装备也相差甚大,我方小米加步枪,还大量使用梭镖、大刀等冷兵器,而国民党军队则拥有200余架飞机和国外先进武器装备。
然而,红军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突出重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面对如此困境,蒋介石自以为稳操胜券,却屡次被红军长征突破,最终取得胜利,这实在令人惊讶,但也表明了上天眷顾我党。
在长征过程中,有无数经典战役,如悲惨的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如果说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真正拯救红军的则是被誉为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这也是长征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战役。
这场即便拥有上帝视角,也难以取得胜利的经典战役,至今仍是军事战争中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且具有浓墨重彩的光辉战例。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广为流传的老歌,让我们深入了解四渡赤水创造的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这段历史。
一渡赤水,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蒋介石企图一网打尽红军,红军被迫与敌人进行恶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二渡赤水,红军成功回师遵义,大量歼灭敌人。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胆识,他从国民党军队的薄弱环节突围,带领红军成功渡过赤水河。以往,红军为了防止敌人利用己方船只,渡河后都会对船只进行破坏。
但这次,毛泽东主席下令不要破坏船只,这一决定令敌人措手不及,为红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深知红军需要回到二渡赤水的原点,以便再次利用船只突围。他料事如神,三渡赤水虽有插曲,但第四次胜利依然。
二渡赤水打胜仗,红军暂时有了落脚之处。然而,下一步的走向让中央政治局犯了难,分歧罕见,前敌总政委身份在7天内起起落落。
朱德、毛泽东发布消灭周浑元部的部署,但彭德怀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红军应先击溃打鼓新场的黔军,摆脱国军的围追,前往云南渡过长江。
此观点得到了大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支持,包括张闻天和朱老总。
毛泽东坚决反对鲁班场硬攻的决策,认为应继续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而其他人都持反对意见,博古也坚持认为打鼓新场的黔军杂牌师不足以成为红军的对手,建议立即攻打。
最终,中央政治局投票表决,大部分委员同意博古的建议。毛泽东对此感到愤怒,表示如果坚持这样打,他将不再担任前敌政委。
其他政治局委员对此感到生气,博古则反驳道,难道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永远是对的吗?
张闻天和朱德在听到毛泽东的话后,立刻决定攻打打鼓新场。毛泽东对此感到非常生气,他愤怒地离开了会议。因为这件事,张闻天撤销了毛泽东的职务。
然而,毛泽东后来意识到,这个决定只会让战局变得更糟。于是,他找到周恩来进行了劝说,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在谈话之后,周恩来同意了毛泽东的观点,并主动说服了其他委员,决定攻打鲁班场。此后,毛泽东恢复了职务,并提议组建一个新的三人军事指挥团,以防止错过任何重要的战斗机会。
然而,尽管他们决定攻打鲁班场,但这个决定证明了彭德怀的正确性,使得红军不得不三次渡过赤水河。
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成功摆脱敌人。在被迫三渡赤水后,他听取彭德怀等人的建议,决定南下绕过贵阳,渡过黔南北盘江,进入防守空虚的云南。
在与周恩来商量后,他们决定使用非常手段调开围堵的国军。他们伪造了蒋介石的密电(这要归功于文中的隐秘战线)命令吴奇伟部改变行军路线,使得红军成功打了个时间差,争取到时间渡过乌江,长驱南下突破堵截,成功甩掉了国民党数万大军这支「大尾巴」。
随后,红军赶到息烽一线,这里离蒋介石战所在地贵阳非常接近。老蒋本以为红军会攻打贵阳,已经做好了撤离的准备,但毛泽东却虚晃一枪,下令红军绕过贵阳南下,渡过北盘江,仅仅6天后,红军就进入了云南境内。
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通过运筹帷幄和随机应变,成功冲破了国军20多万人的重重包围,迅速进入云南境内。
他们在军事指挥上创造了一个精彩的历史瞬间。在充满危险和挑战的环境中,红军巧妙地进行着你来我往的迂回作战,尽管损失惨重,但他们从未中过埋伏。
在渡江过程中,毛主席下令将山炮沉入江中,一名红军战士对此表示不解。然而,毛主席并没有因为战士的语气而生气,他解释说这些武器对革命有害,因此必须沉掉。
这个决定不仅减轻了红军的负担,也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转移,从而保住了有生力量。
国民党追剿部队原以为红军会因武器落后而疲惫不堪,但毛主席却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国民党部队的疏忽,成功突围,令人叹为观止。
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种灵活性,是聪明指挥员的独门秘籍。而四渡赤水则是这种灵活性的最好体现,毛主席本人也表示四渡赤水是他平生最得意之作。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但深入研究革命历史的人会发现,红军长征的胜利也离不开红军先头部队的侦查,离不开如红五师师长李天佑这样的将领,更离不开我党在隐秘战线的情报传递。
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二、情报是战争的关键,长征中的情报工作至关重要情报是战争的关键,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是情报信息。毛泽东曾多次强调电台侦察等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走夜路的灯笼」。
在红军长征中,党的情报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为毛泽东的指挥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可以说没有情报,就没有战胜蒋介石的胜利。
周恩来和李克农是党在情报工作中最为杰出的人物。周恩来是特科的创立者,他一手创建了中共的秘密战线。在长征期间,周恩来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党和红军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团」之一。
周恩来深知情报信息的重要性,他领导团队研发和建立电台,编制密码,以无线电通讯联络的方式,为长征提供了关键的通讯支持,同时截获敌方信息,为红军的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情报保障。
在长征初期,红军陷入了重重包围,面对困境,周恩来精心策划,派遣先遣部队突围探路,为中央决策突围指明了方向。
同时,他运用「调虎离山」的策略,成功让国民党包围部队的防线松动,为红军的突围减轻了压力。 在红军陷入绝境的时候,周恩来挺身而出,他主动与国民党广东军阀「南天王」陈济棠密谈合作。
当时,陈济棠主张抗日,与蒋介石矛盾重重。周恩来抓住这一点,通过密谈,成功争取出20公里的生命通道,使红军借路粤北,成功躲开重重埋伏,突围出包围圈。
其中,「敲梆式的堵击,送行式的追击」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总的来说,周恩来在长征中的智慧和勇气,为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光辉篇章。
在红军长征中,周恩来的心腹李克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位特工之王的足迹遍布每一条道路,他的贡献不仅仅是情报领导,更是识人善用,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
李克农深知情报网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发展周恩来的好友莫雄为我党服务。莫雄是同盟会革命前辈,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不太融洽。
然而,李克农独具慧眼,看中了莫雄的潜力,将他发展成为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在1934年10月7日,李克农收到了莫雄提供的重要情报,即蒋介石正准备对红军进行围剿。
这个消息让红军意识到红都瑞金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包围之中,于是他们立即实施了突围转移计划,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所谓的「铁桶计划」,顺利地踏上了长征的道路。
总的来说,李克农的智慧和才能在红军长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贡献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这些只是长征中众多英勇事迹的冰山一角,全程的艰险程度难以用言语形容。尽管红军在突围过程中并未遭受重大伤亡,同时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李克农的功绩仍然不可磨灭。
当然,隐蔽战线的战斗总是悄无声息,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曾希圣,他被誉为红军情报的「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下,破译了上百本敌人的密码,多次截获并破译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密码,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曾希圣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二局:「没有二局,长征是无法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明灯。
」这足以证明曾希圣的情报工作的重要性。还有卢志英、项与年、董保存等英雄,他们及时准确的情报为党中央转危为安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结尾长征,是一段人类历史上的壮丽篇章,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在这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却留下了无数英雄的英勇事迹。
然而,上天眷顾我党,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军事指挥团队的领导下,红军运用智慧和策略,在众多默默无闻的隐蔽战线英雄的保护下,最终取得了胜利,为奠定中国的基石保存了重要的力量。